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書,輯] (2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010240134



這一趟旅行最終的目的地是離自己最近的地方,離你們最遠的地方。

發現跟自己相處這件事,不是每個人都做起來容易。有的人沒有辦法忍受,於是會開始玩線上遊戲,或者跟別人打屁聊天,需要別人的互動而沒有辦法獨處。有的人卻是在每日的工作辛勤回到家之後,只想洗澡看電視放鬆不想多說話不想有人際互動,儀式性的進行這一切。

那麼最近我的生活就是不斷反覆的跟自己獨處,在距離親朋友好之外的地方。我在我清醒的時間吸收著以前沒有那樣的基礎所不能理解的學問,我閱讀那些以前不為他們的作品是有趣的作家的書籍。寫下大量自己的想法以及跟很多觀念交談。

雖然沒有歌詞葉子那樣的愛情傷感,但是也差不多那樣,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也一個人讀書寫信自己對話談心。這樣的時間總是比較多,連考試我都不太想要別人陪著我去,但是對於陌生地方有個人幫我先買好便當還是需要的,所以輔大、世新以及台大有志之士可以報名便當組,我亟需便當工一名。

這樣積極的求知慾來的突然,就像史前無法預料的莫大饑餓感,驅使的我不斷的搜尋著食物,精神食糧,能讓我有所飽足感。

只因為我們都開始了不同自己的迷宮,我也不想再去提醒任何人,任何人,你會在迷宮有可能遇到的總總怪獸或者迷路。裡頭的連鎖機關啟動之後,你只能向角色扮演遊戲,管你是春麗還是現在當紅的魔獸世界裡頭的戰士或法師,你只能不斷的破解任務以及跟別人對戰。每一次的重頭再來,已經不是稍微付出一點時間就好了,更多隨著年紀越大,你所付出以及重來所造成的損害更是超乎想像的多。

自身難保。在現在這樣人我關係淡薄,容易相互傷害,迫害與被迫害妄想相互交織的時空下,自己變的模糊。她是這樣寫到:

「我們容易以為,死亡是最終的剝奪,是生命的反面,唯一終極的抹煞力量。但有時,是因為活著才使我們失去更多,每一天都在流失著什麼,在變成過去自己不是的那個人。

活著,我變成什麼東西都不是了。

這是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中的句子。生活是一種耗損的過程。死人會永遠停留在他們死亡的時刻,尤其是在記憶與夢延伸出去的地方,不完美更形明顯,而且不斷的造成損傷。」


總而言之,這是一趟自我完成的旅程。

她這樣描繪這樣生命的真實以及飄邈:

但是時間也是一種韻。

對有些人而言那是個快板,有些人讓他很慢很慢。但總之是一種擺不脫的節奏,「生死俯仰/一種迢迢趕赴的姿態」,在時間的推動下一步步向前。又或者重複繞著圈子,回到原初的一點。在難以察覺的節奏裡,迭宕與複杳,某種神祕的主題掉。有時我們感覺在其中迷失。其實迷失也是韻律的一部分。

「這一切似乎存在似乎不存在的盡是過程,而最令人憂心的是過程的終點不知道在那裡。」


所以我一直說的是這一趟旅程/過程,而不是終點。


最後額外提了一點,是作者寫關於『愛品』。我認為生動有趣。

「品」這個字,有定高下階格的意義。不過高下階格可不是定了就定了。生活中有太多動態的變因,讓人顯露出性格中隱而不顯的另一面。喝酒是撤除意識的控制(酒品),上牌桌則是放縱貪婪在耳邊鼓譟(牌品)。談戀愛的考驗就更大了,給你一個親密的人看你會不會依賴,會不會被幸福感沖昏了頭,會不會自我膨脹,會不會男廢耕女廢織。(愛品)

ps 括號內的是我自己加的,作者沒有加上括號。


這是一本好看的書,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她的新書:你不相信的事


閱讀結束。張蕙菁,告別
0010240134

此次由洪範新書系「以後Apres」所出版之《告別》一書,文章大多選自《壹週刊》之個人專欄「步行書」,為張惠菁兩年以來最新的散文作品;信手拈來之題材全投注於「人」的透析與感懷,以及對種種都市生活現象敏銳、微細的觀察。既疏離又私密的行文情感,字字投射為一最貼近、輕撫現代人內心的抒情經驗。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是最近看完的書,沒時間寫書評,有興趣就討論一下吧。


開往中國的慢船

開往中國的慢船

【基本資料 】

地球儀上黃色的中國。
今後我可能不會去那個地方。
那不是為我而存在的中國。
雖然如此,
我仍會坐在港邊的石階上,
等待著空白的水平線上,
可能會出現的開往中國的慢船……

前言

本書依照年代先後順序,收錄了由1980年春到1982年夏所發表的 7 篇短篇。

如果以長篇做為里程碑的話,則在《1973年的彈珠玩具》發表後寫了最初的 4 篇,在《尋羊冒險記》發表後寫出後面的 3 篇。因此在《袋鼠通信》和《下午最後一片草坪》之間,隔了將近一年的空白。

這是對我來說的第一本短篇集。 ──村上春樹



灰色的靈魂

作者: 菲立普.克婁代/著
譯者: 嚴慧瑩
出版社:木馬文化

ps,有電影,點這裡

灰色的靈魂

內容大要

1917年冬天的法國東北小鎮,天真小女孩被發現陳屍在冰凍河面──頸部有一道勒痕。謀殺案為平靜小鎮帶來衝擊,不過在這個人命不值錢的大戰時期,更何況受害者只是小餐館老闆的女兒,命案偵查不了了之。

