目前分類:[書,輯] (2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山
「畢竟你能寫的,可寫的,當你下筆追逐的那一刻,難道不也是證明失去的時刻嗎?那未能寫出道出的,永遠都比寫出道出的多更多。這留得住與留不住的一切都已成為你生命的一部份。」



謝旺霖在〈雪域告別〉裡,他終於抵達布達拉宮,但,仍有遲疑:從出發至到達,你默默細數著近五十個騎車的日子。「最後」是怎樣的心情,最後你知道了祇有最後能夠回答你。一個永遠巍巍立在山脈上的城市,標高三六五八米,她到底是不是你的終點呢?

對照他自己在序裡說的:「當一切再也沒轉寰的餘地,我似乎感受到這躁進的舉止,或說機會,也許是人生中一環扣著一環,一波推著一波,逐漸連綴而成的□□,而非你突然而然,它就來了。說不定未來將發生什麼事早以冥冥註定,總之,與你過去的所思所為無法脫勾,我在相信與懷疑中擺盪:最後的結果可能失敗,但至少我應該在失敗前看見自己究竟是如何就範的。」

事實上,我想談得是面對生命裡那些遲疑,失落,挫敗,陰晦的部份,當然不用與謝旺霖一樣到西藏,去找一處沒有思念的地方。我讀blog,有人在戀情結束,工作上遇到瓶頸,最終選擇離開,脫離既有僵固的生活圈,她到蘭嶼一個人旅行,汲取並獲得久未得到得平靜。李鼎在父親過世,發覺原是他世界裡的一切崩解,剛好遇見徐君豪,兩個人完成從台北到阿里山的一趟旅行。遠行、旅行,的確能讓人面對自己,面對那些混亂糾葛難辨的人際關係,那可能包括逝去的戀情、辭世的親友、破碎的夢想,我們需要回到原點,重整碎裂脫軌反叛造亂的人生。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布朗修
但是,如果非常專心讀了一本很棒的書,完全被書中的文字吸進黑洞裡,真的彷彿離了神,神遊別人的腦中世界,那在從書裡醒過來之後,便會覺得在這個世界上,其他的什麼都不重要,只想享受著自己心裡飽滿的這一刻。



我是因為封面才買了這本書,卻超乎我預料的好看。最近設計師林明弘與誠品合作,有個覆摺計畫,她將上千本的書的封面全部包覆起來,於是我們不知作者、不知書名、不知內容為何,你得親自拿起這本書,瀏覽書的內容,如果你喜歡,你可以把書買回家,一並連同林明弘的作品,帶回去收藏。在我看來,這其中遊戲的成份居多,你必須一本一本的瀏覽,專注於書本的內容,進到文字之中,而不是專注在包覆於書本外的設計,不再是因為書腰、文案、特出的封面引起購買的慾望。感覺有點像是強迫忽略人的外表,你得直視這個人的內在,決定你是不是要繼續跟這個人相處下去(閱讀下去)。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因為,我們不都也曾這樣千里趕赴一個未知的遭遇,然後發現自己回不去出發的地方嗎?

但另一方面我忍不住想,就像定居的人對旅人寄託以浪漫的想像,旅人同樣也需要定居的人,需要等候者,需要被百轉千迴地想念。他們用文字創造出想念的人,以及想念本身。---張惠菁〈遣唐使〉
步行書



星期六的早上結束了張惠菁的《步行書》。

前天晚上睡前,熄了日光燈只剩下床頭那盞昏黃的立燈,靠著床頭櫃坐起身,在腰際正後方塞顆抱枕,打開讀到一半的步行書。早上醒來,發覺竟不知不覺入睡,我撐起身子,在床上繼續把剩下的篇幅看完。早訂閱了張Blog的Rss,一有新的文章馬上得知,部份文章在我尚未購入或尚未讀前,在Blog上已經讀過。只是,Blog上的閱讀跟紙本還是有不一樣的感覺,Blog上的文章一篇一篇獨立存在,集子裡收的文章,前後似乎有那麼不知該怎麼說明的隱線,串起整部集子。

往往我帶著前篇以及那篇的些許想法讀著這篇,前篇以及那篇的結,在這一篇便打開了。Blog上的閱讀是用滑鼠或空白鍵下拉視窗,這按壓指頭的動作與翻動書頁截然不同。隨著頁碼的增加,右手所夾的紙張越來越多,你知道的:你即將結束這一本書。

