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讀完《最美的時刻》,當下有點類似剛讀完《浴室》一書,只不過前者德,後者法。想起還在roodo時,覺得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頗好看,有網友留言認為那是一本非常無趣的書,一個從頭到尾喃喃自語的老頭,同樣的,這三本小說都是第一人稱「我」,這三本小說初讀完,撇去好看或不好看的二分法,我無法明確以我所能使用的語彙詞藻、明喻暗喻譬喻的方式說清楚,講明白。

後來我知道,某些閱讀是需要生命經驗,或者更多的閱讀基礎做支撐,才容易進到作品之中。所以,多年後重讀同樣的作品,會看見不一樣的文學風景。看完這本書很長一段的時間,何以至今日才提筆?是前幾天自己的書寫,讓我有了想談這本書念頭。是「自我」。

韓國奇幻小說《龍族》裡,描寫一個將人「自我」分離的森林。同一個人,分離出不同人格的自己,不可以讓其中一個掛點,因為每一個都是你,也都是自己,少了一個,就是永恆的遺失/遺忘,走出森林也就不再完整。小說裡,不完整的龍魂使與完整的龍締結契約,使得龍發狂而死......。(順帶一提,這部小說曾經在網路上是絕版的夢幻逸品,現由春天出版社重新出版,聽說也會出版第二部)

《最美的時刻》一書提問:主角是代筆作家,幫許多成功人士寫自傳,那些自傳相當暢銷熱賣,成功人士巡迴演講,他們把作家替他們融合真實與杜撰的自傳讀得滾瓜爛熟,甚至,尤有甚者以為,他真的是代筆作家筆下的主角,書裡頭那些經典的字句,是真的出自他口......這般的情節,是否意味:我們只看見自己想看的事物,只相信想相信的事物,性格扭曲變形,原本的自己和別人眼中期望的自己產生混亂變異。最終,成為代筆作家筆下的人物。

小川洋子在《凍結的香氣》一書寫到死去的弘之替他的媽媽以及弟弟背黑鍋,能夠完整的說出字典的位置,怎麼樣踩壞聽診器,或者是他是如何把洗碗精加入到咖啡杯......都讓所有人誤以為,那件事情是弘之做的。

我們如此動搖,我們最後相信。

「作家筆下的人物」讓我想起「口白人生」這電影。艾瑪湯普遜飾演的老煙槍作家最新力作Tax and Death,主角哈洛真有其人,並且跑到作家閉關寫作的地方求作家不要寫死他,因為作家的作品都有個共通點---主角最後都會死。

《最美的時刻》中,成功人士變成了代筆作家筆下那個融合採訪並且杜撰創造出來的人物;「口白人生」中,作家創造出來的人物亟欲擺脫作家的敘事,擺脫必然會死的命運。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取向,那麼,真實人生呢!?我們是希望變成書裡頭(或者各式各樣成功案例)裡的成功人士,還是我們希望跳脫那些故事/小說,做我們自己!?

「顧客開始相信是自己,而非一位代筆作家寫了那些故事。有些變得愈來愈像他為了那本書想像出來的人物。這是他大綱的一部份,他表現的越來越好。一部份的問題也是:他愈貼近他人的生活,就愈不受自己生活的影響。」小說裡的代筆作家不斷改變自己,他不是將當事人的故事經由採訪後照實書寫,而是經由變成他人想像杜撰一個人生後,產下那本書。每一次「蛇蛻」般的工作,他就離自己愈遠。

一如我提到《龍族》,那個喪失自己的龍魂使,最後邁向毀滅;這是一本自己消滅之後,也步入死亡的故事。

延伸閱讀:懸浮。《最美的時刻》

最美的時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cottelse 的頭像
    scottelse

    歲月拾遺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