隨著時移事遷,當時參與偵查的菜鳥警察多年後在他的記事本中回溯並拼湊出埋藏的真相,孤獨檢察官狄亭納、嗜血法官米葉克,還有偶然來到的小學教師莉西亞……這些面孔交織出複雜難理的虛虛實實。而警察自己也藏有祕密。

《灰色的靈魂》演繹小鎮中人物,崇高同時卑微,不論貧富賤貴一概在烽火亂世承載苦痛和心事的重量。面對謊言選擇沉默與懦弱,而覆於大地的真相兀自仍暗潮洶湧拍應著人撇不掉的羞恥。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善與惡之間的分界──何其模糊──想是小說所探討的主旨。


《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
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 Sociology as Life, Practice and Promise
作者:Allan Johnson /著
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教授 /譯

見樹又見林

群學出版社 出版 

社會學帶給我們最重要的東西並不是一套特殊的事實或理論,而是一種威力無窮的方式,讓我們能夠觀察世界、思考世界、思考我們和世界的關係。社會學為我們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也給了我們一面鏡子,反映出在與世界的關係中,我們是誰。這本小書就是關於認識這扇窗和這面鏡子,以及如何學著使用他們,使我們看得更清楚。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想起阿颯兒.納菲西在書裡頭說的:『無論是什麼情況,千萬別把小說當作現實人生的翻版,而小看了我們在小說中探求的並非現實,而是真相的頓悟。』banner8



昨天翻閱著自己網誌上寫過的創作,像是男人系列。很難想像自己當時為什麼可以寫下那樣的字句,彷彿把我自己部份給寫了進去,那樣真實而魔幻著;想想那一段時間壓力頗大,一直都算不完的習題,背誦不完的英文題庫,巨大沉重的心理壓力以及打工全部都攪和在一起,彷彿唯有透過創作才能將一些情緒釋放,也把自己給織了進去。

所以我看著自己的創作,有難以言喻的感動。

他這樣寫道:『有時我幾乎感覺,即使「現實」的本身也不能被當作現實人生的翻版。在這些紛亂的,無理可循的事件當中,長久的苦痛與壓抑之後,頓悟像是舊舖子角落的一件漆器,它斑駁的紅色,忽然被看見了。

繼續學著獨自面對時間,看世界的迴旋。

唯有如此,那可貴的片刻才可能保持完好,不被損害。唯有如此我才得以自由。』


然後我將自己濃縮在一個早晨,一個下午或者一個晚上,在時段裡嚐試觀察這世界。在清晨天色微亮不是黃色,是很深的黑色變成深藍/淺藍的時分,我關上NB然後臥在床上,不久便沉沉睡去。在接近响午時分被鬧鐘、陽光以及對面樓友吸塵器運轉聲的混合給喚醒,就沒有辦法再度進到沒有意識的世界。

我的清醒顯的不那麼真實。

之後便在星巴克進行一日的重點,閱讀。習慣先看一段時間的其他書籍,提筆抄抄寫寫在筆記上留下什麼,大概就是想法,概念或者畫畫圖;在紙本裡頭的字句,是在腦海中隱隱約約的浮現些什麼卻沒結構仍無從下筆的概念。遇到瓶頸也就不強求,把講義以及教科書打開,開始很長的時間在理解、記憶還有查資料的過程當中度過。

在某個休憩的片刻靈光閃過,那原本模糊不清只能約略有輪廓的分散語言,有了一條可以連接全部的看不見的線,串在一起。於是奮筆疾書,把關於記憶,時間還有愛……,用最接近的比喻或符號承載它。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來就沒有回頭的餘地,從一開始就沒有讓你或我可以休憩的設計,這一趟。banner7



才發現原來一開始我就選擇汲汲營營,至於那一些沒選擇,不曾選擇,不願意選擇的,最後變成沒有顏色的花朵,也吸引不了別人駐足觀賞,連自己都沒法孤芳自賞。一定要有顏色嗎??沒有顏色的東西不存在這世界上,這是很實際的問題,沒有選擇不選擇這種事情,你也可以讓隔壁的阿花幫你指定一種顏色,那也是一種選擇,選擇別人幫你選擇。

我想應該是16或18的時候開始,因為這社會流動的資訊太多卻不平衡的溢散,就看到這差異不斷的在各種報導中被突顯。有想法也有作為的人在網路上其實都滿可以見到的,看dpi雜誌也可以看到許多畫風有趣的新人,約莫就16,18。所以我還滿討厭那種年級論,水果論。看到某雜誌講座的宣傳海報:如何讓你從草苺變成堅果;我想如果想要去參加的人通常都不會是很糟的水果,這樣的講座到底是想要造成恐謊跟焦慮,還是他真的提供一些修煉自己的方法!?

誰在分類??誰有這權力分類??這樣的論述有怎樣的背後意識??媒體是不是助長這樣的分類原則??暫時不想在部落格上談這種東西。

想要說的是,早就在somebody或nobody裡作了選擇。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能給我的並不多,那是值得的。」



大致上就如此,我和別人的關係最多的並非是數量,而是重量。一公斤的鐵和一公斤的棉花,哪個數量比較多呢??同樣的重量,鐵,生硬,冰冷,卻需要很多柔軟溫順的棉花。諫言跟賤言,大抵上的差異就是如此吧!?冰冷生硬的諫言,柔軟量多的賤言,都充斥生活的中間和終點。

所以你給我有重量但是不多的東西。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京奇譚集東京奇談內容簡介



不可思議的、奇怪的、日常中不存在的,不過,卻仍可能是曾經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