看完最後一頁我翻回序,她寫:我經常醒在陽光薄澈,市聲隱約的時刻。這樣的清晨我總有置身時間之外的錯覺,就像要動筆寫作的瞬間。然後我闔上書本,起身準備盥洗。陽光透過格狀玻璃灑進浴室,能夠見到光柱間,空氣裡的微浮粒子、顆粒、灰塵,在無風的狀態下,從日常的不可察覺中現身。一如張所寫:或許這也是時間的本質。剝去時鐘12個數字的制約,時間隱藏在日常中,我總會在某些時刻驚呼時間的力道---劇烈的改變一個人,無論生理或心理。當死亡在生活中近身迫近,張言:生死是人世最不可丈量之事。我為時間流逝感到無常,偶有C'est La Vie正面之感。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QBQ


因為要升遷的關係(還不知道薪水有沒有漲),所以要繳交1500的心得,硬是發揮曾經是企管系的實力(也就是報告系),拼拼湊湊,抄抄寫寫,把1500字給生出來。雖然沒有99分的程度,因為很真實的把面對的事情當作例子,所以給自己80分吧(還真敢給分),想看的就點繼續閱讀吧,不想看生硬的企管書籍就跳過。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關鍵字台北



很少在介紹(那並非我的專責業務),只是最近詢問的人非常多,也進入旺季(所以這個月的目標定的很高),電話總日夜響個不停,回到公司後,經常在接電話。昨天下午介紹時,台視記者來採訪,同時拍了一些畫面,在那之中剛好有我,當天晚上的台視晚間新聞隨即出現。睡前上網開msn,大學同學扔來訊息,直說雖然畢業後再也沒見面,但是她馬上在電視上認出我,還是跟以前一樣可愛......。最近在台北有Andy Warhol的展覽,他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依我的狀況,應該是不到15秒吧!?

晚上看到一名戴口罩穿鮮黃外套的男子坐在外頭椅子,我隨口問同事外面那個戴口罩的是在等誰!?因為坐了好一陣子,沒人回應我,直到同事結束介紹等到諮詢的客人離開之後,對著我說:外面那個男生是在等我剛剛介紹那個男生,我看到他們倆個並肩走在一起很親暱的離開了。我們請諮詢的人留下基本資料,有活動或者優惠價格將會以電話或者電子報通知,我們總是透過這樣的自料或者某些個人關注的線索猜測、預料某些人的關係,某些事物的關連。相同的,我們也總是憑著對文字的感度,行文當中,情節的出現,字詞的運用,對作者進行一連串的猜測,到底他要說什麼?

忘記是什麼情況下買了王盛弘《慢慢走》一書,十分好看,憑著對書本文字的敏銳度,對作者的身分有了好奇,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討論文章,確認了王的身世後,對於他書《一隻男人》更感到好奇。在結束關鍵字台北沒多久之後,我也讀完了一隻男人。我是藉由二二八和平公園這個關鍵字才得以確認的。現下我是他blog的忠實讀者。某個blog的板主曾提及寫散文不簡單,一個不小心就太放,也就散掉,也就成為流水帳,如何收,收的漂亮,就很重要了。我喜歡王散文中的「收」。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me



續.....香氣匿逃在紫色的蓮花中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註:文章字數多,廢話多,內容有雷。(很爛的標題,我知道)


硬是要拿2008年讀過的書《紫花》、《蓮花》、《匿逃者》與《凍結的香氣》一起談。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後的兒子



Blog興起、社群與互聯網的建立,讓我在閱讀的區塊獲得極大的滿足。無論是在實體書店或者是網路書店,面對某些書籍會感興趣以及購買的原因來自於他人在網路上的推介以及其所撰寫的讀後心得(一如現代人會在看電影之前先看過影評一般);透過第一次與新作者的親密接觸,那些書評是火種,書的本身與自己的特性是空氣,翻開封面開始閱讀的本身是起火的動作,因而有不同溫度的燃點以及不同長短時間的燃燒,成為下次是否要繼續接觸的重要因由。

當多數同學都畢業往自己的康莊大道前去(其實也只是找工作不然就是等當兵兩種選擇,再不然加上讀研究所),只剩下寥寥數個因為不同原因而延畢半年甚或一年的同班以外(同班同學還是會很不熟稔),獨自待在夏天爆熱冬天超冷的淡水獨自生活的一年裡,除一邊在小餐館打工籌措生活費以外,還得繼續準備研究所考試。除上課、上班的時間外,多數時候跟書本交談;和學弟妹同一間教室上課,坐在最後一排的位置,課程會被當掉的原因絕對是因為缺席率過高以及小考未到,基本上科目的難度不難。

