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把書讀完,最後才發現附錄有自我測試:發現主導你生命的原型。倘若九分以上,代表該原型正積極的影響著你的生命;十五分以上表示非常積極的影響。我的天真者是9分、孤兒是7分、流浪者是15分、鬥士是10分、殉道者是15分、魔法師是16;讓我最感到訝異的是我原以為我是流浪者,沒想到殉道者以及魔法師的得分也相當高。

盡信書,不如無書,作者也寫:雖然這裡描述的是典型的英雄之旅,但是它並不一定與特定個人的經驗相符合。儘管這裡所提供的綱要是我們旅程的總圖,但每個人的旅程中就是各個不同的。因為有些地方是沒有地圖能夠指引我們的,這時我們必須完全信讓自己的過程。(中略)你的探索不一定與這個模式相符。不論如何,遵循你自己的道路。就某種觀點而言,英雄之旅只是可能的途徑之一。

我把這本書當作是一個模組來討論,把我自己放進這個英雄之旅,閱讀的過程中,我感到被理解以及受到作者的鼓舞,書本在再一次提供我截然不同的生命經驗。「當我們受到威脅和憤怒時,我們知道自己並沒有完全依據自己所信的方式生活。我們於是肯定自己所抱持的價值,冒險跨越傳統得邊緣去過自己選擇的生活,並承擔此一選擇的後果。當我們因為給的太多或不恰當而覺得無用之感,或因他人的要求而覺得被壓制,那麼就是探討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應該付出的時候到了。我們必須問,此生真正要付出的是什麼!?何者只是安撫他人罷了!?

最後,當我們生起懷疑和害怕之情時,就是我們敞開信仰之心、樂愛擁抱以及肯定匍匐在生命邊緣之陰影的時候了,如此便拓展了我們覺得安全與歡樂的界限。」

我跟朋友說,搞不好,這blog龐雜的自我書寫,就是我自己進行的心理治療,可是我也太多有的沒有的困擾了吧。

已經寫過好幾次,是因為工作上遇到瓶頸,所以才開始看這本書。因為先前有《越旅行,越裡面》、《走進泥巴國》、《自由與命運》這本書的經驗,閱讀這一本《內在英雄》,比較先前讀羅洛梅更能進入狀況。對比《了解人格九型》一書中,我字認為是第四型,它有一些檢測:(我並不是每一項都認同)

1.我的優點之一是我是個敏感的人,我充分利用我的經驗,即使那很痛苦。
2.在我最佳的狀況下,我能夠創造初一種似乎是無中生有的東西---某種「靈感」。
3.當我隨著自己的直覺走,幾乎都不會犯錯。
4.我深信我必須忠於自己,並儘可能保持可靠的行事風格。
5.不論是個人方面或藝術方面,我的創造力來自於用某種行事表達自己最深的情感。
6.我注意自己的感覺,我是著誠實面對我的感覺所告訴我的東西。
7.不論好壞,我有活潑的想像力,我能創造出一個幻想的天地,在那兒每件事對我而言都是真的。
8.我花很多時間在自己的想像中與人們對話,並思索他們的種種。
9.我有詩人的敏感性,儘管很不幸的,她同時也包過了憂鬱感以及感情上的脆弱。
10.我質疑自己的每一件事---我的動機和行為,我跟別人說得話,我是否勝任某件工作---以致於有時候什麼也無法做。
11.別人可能感覺我不太夠堅定或有雄心,但堅持己見或與人競爭本來就不是我的個性。
12.當人們講些令我不高興的話,我只會在心中反覆去想,直到它被化解。
13.在人群中我常感到不自在,即使是朋友也一樣,我不太確定為什麼會這樣,也許是因為我來就是個喜歡孤獨的人。
14.當我感到脆弱,我會退回我的天地,以免在受到任何傷害。
15.對我來說,這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有時候我還是會很氣別人,氣的無法和他們共處一室,就更別說告訴他們我在氣什麼了。
16.別人似乎都比我快樂,我似乎在感情上受到損傷並且無法發揮正常的功能。
17.我似乎不能夠「整合自己」,我不知從何開始,即使有任何進步,下一秒鐘似乎又消失了。
18.感謝上帝沒有以我責備自己的方式跟我說話;在我內心有一個聲音以最殘忍而輕蔑的方式和我對話。
19.我曾經想到自殺,有一天我可能這麼做。
20.生命充滿痛苦、失望、與悲傷---至少我的生命是這樣。


我必須採許一些真正的行動,而不是空想,讓目前的生活有所改變,改變也許不是那麼容易、那麼明顯、或者不是那麼的順著自己的心意,因為生命總是出乎意料以外的。我無法預知,我離開了現狀,之後會變得更好,可是我沒有採取行動,我便是跟自己的內心渴望過不去。