「對我來說,只不過被某種不可思議的事打動而已。心想,這樣的事情,是真的會發生啊!」──村上春樹

這本書收錄了村上最新創作的五部短篇小說,是《神的孩子都會跳舞》之後的最新短篇。以都市奇譚的面貌、將人生體悟與怪誕故事交織,較之之前的短篇小說,村上創作25年的說故事能力越來越讓人嘆為觀止,除了上市後在日本登上暢銷書榜首,更引起美國的注目,紐約客和哈潑雜誌都即時就翻成英文以饗英語讀者。

特別薦給喜歡早期聽風的歌、彈珠玩具,35歲以上,結婚超過五年,不論有無小孩的村上讀者。

目錄

偶然的旅人

哈那雷灣

只要能發現那個的地方

每天移動的腎臟形石頭

品川猴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576798167



因為有了游泳既不安全也不適切的閱讀經驗,這一本冷靜與熱情之間裡頭大量的出現日常生活細節:重複的用餐,睡前酒,泡澡,看書part time的古董珠寶店工作經驗,以及種種大量的小小情緒。這些,已經不會讓我那麼的坐立不安,反而有一種特別的韻味。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遊泳既不安全也不適切

957679871X

It’s not safe or suitable for swim

在書裡頭的後記這樣寫到:
在人生裡頭游泳當然是既不安全,也不適切的,然而他們的卻活出了如蜜的瞬間,這是沒有發生在別人的人生裡的,這些事情強烈的程度,如果能隨著今後依然沒完沒了的生活,在小說的背後產生迴響或沉潛,我就覺得很高興。

如果瞬間累積的是時間,時間累積的是人生,我還是比較相信瞬間。

在既不安全也不舒適的人生裡,長期展望有什麼意義呢??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574698947



關於男身:孫梓評作品集1 男身
推薦連結:紫石作坊

我曾經信仰愛,
然後發現愛情何其現實,
當愛離開,
我的信仰只能是一地破碎的玻璃,
我赤足踩過,沁出血來。


當我看著書寫到這樣的一段文字的同時,心裡頭狠狠有個地方被用力的摔下去,踐踏。

這是一本寫著離不開已經逝去愛情的男子,在日本旅行的途中以書信以及過往兩條不同線的劇情交錯的一切。對於男主角桂和不斷的耽溺過往的回憶當中,那走不開離不開,被抽離的愛,不斷的在甜蜜與苦痛中的混亂掙扎,以及所有從身邊經過的點滴人物:愛他的女人,他愛的男人,愛他他不愛的男人,他不能愛的男人,跟他關係曖昧的男人,交織成這一本書。

「你呢?現在式還是過去式?」

「我,一個人。」

「只是在愛的面前,人們都容易變的渺小而沒有自信。」


這些日子以來,我可能有意無意的去避免想是男身這樣的故事,畢竟他寫的是心傷。沒想到今年先是看了斷背山,東京鐵塔,之後又是男身,我忽然有種恍惚的感覺,我到底還要不要看下一本我已經預約的書:已婚男人。

有個人曾經留言,當我寫我好喜歡孫梓評的書:你不需要從他身上找到認同,因為還是有許許多多的不同。並沒有打算從他身上找到什麼,而是當我看到赤裸裸的某些心情被以相似的文字給書寫出來,我感到我被理解,當下是共鳴的。

前一陣子我很喜歡小黛,他網誌裡頭的某一些文字片段,就是把那一些我生活中飄移不定,說不太出口的感覺或者是想法,書寫的絲毫不差。在一座孤讀的島嶼裡頭寫到這樣類似的一段文字:我們感到孤獨,閱讀也是一件孤獨的事情,吊詭的是,我們因為閱讀而不孤獨。我想是因為我們進入作者的世界,我們發現作者跟我們有一些相同,因為被理解而感到我存在。

這一本書,我感到我的感情被理解。可以感受到當愛瞬間被抽離生命的全部,甚至是期望,省剩下軀體,那支離破碎的男身有如死去。死亡與愛情,同等令人絕望。許久,才發現愛情原來已經落幕。

我已為我寫過愛情ㄑㄧㄠㄑㄧㄠ板裡頭,那時間被停止住的淺葉,我以為他跟我相似,等到我搜尋出我自己的文章,我看那一篇文章最後面的三個字:未完稿。原來我連自己的感覺都沒有辦法好好的寫清楚,尤其是處碰到愛的時候。我有惆悵滿身,我想到許茹芸的美夢成真:

「我能感覺 我像隻麋鹿奔馳思念的深夜
停在你心岸啜飲失眠的湖水
苦苦想你習慣不睡 為躲開寂寞的狩獵

我的感覺 像小說忽然寫到結局那一頁
我不願承認緣份已腸思枯竭 逼迫自己時光倒迴
要美夢永遠 遠離心碎」


然後,我靜止在回憶裡頭,之後我又走了出來,回到現實。

我曾經想過,我是哪裡作不好,可是我翻遍記憶,我找不到心安的答案。所以我沒有信仰愛的可能性。

男身是一本悲傷的書,書中男主角不斷的在泥沼,囚牢裡拘禁,浮沉。有無脫離的一天,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在新版的書裡頭,作者新增了一章節,透過情書的劇情暗示,愛情到最後的解脫。

「如果你問我,究竟,愛是什麼?