我重拾閱讀習慣,從淡江圖書館借閱那些想望很久的書籍,從囫圇吞棗村上春樹開始,爾後是江國香織小川洋子。一年結束,打包收拾整整五年的物件搬回台中,接續的是吉田修一、伊坂幸太郎、宮步美幸、吉本芭娜娜,這是我接觸日本作家的簡易系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怪物們的晚宴



很久沒有看短篇小說如此過癮,過癮的原因在於在桐野夏生寫出內心黑暗的極限。會想要看這本書的原因是「感覺三分鐘」這個blog的介紹,本來就對於書名《怪物們的晚宴》相當感興趣,趁著博客來前陣子特價的時候購入。(最近已沒有再買書)本書收錄七個短篇,有臉色陰沈在藥妝店工作的胖女人、不在意和誰上床將遊民玩弄於手中的女子、身為第三者的女人最後鬧到男人的家裡後,在朋友的房裡上吊自殺,另外也可以讀到身世飄零的文豪之女的內心世界、想殺死繼父最後自己掛點的女子,還有,還有心機深沈的國小女生小團體。

「性」在這本書中出現的頻率相較於自己過去讀的日本女作家(小川洋子、江國香織)的作品高出許多,桐野的筆下,那就像習以為常的事情一般;電車痴漢、偽裝成受害者卻喜歡和擁有短小陰莖的父親採坐姿性交,以及到上海碰上了色情按摩,舒服的弓起身子阿阿阿的達到高潮,這些文字像極了蘋果週刊裡打馬賽克的情色報導。報導裡的女子對記者透露她們最愛的體位以及強烈的性需求,只是小說集中愈寫這些,愈是對比出每個故事中的女主角內心慾望橫流、幽暗心事,週刊的情色報導愈是誇大,只是加重刊物本身八卦與腥羶色的定位。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碎



小碎肉末閱讀中途,不免興起《47個流浪漢種》應該會非常好看的想法。距離我讀她前一本《不吠》,雖然不至於「很久很久以前」,但心境與環境都改變很多。彼時我還在部隊,我尚未開始這份工作,許許多多的事都未曾過去,一如陳奕迅唱「十年」: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我們會自動填補那些空白未竟之處,那十年中間。

讀小碎肉末的十篇短篇小說裡,那些空白之處,總會給我許多的想像空間,會這麼說是因為李在後記裡寫:「我盯著一個娃娃屋瞧,路過的人以為我探頭探腦為的是那些可以放在手心裡的小椅子,小電扇與小馬桶。我試著告訴他們:不,讓我著迷的是那個椅子與電扇之間形成的走道,洗手台底的凹處,馬桶水箱下方靠牆的空間……但我用手指啊指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除了想像以外,李的小說更細膩的寫關於生活李的種種微小無以言喻的情緒。十篇小說中,一直很難接受、放到最後才能讀完的是「the case」,或許是文字成的畫面太進入,一如孩童看日本鬼片,擔心害怕所以用十指遮著雙眼,露出縫隙又想看那般。

精準捕捉、讓我異常難忘的有「母鹿」、「一段一百六十公里」、「書,房子、震動」。「母鹿」裡的女主角蘇云,讓我想起《單向街》裡頭的房慧真(偏偏房慧真說:我的父母養我至今,終於將我養成一具怪物。而我前一陣子在某個奇妙的時刻,買了桐野夏生的《怪物們的晚宴》)。曾扮演重要角色的母親離開人世,愛與被傷害的孩子們(我一直如是以為),無法從日常的軌跡(母親會一直存在)中脫身。原還能夠想向母鹿腹部的溫熱,黑色眼瞳的濕潤,鹿頭已成為標本吊掛在旅館的入口處。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剛讀完《最美的時刻》,當下有點類似剛讀完《浴室》一書,只不過前者德,後者法。想起還在roodo時,覺得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頗好看,有網友留言認為那是一本非常無趣的書,一個從頭到尾喃喃自語的老頭,同樣的,這三本小說都是第一人稱「我」,這三本小說初讀完,撇去好看或不好看的二分法,我無法明確以我所能使用的語彙詞藻、明喻暗喻譬喻的方式說清楚,講明白。