沒有人能夠告訴我,是好是壞,因為有些事情,身旁的人是沒有經驗的,我只能端賴自己去試,至少我能夠勇敢的告訴別人,我努力去試過了。


[摘]

在發展的過程中面對自己最害怕的恐懼----不論是殺死它或只是面對它,與它對話----所得到的禮物便是「勇氣」,以及從害怕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的自由。

他們所需要的是承認自己的身為凡人的脆弱,以及他們對愛、他人、精神和肉體的支持和滋養的需要。

事實上,人們往往在看到「殉道者」為他人犧牲自己時,卻假定他們沒有自尊心,並且因此看扁他們。

適度的犧牲偶爾會使「殉道者」對自己的工作價值與奉獻,以及他人相處的價值與承諾有更深的了解,從而使他們更能表現自己。

我們最初的犧牲似乎是從我們身上擰出來的,彷彿放棄了自己重要的部份。後來我們才明白,放棄自己重要的部份是絕不恰當的。我們適合犧牲的事物,應該是那些我們已準備好釋出的東西。

不論我們如何與宇宙中的各種創造物共生,最終我們還是創造了自己和自己的世界,並且要為我們自己的生命負責。

生命中被壓抑、不被允許成長和繁茂的部份,經過矮化扭曲,反而會以消極、或邪惡的形式顯現出來。

我們身處的文化,不相信過程,也容不下異己。我們都被期望完美,除了完美以外,如果不能完全相同,至也要也讓彼此十分相似。我們都被要求遵循某種道德、成就、智識和身材的標準而活,如果未達此標準,那麼就得懺悔、要更努力、認真讀書、減肥、做運動,或者穿體面一點的衣服,直到符合理想人物的流行形象為止。於是,我們具有的特質反而被界定為必須修正的「問題」。如此一來,魔法師的角色要做的是,去承認那些差異,為它們的存在命名,這些差異,正式個人和集體力量的來源。

不,超越是階級制度的產物,這種帶有階層高下思考的方式,無法看見西西的天賦價值(按:意欲成為世界第一的搭便車高手)。重點不在於超越而是轉化它們,不是鄙視或否認它們---這是超越的盤算方式,而是將它們充分顯露出來、增強它們的真實性、追尋它們的隱藏意義。由於懦弱和盲從,我妄想超越物質世界,卻未能覺察某個獨特而有益的衝動。話說回來,我們可以透過一種自己認為是非常負責任、具有創意和勇敢的方法,去改變物質實體周遭的氛圍,以達轉化的目的。

我們此生的功課,單單只是要完整認定自己是誰。我們根本毋需花費所有時間甚至任何時間,證明自己的好。

與其大力掙扎,拒絕無力、寂寞、恐懼或痛苦,魔法師反而接受這些情緒,認定它們是生命組織中的一部份,並敞開自己,去發覺它們帶給我們的功課。

生命的最底層是情慾、激情和性能量,創造力來來自對這些能量敞開胸懷,並允許創造的過程自然發生。
唯有勇於敞開胸懷接受它它們,不然創造力不會出現。

否認痛苦就是將他抓的更緊。唯有通過它、允許它浮現、去感覺它、大聲將它說出來,才能從中學到東西,也才能別開生面,重新感受到歡愉和力量。

通常那個最難相處的人,就是那個反射我們內在陰影的人。如果我們很看不慣依賴、愛發牢騷的人,恐怕唯有在我們承認自己的依賴及無力感,才能同理我們所不齒的人。當我們擴大行為模式腳本,讓自己更具完整性,就會吸引更有趣的人來到身邊----或者可以了解人們一向是如何的有趣。

為了維護淑女或紳士的形象,而否認自己的憤怒,最後會導致潛意識的對雙方關係的妨害。接受自己的憤怒的存在,及具有轉化功能。

魔法師真正的目標,是發現真實的自己及他人。

每一分每一秒要抱持完整的狀態,終於自己,其實需要無限的勇氣和紀律,沒有完成鬥士階段的功課,我們不可能達到這種心境。我們都曾經學習用良好的行為或控制的方法,來掌握情境,但是現在所謂的開放與誠實,卻深刻的呈現出脆弱的自己,這裡面沒有控制和操縱,只有親密和愛意,以及偶爾有魔法轉化的時刻出現。

如果你要的東西尚未存在,或剛好庫存不夠,你能做的就是自行發明或等待。有時候,你渴望的伴侶就在身邊,但他或她自己的旅程上,卻尚未走到恰當的位置與你相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