我想,我會對你說:

愛,是一座空港。總有船會來,總有船要走。

我的心,曾經是一座繁華的空港。」




「直到,這世界上,還有人可以在別的地方遇見愛情。」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vide-cover-front



實在是不得不稱讚這本書,讓我想起很多關於以前的事情,書寫成為一種出口,我得到釋放。節錄一些相當欣賞的話語,供大家參考。

[時光左岸]

終究是書寫收留了我們。

有誰能夠真正去定罪他人?就算從此分道揚鑣,各自天涯,也無法否認最初,我們都曾以一顆熱騰騰的想望的心,如履薄冰,試圖靠近。只不過,接過對方遞來的問候,擱放著,光芒著,褪色著,近了,又遠了。

因此當社團裡漸沓的人事糾葛如一個小型的社會,心思的憂為使彼此都落入一個流沙陷阱,還有什麼是可奔赴的呢?在大階梯上看一場布袋戲?在咖啡坊裡喝一杯冰紅茶?或者,往城市裡逃竄,像一隻疲憊的螢蟲,在也不想發光?

最傷心的日子裡,你我只是不停地寫著。彷彿藉由這樣一種緩慢的爬行,就能找到出口。回想之中,不禁要問:哪來的這許多鑽牛角尖?像一場永無止盡的發酵,為難自己,也為難別人。不過老實說,書寫時的淋漓快意,的確是一次秘密的救贖,將私營的心事攤展,曝曬於日光之間。隔夜的雨轉眼便收了,當作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



老房子也有屬於他的慶典嗎?家裡的孩子陸續長大,照片從黑白變成彩色,童年照片裡,一個圓蛋糕正有人吹熄蠟燭,像吹熄時間。從青春期離家的我,到如今尷尬的住在不合宜的身體與異鄉,偶爾回家便要被迫接收希冀我快快成家立業的教養教條……這一些,都不能像幻燈片播放,只需要一個扭轉手勢,就可以回到最初。

夜裡,當新歲翩翩來臨,我隻身躺在簇新床褥上,枕下壓著壓歲錢,秀文屋裡尚未熟悉的陌生氣息,不禁想像:老房子也會忍不住在夜裡嘆息嗎?

閉上雙眼,空氣中只有無以名狀的冰冷。



或許,存在本身就是不斷被擦拭的過程,所以我們會漸漸老去,死亡,總有一天,終於還原成一個空格。

但是,曾經活過的名字,隱隱約約,還被記憶,還被看見。



[麻煩把我搬走]

我曾經擁有一個虛榮的房間。

其實,我現在就開始懷念這一切了,我說。

然而這一天終究要來臨。

休息的空檔,用眼神巡視這虛榮的房間,像一個生命裡的小小移動城堡,或許已再我的血液裡落籍?我將長滿硬殼,難以蛻變的自己也折疊進紙箱裡,那一雙總是冰冷觀看自己的眼睛也折疊進去,還有,那一些回不去了的舊時光,都疊進去。整整三天的最後期限,我進進出出,來來回回,一次又一次,獨自買回式樣相同的紙箱,交帶,封裝起這一切的一切。

當生活痕跡像是拍壞的音樂錄影帶,在倒帶的軌裡漸漸被消磁,我坐視著逐漸空盪起來的房間,好像身體遲鈍的表面層也終於有了第一次剝落。

將最後一件細軟上車,我站在熟悉的地下停車場,望著一大片低滲的慘灰水泥牆面,忽然,龐大的空虛瞬間向我壓迫而來--那一刻,我只希望有個誰,隨便一個誰,高抬貴手,麻煩,順便把我搬走。



[婚禮公車]

那天夏天之後,我們古拜。開始青春期躁鬱,這些字眼太難讀了,當初老師來不及寫在黑板上,只能用身體去唸誦出來。我們各自展開殊異的人生,轉眼十數年的歲月經過,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再搭過小鎮上任何一班公車。偶然一次經過,發現公車站已經改建了,護翼被拆除,我想著曾經置放在那裡面的幾項物件,泛舊色澤的陌生臉龐,他們都像一個黑板上的單字被輕輕擦去,只剩下粉末。



[舌尖長滿雜草]

除此之外,每當一年伊始,我總要特地挑選一本合適的筆記本,除了用來紀錄日常瑣事,也提供可以張貼這些票卷的佈告欄,卻也總是,當我裁下一小段透明膠帶,將這些票根固定黏貼之際,會想起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如果我就此遺失這些證據,難道我就會變成一種失憶者,忘記所有發生過的這一切嗎?

我會忘記這場電影裡的情節,那些人物與對話,光影的謎題?我會忘記一場與朋友久別重逢的聚會,他們在談笑之間的暖熱的臉孔與話語?我會忘記一趟旅程,身旁不相識的乘客,或是兩地間永遠不能同步的天氣。

我不知該怎麼證明,只知道自己無法逃離這種精神的拾荒。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沒了文字話語撐腰,過去自然會過去,忘了死了。但我錯了。事情不會過去,發生過就是發生過。全像給黏在心頭上了。也許說出來反而好控制,兜起來擒住,再隔離開來。之後或許還能像封舊信一樣,裝進盒子裡埋了。但也許,事情是埋不了的。」





這段話來真像是根針一樣扎人。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ivide-cover-front書評。網誌。圖片來源。



孫梓評繼《甜鋼琴》之後,醞釀近六年所推出的第二本散文集。

收錄了這段期間包含著退伍、求學、就業,身分更改,生活的片段光影,願意被記錄下來的些許思考。做為聆聽身體、時間、世界、他人的交集與總合,孫梓評感覺自己總像是無時不在等待著聆聽,等待這個世界告訴他一些什麼,好讓他乾燥的生命可以有一些小小的濡濕。