後來我知道,某些閱讀是需要生命經驗,或者更多的閱讀基礎做支撐,才容易進到作品之中。所以,多年後重讀同樣的作品,會看見不一樣的文學風景。看完這本書很長一段的時間,何以至今日才提筆?是前幾天自己的書寫,讓我有了想談這本書念頭。是「自我」。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如我在《不是太堅強》一心得裡寫到,我非常喜歡買專欄集結的作品,像是詹偉雄的三本著作《美學的經濟》、《球手的美學》、《風格的技術》,都是收錄已經發表過的文章。這一本《56種看世界的方法》同樣也是收錄來自三少四壯集的作品,中時的三少四壯集常有我非常喜歡的作者,之前有九把刀,這陣子有許舜英,前陣子還有李明璁、張惠菁,還記得因此在su那邊討論過。

我把《小碎肉末》跟《56種看世界的方法》併在一起讀,前者是短篇小說,後者是散文,兩種不同的文體,在編輯上,不管是每一篇短篇小說或者每一篇散文前,都不約而同附上一張照片,我不知道那有何用意,可是發現這種巧合/湊巧的我,相當的開心。我以為這兩位作者的寫作都帶著一種清醒。

胡志強在推薦序中寫:「在這一本書裡,寶蓮一如往昔,用她銳利的觀察力與流暢的文筆,引領讀者拾起一只「萬花筒」,凝目端視我們的世界。在形形色色、百花齊放的浮世繪畫面中,庶民百態一一鮮活呈現。」的確,黃寶蓮的56篇文章,帶我們看這世界,有許許多多我不知道、我知道的人事物,在她的筆下有了不同的見解。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出食療力
安迪沃荷的普普人生
墓中回憶錄
三十一首歌
小說家的讀書密碼
下一個社會
巴黎的憂鬱
椅子站起來
小說的五十堂課
看見建築的聲音
帶著獅子在沙漠中行走
淡江記
風格競爭力
推翻李欣頻的創意學
96年散文選
左撇子
五月花修道院
山海日記
愛的歷史
蘇西的世界
火鳳燎原的午後
蓮花
動力小丑
沙漠
蚱蜢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綠光往事
zoo
少女老樣子
關鍵字,台北
時光隊伍
一隻男人
古都
親愛的安德烈
風格的技術
第十三個故事
假全球化
去她的萬一
有所思乃在大海之南
幽冥物語
台灣重遊
為暈的樹林
時空旅人之妻
沒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
靜止在
我愛羅
遠方的鼓聲
中年以後
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
共49本書

8期的印刻文學生活誌
22期的ppaper
3期的design shopping
12的ICB雜誌
9期的30雜誌
9期的商業週刊
12的誠品好讀
共75期

八月份結束了,夏天也快結束了。今年的夏天沒碰到水、沒去到海邊,倒是淋了幾次的雨,晒了好幾天的烈陽。如果說閱讀內在英雄是對目前的生活的盤點,那麼突然想要盤點混亂到不行的書櫃。清查的結果竟然由「今夏」到「驚嚇」,雖然很多書是很久以前就存在在那兒,沒想到讓他重出天日(其實是凌晨一點多在盤點)的時候,結果這麼嚇人。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把書讀完,最後才發現附錄有自我測試:發現主導你生命的原型。倘若九分以上,代表該原型正積極的影響著你的生命;十五分以上表示非常積極的影響。我的天真者是9分、孤兒是7分、流浪者是15分、鬥士是10分、殉道者是15分、魔法師是16;讓我最感到訝異的是我原以為我是流浪者,沒想到殉道者以及魔法師的得分也相當高。

盡信書,不如無書,作者也寫:雖然這裡描述的是典型的英雄之旅,但是它並不一定與特定個人的經驗相符合。儘管這裡所提供的綱要是我們旅程的總圖,但每個人的旅程中就是各個不同的。因為有些地方是沒有地圖能夠指引我們的,這時我們必須完全信讓自己的過程。(中略)你的探索不一定與這個模式相符。不論如何,遵循你自己的道路。就某種觀點而言,英雄之旅只是可能的途徑之一。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不是太堅強



張維中的《不是太堅強》,是他暌違六年的散文集,書背文案清楚的寫:「長達六年的緩慢書寫,〈不是太堅強〉記錄了張維中在真實生活裡,許多光怪陸離的,時而愉悅時而感傷的事情,關於這些無奈的分離,那些成長與青春的回音。(中略)總在小說作品裡,讀者與朋友印象中,呈現出溫暖的、陽光積極面的張維中,其實從來不那麼堅強。然而,他反而認為作為一個脆弱的人,是比一個勇敢的人,需要更大的力量。因為只有看清了自己的弱點,承認了自己的淚水,才能將壓力釋放,準備好去擁抱下一個希望。」

一直喜歡這本散文集,卻不知道應該如何下筆才好,遲了一年多的時間,我終於能夠書寫。喜歡的原因除了書名《不是太堅強》很討我的喜之外,則是他所認為的:「為一個脆弱的人,是比一個勇敢的人,需要更大的力量。」這句話深深的打動我。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沒有人要我那樣寫,事隔好久之後,重回寫閱讀心得這工作,發現那是非常耗精力的事。或許我得改變方式,直接把macbook帶去咖啡館作業。

我總是帶著書、手札、筆,然後一個人去到咖啡館,我將手札攤著,旁邊放了李佳穎的新書《小碎肉末》(非常好看,尤其是柯裕棻語:微病感,真的抓住李佳穎文字的感覺!)、INK雜誌(封面是余光中,主題是鍊石補天六十年)、Ipod(讓音樂流洩,或偶爾摘下耳機,聽店員跟客人聊天的內容)。一個人,默默的寫,寫一寫,翻翻書,更多的時候,是跟書籍處在一種,我明明看了好幾個月,可是一直沒有辦法Ending的狀態,就會在這一次結束。所以我得補完之前已讀的章節,也要趕完未讀的文章。

或許已經有下筆寫了一些心得,此時再看,或許感到不那麼合宜,所以重新來過,就從此時此刻的感想為出發,開始文字的蔓延。然後這一次,我看了些李家穎的新書,把INK雜誌看完ㄌㄜ,甚至寫完了《無人的遊樂園》的讀書心得,甚至寫了一些最近想要推薦的專輯(從Ipod挑出來的)。

最後,我回到家,從包包把手札拿出來,打開電腦,上網,我重新打字,然後找圖,並且把文章加上超連結(我還得找出那些文章的網址),才結束這麼一篇讀書心得。打字之後,我只會潤稿兩次,如果還有其他的錯別字,通常就是別人告訴我。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把筆記本帶去MOJO,翻閱之前在裡頭密密麻麻書寫的文字,有的整齊、有的凌亂、有的標示著跨兩頁、有的是從書本裡抄下來的殘篇斷句,上下文是我對那本書的感想。更多的是我對生活的抒發以及諸多反身思索;我對感情的看法,朋友聚散離合與家人的互動,偶爾參雜聆聽音樂的感觸,觀影心得,多數時間以非常不客觀的方式解讀電影、書籍、專輯。

沒計算過是閱讀類或者生活類的文章,在我的blog上比較受歡迎,反正那都是自己。我看、我聽、我思考,只是很少談。談論的時候,需要一個對的對象,那種人難找,所以實際上我少說我喜愛哪個作家、明星、歌手......口味就跟同事們不一樣,跟朋友也殊異。(朋友不一定要跟你喜歡一樣的人,通常是互補)

在網路上訂購了黃雅歆《無人的遊樂園》、陳大為《火鳳燎原的午後》(還有安妮寶貝的《蓮花》),對比更早之前買《彼方之光》一樣,反正已經是他們沒聽過的名字,多添幾個也無所謂,反正我自己知道這些符號對我的意義是什麼就好了(友人:那是誰寫的阿!?)。

《無人的遊樂園》,會知道這一本書是因為在網路裡迷路跑到無人的遊樂園blog,作者說,那原本就是為了書而存在的blog。從blog上得知她將出書,便一直殷殷企盼,果然在國際書展三民書局的攤位發現,可是那天實在沒有購買的慾望(因為已經定了30雜誌&INK雜誌),之後在博客來跟著其他書籍一起買。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lost and found



她的第一部作品《巴別塔之犬》我非常喜歡。那是一部和記憶、認識他者有關的小說,卡洛琳在書裡讓我得到:即便是每日共枕眠的親密愛人,或許我們也不了解他(或她)。記憶裡的對方,似乎不是以她原本的模樣呈現,而是我們如何想像她之姿(再建構),框架的存在,強而有力。