面對已逝的青春時光,一再回顧之時,總是有不同的觀點,不忍心將它一筆勾銷,一言難盡,一蹋糊塗,凡此種種,都像是小小斷代回顧中的召喚,喚他們到耳邊,給自己可聆聽的線索與資訊,任由這些那些閃逝、發光。孫梓評真正想拉扯的是時間的線,讓他可以暫時安全地隱匿在緩慢之後,不那麼急著表白與告訴,可以更自在地思考或被思考。從此而後,仍願意攜帶一只準備聆聽的耳朵,將苦與樂、無盡的劫,在自己體內交換、循環,讓字仍能被寫,歌能被唱,還會再有一次開心的什麼,遙遠地發聲。哪怕這一切,只是一次除以一的過程。


孫梓評
  一九七六年出生於南方高雄。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現正就讀於花蓮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曾獲中央日報散文獎,台北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 獎,長榮寰宇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雙溪文學獎等獎項。著有:短篇小說集《星星遊樂場》、《女館》、長篇小說《男身》,《傷心童話》、散文集《甜鋼琴》、當兵劄記《綠色遊牧民族》、詩集《如果敵人來了》、《法蘭克學派》,傳記《 打開火盒子:血友病版畫家蔡宏達抵抗愛滋的故事》。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一些是我個人看完整本書之後非常非常有感覺的一些篇章,作者的奇摩交友編號是M1026440,他日記還有很多很不錯的東西可以去看看,書上畢竟沒有收錄他所有的日記。

簡單的感言是:

第一 我要讓別人對我上癮

第二 我是全配

第三 我不是救世主


書的介紹。

2005/11/29
我們太習慣從結果去看事情
不習慣去從結果推演的過程
因此常會被片面之詞帶著走
人常常不自覺的忘記自己做過什麼
卻總是能清楚記住自己的孤獨跟不堪

朋友
能陪伴支持 同喜同悲 只是簡配
能夠一起成長 彼此提醒 才是全配


2005/09/07
這些年來的經驗告訴我
處處爲人著想的後果是造成對方的更加依賴或是驕縱
事事隱忍的的結局是別人會以試探你的底限為樂

說好的底限 原則 是絕對需要用力去捍衛的
ㄧ味退讓只會讓自己變成一個很瞎的爛好人

就肇事嚴重性來看
爛好人其實比爛人糟糕
ㄧ般來說
爛人ㄧ開始就會讓人有所警戒提防 造成的災情不會過於慘重
爛好人卻渾然不覺的披著好人的外衣 行對事情毫無意義的改善
到頭來通常是幫不上忙 同時也讓對方失去對挫折的抵抗力


關心朋友是好事
但永遠要記得 你不是救世主


2005/10/19
先說人爲何會對一些事情上癮好了
說穿了
還不是因為這些事情帶來太大的樂趣 無法自拔
所以稱之為上癮
對於美好的人事物上癮
是幸福無比的事情
當你越是發現他的美好
越應該義無反顧的去上癮
只要確定上癮的事情是無害的
那就好好去快意人生

這幾個月
認識了很多很精采的朋友
這些朋友讓我上癮
我喜歡他們的待人處世
我欣賞他們講話的邏輯
我羨慕他們的瀟灑不羈
我喜歡他們的貼心關懷
穿著 談吐 人生觀 ...ㄧ顰ㄧ笑
不是戀愛 是一種很難形容的友情
每次喝瞎
隔天我笑著起床
沒有宿醉的怨恨
只有隱約想起昨天蠢樣的快樂
精采的人才能讓人上癮
沒聽過哪個神經病會對不喜歡的東西上癮的
因此
從今天起
我立志要作ㄧ個也讓人上癮的人
只有把自己經營的越精采
才會也越多的人對你上癮
當越多人對你上癮
那麼你的人生也會越加的精采
人生苦短
上癮是件多麼過癮的事啊



2005/05/06
就跟許多學校沒教的事情一樣
學校要求我們要做人要正直善良
卻沒教我們當遇到心術不正的人該怎麼辦
老師教導我們要誠實不說謊
卻沒告訴我們遇到把嘴巴當肛門的人該怎麼辦
課本裡頭教導我們一切的美德
卻不教導我們面對敗德的王八蛋要怎樣去應付

沒有人告訴你世界還有醜陋跟罪惡
是因為不知怎樣啟齒
還是不懂如何教起 我納悶



2005/03/07
怪事遇多了反應的交感神經好像完全退化
做網路將近6年的時間
我失去了驚訝的能力
是處變不驚
還是麻木不仁

我的學習是
當遇到狀況
關於事情本身就是去面對跟解決
關於情緒的部份就是去消化去排解
不需要因為遇到鬼去責怪自己八字輕
鬼見多了比較不會怕 是好事
沒事愛去墳墓露營就不要怪鬼常來找你


說到報復
要培養自己有可怕的報復本事跟實力
但同時要培養自己有原諒別人的雅量
報復到頭來往往是在懲罰自己
智慧阿 寬厚啊
我們先忍一下


2005/01/26
笨跟蠢的差異在哪裡

笨是聽不懂
因為根本聽不懂
所以就什麼也做不出來 殺傷力不大 頂多是氣人

蠢是自以為有聽懂
所以做了一堆完全跟目的背道而馳的事情還自以為是
不只是氣人 會氣死人

笨的人有時候還會有點可愛
但是蠢就不一樣了
蠢的人最愛自以為可愛 做了一堆氣死人的事情
還期待得到掌聲
遇到好心人 有耐心 肯提出建議
還要狡辯 還要顧影自憐 覺得大家都不了解他
認為別人主觀


說大便是香我不覺得怪
覺得許純美漂亮的人我也可以接受
感覺的東西 往往沒有道理可言
但這世界上
起碼還是應該有些事情該有是非善惡黑白之分

人本來就有聖賢才智愚劣平庸之分
笨不是罪過
重要的是還是得想辦法提昇自己
畢竟這是一個競爭多險的社會
精明點
不至於要造福世界人類
起碼也可明哲保身
愚笨的人若是堅信傻人有傻福
那也只好祝福
蠢的人 如果不能頓悟愚蠢之可怕
也只能指望投胎了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閱讀,孽障!還不現出原形。

孽障!還不現出原形

作者布魯斯以一貫幽默的奇摩交友450字日記,帶出他對於週遭種種的感觸。這是我對於這依本書大抵上的介紹,我不想說太多,箇中奧妙要看的人才能體會。

我自己一個人習慣了,連逛街的時候都自己一個人。我自己說好要去台中去買雙鞋,我買了雙鞋,買了三本書,然後帶了條資生堂的洗面乳,順便變成他們的會員。手上的三本書分別是半成年愉快(嗎?)、孽障!還不現出原形以及美學的經濟,前幾篇的網誌有提到這幾本書,有興趣的可以去翻翻。

新年期間,很多人會到百貨公司去,我自己買東西跟旁的人顯得格格不入。沒有人幫我提東西,當我跟小姐討論哪一雙帆船鞋的款式好看的時候,好像試穿的沙發上都有人;沒有人幫我佔位子,當我口渴排在中友百貨前的星巴克,想著等一下是要喝拿鐵還是摩卡的時候,看的到的位子都是有人坐。唯一看書的時候不會有任何限制的看到心滿意足的時候才離開,然後帶著剛買的三本書從樓上一層一層的往下逛下去。

我本來是要找日常vs荒島的一天,美學的經濟,天使熱愛的生活,十年後的台灣。買到手的跟自己當初預設的書單卻仍有差別,像是我所提的這本:孽障!還不現出原形。

作者是個非常喜歡交朋友的人,他在奇摩交友上(現仍經營)的日記匯集成為一本書。如果沒有看內容可以會覺得這樣一本書有什麼好看,我是先被封面吸引,後來發現作者對於”交朋友”這一件事情的認真程度,以及原則問題,讓我在閱讀的同時,不斷點頭同意。

像是再八月24號的日記裡頭有一段這樣寫的:

姐妹滔們常常在交往新男友時會帶來讓我評鑑
我常告訴他們
要看一個男人的魅力 除了聽其言觀其行
仔細觀察他周邊的朋友 絕對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值
一個把你迷的神魂顛倒的男性
身邊卻沒有ㄧ兩個知心的同姓朋友
絕對有問題
我深信
ㄧ個男人的魅力除了本身的相貌談吐思想內涵之外
所結交的朋友優劣多寡以及深度必然是加減分的依據
抱怨男友太重兄弟之情而忽略自己的姐妹滔很多
但是我由衷的認為
ㄧ個只能跟女伴濃情蜜意而身別全無同性知己的男人
實在是毫無男性魅力可言


對於男性魅力這一件事情我沒有什麼看法,但是對於交朋友的優劣多寡以及深度可以讓人檢查一下這人的程度,簡單的說不就是物以類聚的意思嘛??

像是這樣有趣的生活觀察可以在書裡頭處處可見,如果有機會去到書局,翻翻吧!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需要嗎?
愛情兩段時期

前者,渴望大於實質
後者,穩定大於濫情

人年紀愈大,越害怕受傷
過於理智已成阻礙幸福的標記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常VS荒島的一天book1



如果可以 你想帶本什麼書 什麼CD 
到怎樣一個理想國度 度國怎樣的一天

◎史上最精彩的主題合輯書,自轉星球出版社費時逾一年創業作!
◎30位各界傳播創意人的生活創意,60天現實與狂想交錯的精彩生活。
◎現代人生活的自省與狂想之書,一探30位傳播創意人私密及狂想人生。
◎藉由窺視書裡他人的生活,我們是否得以看見:生活寂寞或美好?也許只存在每個人自己心中!

作者群

一、搞音樂(音樂人):陳珊妮、李欣芸、楊騰佑、董運昌、陳曉娟、徐千秀、糯米糰馬念先、自然捲。  
二、玩影像(圖文書作者、設計師、攝影師):可樂王、張曉萍、林小杯、馬文、蕭青陽、聶永真、陳俞鈞、林盟山。   
三、嗜文字(作家、記者):李清志、葉怡蘭、王蘭芬、李維菁、劉黎兒、阮慶岳。 
四、耍創意(行銷創意工作、導演、廣告人、主播):查爾斯、李欣頻、南方夏、盧昌明、馮光遠、于蘇英、袁定文。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010315045_bc_01



上次介紹過他的網誌,他的文字出乎我意外的令我激賞,大我一歲的他,不一樣的經歷讓他有著不一樣的文字表述,捕捉他眼中的影像。老實說我很想要買下這一本書,到時候再看看,反正我還有時間去書店的。推薦大家。

ps 我相當喜歡這本書的標題。


內容簡介

閉上我的耳朵,讓僅存的那隻聽得見的耳朵,也聽不見;用以阻隔充斥過多謊言的這個世界。

張開我的雙眼,用相機選擇性的拍下我想要的世界;才發現,原來這個世界竟是如此特別!