伊甸園的野心更大,她告訴了我:愈是訴求「真人實境」(一如楚門的世界)的節目,愈是造假的厲害。她告訴我:我和我的孩子,很可能橫亙著比我所知更深的溝渠。她告訴我:抗拒自己的本性,亦是時時刻刻受到魔鬼的誘惑,絕沒有「前同志」這回事。她告訴我:為了名與利,過氣明星將無所不用其極的算盡機關、使盡心機,只為獲得再次成名的機會。她告訴我:如果要在帶狀節目,獲得下一季主持人的通關卡片,你得扮演一個和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

她告訴我:真實社會更加噬血、虛假(凡事都是假象)。一如書裡每個隊伍,從通過關卡獲得的鸚鵡,一直要到遊戲結束(殺輕),早已經換過數十隻。劇組只是利用剪輯的方式,讓觀眾信以為真:每隻鸚鵡從得到一直到結束,都是同一隻。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4歲



唐諾說:「下一本書在哪裡,就在你現在讀的這一本。」不過,網路的發達,我也藉由他人的推薦,對某本書、某個作者感到興趣。愈是在搜索引擎找到更多的相關文章,或在某個社群的長篇討論串,都正加強我的決心:要和一個作者或其作品,展開接觸。

有趣的是,以往再怎麼讀,都會覺得某些書會是地雷,抑或沒有想像中好看,大抵上是因為文案和推薦實在名過其實(幾單的說,就是被行銷騙了);現在的讀,都會有向作品本身尋找令人值得一探況味的質地。

嗜讀、愛讀者眾,某偏報導曾提,台灣人閱讀的時間非常少,而且多數人的閱讀偏好也在打發時間與企管經營這兩類大相逕庭的光譜。這類的討論非常多的人提出意見、看法,我倒是建議可以參考郝明義的網站和書,特別推薦、兩本。看完之後應該會有很多與「閱讀」有關的想法。

有一陣子,我狂讀、注目日本作家的作品。不過並不是大江健三郎、遠藤周作、宮本輝......等人的作品,是江國香織、辻仁成,吉田修一,以及石田衣良。石田衣良的作品,第一次接觸是透過Su的文章,她寫「小小的花。《秋葉原@DEEP》」一文,讓我對他有了印象,知道他寫池袋西口公園系列,這系列在網路上獲得不少好的評價,加深了我對他作品的好奇度。

一次例行到書局逛逛的行程(現在很少去了),看見架上擺的是Su大力推薦石田衣良的作品《秋葉原@DEEP》,翻了翻,相當吸引我的敘述口吻以及主角的特殊個性(御宅族),當下決定把單肩包包卸下,擱在腳邊,直接站著把書讀完。這是第一次與石田衣良作品交手的經驗,不是炫耀自己的腳力以及作品真的很精彩流暢,而是同現下的兩相對照,已經很久沒有待在書店,在書的環抱中,讀完一本書。曾經有幾次的經驗,從淡水搭很久的捷運去到誠品敦南,從下午到晚上,就窩在書店裡,現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議,對書籍的熱愛。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的秘密之地「生活裡有太多的莫名給了我們沒法子像以往般仔細關照自我的機會,然後許多事就像童年裡的卡通或棒球卡,好像有那麼一回事,卻又輕飄飄的不是自己的了。」



書本是撫平的物件,終究不是救贖。

《在我的秘密之地》裡,陳玠安寫他跟音樂:「如果季節不是自己的,仍舊有音樂的時光荏苒,那些可循的愛與悲傷無可脫逃,音樂終究不是救贖,但它讓這裡不只是沉靜。」他談他與音樂的種種,又提及因為音樂的戀物,他引用班雅明:《單行道》裡微觀巨量的平凡俗世,看似充滿沒有狀態的庸碌,班雅明總能以近乎戀物的思考去打造出之間的邏輯。戀物者,單曲愛好者亦同,他(我)們把單曲看成一件件物品般,乍看所有的收藏,一至三首歌收在一件件物品非常的狀態中,會深深覺得自己戀物嚴重。

陳玠安若是高度單一性(音樂、足球)的戀物範例,先前讀《自己的房間》張瑋栩,則是另外一種類型的戀物,拜物教的範本。同時都喜歡他們文字的我,是否意味自己也是偏執狂之一,只差沒有顯靈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之後,人的個性以及特殊性,被單薄化,人與人之間的殊異被簡化為目標的達成與否。公司新進的A喜歡以算命作為跟同事切入的話題(非常想要獲得大家的認同),當身旁的人都已經被他算盡(不是心機算盡),自然而然找上我。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