--精采而出人意表的青春告白!--

  我很想殺了我自己,尤其是聽到自己說出來的話之後……

  對於某種意義,我在想我能從我身上榨取什麼。一種短短,被窒息的呻吟,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基督徒、同性戀、異性戀、強壯的、病弱的、全世界人的眼睛都被黏在上面,睜著眼泛著血絲。我不妒嫉,是因為我不夠相信我自己能帶來快樂。

  必須等待,一天24小時,晝夜不停,裝飾著矯飾的交涉,即使我想帶走,我可以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嗎?我想了想說,可以。而且真的認為如此。

  我之所以低著頭,是因為我看不見天空。

  身處在「少年已過,成年未滿」的半成年式的我,在走進成年的世界前的那一塊灰色地帶中,曾經猶疑著是否要長大,前進、停頓與後退。透過文字、攝影、音樂,我找到了生命的出口;希望你也能。

  這個世界真的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當你擁有它們之後。


=======================

相關網頁:

半成年愉快嗎!?

博客來書城介紹

作者簡介

曾少宗
  1981年出生,天蠍座,A型。曾為可米小子成員之一,發行過三張唱片,參與過「流星花園 2」、「愛在星光燦爛時」、「極速傳說 2」、「惡魔在身邊」等多部偶像劇的演出,喜歡攝影、熱愛文字。目前正在猶豫該不該長大。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當喜歡李欣頻的這一本書:十四堂人生創意課

十四堂


在裡頭的序(丁敏)寫道:她(李欣頻)源源不段的創意是來自精彩的生命。精采的生命來自於對自我生命脈穴的深掘潛力寶藏,以及明晰的逐步擴建生命版圖。這其中包含兩大要素:一是不斷的吸納經典與新知,這包括持續大量的閱讀、旅行以及觀賞電影等。讓自己長出觸角和世界相連,建立自己和世界相連的資料庫與情報系統。
另外一部份則是如何把吸納的知識內化為生命的智慧,打造出自己獨特的生命風格,一種別人替代不掉的創意泉源。這是屬於生命視野的轉化與騰躍,需要心靈的修煉、想像力的翱翔、與專注持衡的實踐力。用書中的話就是「知識是船帆,智慧是船底,要維持協調的比例,否則會翻船。」

丁敏教授為這本書寫的序,簡單請楚的勾勒出這一本書的大概,也是我相當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以及理由。

我跟她聊天,他說他這份工作已經做了半年多,他開始有些迷惘,會不會二十年她還一樣做著這份乏味單調的工作;朋友們有的工作已經換到第三份,他仍然還在這位置上,這樣究竟是好還是不好!?並沒有正確答案,但是心之所向的是----他並不想如此。

我提供他一些方法,,像是黃金五年學。然後再跟他結束電話之後我想到了這一本書:十四堂人生創意課。我忘記我是在什麼時空下購入的,但是我認為這是一本幫助我許多的書籍,書裡頭提供釣魚的方式(讓你創意源源不絕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也談許多讓你視野更大的一些方法。

在書中列舉許多方法以及例子,但我更想說的是:知道並不等於得到,而是要去做。先想清楚自己的現在過去以及未來,有了大抵上的目標然後去做,找到一些方法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完成,這樣才有可能一步步完成目標,達到願景。

我知道有人跟我借過這一本書去看,不過我並沒有看到他就著書中任何一種方法開始實踐,或許就跟我以前一模一樣,想多做少。這是某個仁曾經指著我的鼻子大罵我最嚴重的缺點以及缺失,我依舊是多少有這方面的闕漏。除了廣泛的吸收,書中提到好的閱讀能力根書寫能力一樣重要,吸收了不見得會表達,會表達不見得可以表達的恰如其份,唯有透過練習。

我從未跟別人比較過,所以我不知道我是否算是有創意的人,但是我自己砥礪自己能夠廣泛的吸收各種東西,不過仍有一定的範圍,因為太過不感興趣的書我目前還是沒有辦法勉強自己。我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健談的,我可以透過一些片面的了解讓更深知的人去侃侃而談,我從中得知他在這方面的專長與專才,也更讓我了解對方。這對我的人際關係是加分,而非扣分。

對於自己覺得自己某些方面不足的朋友,我提供一本好書讓你們去挖掘讓自己更加豐富的方法,希望你們可以獲益良多。

ps

本書共有十四堂關於生命態度的課程,如下
第一堂:如何在意外頻傳的時代活下來
第二堂:如何開挖自己的生命穴
第三堂:如何畫一張自己的生命藍圖
第四堂:如何栽培自己
第五堂:如何建立獨特的自我風格
第六堂:專心就是最大的力量
第七堂:拉大自我格局,漂亮的場面調度
第八堂:不中止的自我要求與評量
第九堂:多項技能無所不能,與各菁英hyperlink的多孔變頻插座
第十堂:如何在二十五歲前順利接班
第十一堂課:智慧與知識的均衡比例
第十二堂課:低谷反彈、高處思危,如何愉悅自處人生高低曲線
第十三堂:想像力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第十四堂:相信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獨特的生命驚喜

生命的多彩、生活的創意取決於對於自我風格,本書將是你開挖自我生命穴的開端。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漏了一本書。九把刀,樓下的房客。

0010279043

先廢話一下,雖然看我把一堆剪貼的東西po給你們,其實還滿省你們的時間在去找,也不知道誰會跟我分享,我倒是很少看到你們分享什麼音樂或者是書,我有看了殺手寫的如果愛,之前文智的等待飛魚,外星人的無極,再多來一點吧,有什麼好菜通通端出來吧。

我po出來的我都會看過,才會跟你們做個介紹,雖然說我並不一定有買。找圖片,貼網址,然後文字整理,這些也挺累人的,噗噗,還是希望多一點人回應。


九把刀私導讀-------要當很用力的讀者,真是不簡單啊!

誠品試閱。

內容大意:

繼承出租公寓的無業遊民,在東海大學附近貼起招租佈告,他不要家世清白的乖乖牌學生、不要收支穩定的上班族、不要勤儉質樸的小家庭,他只要「正常人」,像任何符合正常定義,擁有混亂潛質的正常人,能滿足他偷窺正常面具下的黑暗面的正常人。

因此:
有家暴前科的好色體育老師老張
黏在網上的大學生伯彥
失婚的王先生和純潔像天使的王小妹
神秘作家穎如
姘居的同性戀戀人令弧和郭力
劈腿兼不倫的上班尤物陳小姐
一起搬到了東海別墅區凶宅。

八個房客還有一個房東。
六個房間外加一堆秘密。

人性潛在的可能性,使我們無法預測每個房間到底還有多隱私。
歡迎讀者搬來樓下齊赴分食人性的大宴。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著菜籃上米蘭

9789861330471L

華娟的網誌
ps 這年頭誰都可以有網誌阿,報紙還說唱曖昧的楊X琳的網誌三天就突破XX人大關,比小S的還要紅。

這本書挺有趣的,內容字數不多,我站在書店就看完了。

內容介紹:(資料來源:誠品網路書店)

短路家庭主婦鄭華娟,居然跑到米蘭時尚學校去學服裝設計畫?!

愛搞笑、愛鬧、又非科班出身的華娟,要如何在如此專業的時尚學校「存活」下去呢?在世界頂尖的時尚之都,她又遇見了哪些有趣的人物、發生了什麼新奇又溫馨的故事呢?

從一個人形都畫不好,到畫出能讓老師讚許並當成授課範本的作品,華娟的學習歷程,與周遭人物的積極人生故事,交織成這本生動幽默又令人感動的書。這一趟看似荒謬的家庭主婦「出走」之旅,卻意外地變成了一次豐盛的心靈之旅。且讓我們隨著華娟輕鬆活潑的筆調,去感受那些光鮮亮麗外表下的真實精彩人生吧!

慣寫家庭生活的鄭華娟,首次將觸角伸到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領域,將帶給讀者一種新鮮的感受。

書中生動地描述許多在米蘭遇到的有趣人物故事,並從中發掘出人生的意義與目的。呈現出光鮮亮麗外表下、不一樣的米蘭人與米蘭風情。

書中收錄華娟手繪服裝設計畫稿,絕對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簡介

鄭華娟
時間和空間對她而言,都是無疆界的遊樂場。無論是扮演德國史派亞小鎮的家庭主婦、台灣的詞曲創作人、作家,或是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旅人,她都不改其脫線搞笑、貪玩好奇的本色,腦中永遠有著許多新鮮有趣的想法。最近更對「如何穿衣購物」這件事發生了濃厚興趣,還準備進入米蘭時尚學校好好開開眼界。

【創作過的歌曲】
蔡健雅——跟你借的幸福
梁詠琪——天使與海豚、收不到訊號
陶晶瑩——太委屈
張惠妹——灰姑娘、寂寞保齡球、甜言蜜語
張清芳——加州陽光、Men's Talk、週末的夜我不哭、不愛最大
林志炫——少年遊、蒙娜麗莎的眼淚
江 蕙——返來我身邊
潘越雲——情字這條路、謝謝你曾經愛過我
陳淑樺——聰明糊塗心
曾寶儀——分享
侯湘婷——冷戰、原來的你
錦 繡——灰色的雲
黃 磊——只有妳讓我想要
江美琪——迷魂陣
莫文蔚——單人房雙人床
趙 默——睡著(中國大陸發行)

誠摯的歡迎你一起進入鄭華娟奇幻有趣的異想世界:
華娟的遊樂場http://www.hwajiuan.com.tw
華娟的電子報http://maillist.to/hwajiuan
華娟的遊樂場BBS bbs://bbs.kkcity.com.tw:22363


BIG

誠品試讀由此去。

「去死去死吧!」是網路上熱門的哈啦題目,屬於青少年的次文化。意思是指追不到情人的曠男怨女,看到情人雙雙對對,就破口大罵「去死去死吧!」。此一詞源自日本漫畫,在台灣最大的電玩網站「巴哈姆特」是最熱門的哈啦題材。

  從「去死去死吧!」又延伸出許多題材,譬如「好人卡」。「好人卡」的來源是你開口向愛慕的對象表達愛意,對方卻說:「你雖然是個好人…….但是……」,因此加入「去死去死團」的人多半以收到的「好人卡」多寡,來區分他(她)在兵力升遷圖上的地位。由「好人卡」又可延伸出「姊姊卡」(妳做我姊姊好啦)、「人畜無害卡」(意指一點魅力都沒)、「交通部長卡」(意思你每次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啥事也不會發生)等,族繁不及備載。「好人卡」並有一個設計網站,展示團員自行設計的「好人卡」,譬如一張卡片上面寫「我不想做好人,只想做情人。」並有「我是好人」T恤盛行坊間。

  由於「去死去死團」的團員挫折感極高,因此源自日本的「挫折禁止」符號Orz(這是象形文字,代表一個人挫折俯跪不起),也變成文化的一環,衍生出各式Orz的圖案,譬如Or2是指屁股很大的人俯跪不起。然後網路上還有人創作「Orz之歌」,是公認的「去死去死團」團歌,或稱「好人團」團歌。

  然後,「去死團員」既然無對象,就有各式意淫想像,譬如如何撲倒羅莉(未成年美少女)、如何迷倒正太(未成年美少年),這類文章也蔚為一大宗。最大宗的文章多半描述自己如何收到「好人卡」的悲慘經歷。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