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能給我的並不多,那是值得的。」

大致上就如此,我和別人的關係最多的並非是數量,而是重量。一公斤的鐵和一公斤的棉花,哪個數量比較多呢??同樣的重量,鐵,生硬,冰冷,卻需要很多柔軟溫順的棉花。諫言跟賤言,大抵上的差異就是如此吧!?冰冷生硬的諫言,柔軟量多的賤言,都充斥生活的中間和終點。

所以你給我有重量但是不多的東西。

還是等不及圖書館的速度,因為堂皇迷戀這篇文章,讓我這幾日一直對張惠菁的書抱持高度期待,不想要得知自己底線到什麼程度所以去了一趟書店。是大塊出版,要全部看完需要站很久,文章數量並不少,但是排版爽朗好閱讀。我一直想要把書買回家,但是家裡頭還有飛翔之島,灰色的靈魂,辛萊頓的幽靈以及神的孩子都在跳舞這種狀況,對我來說就好像-----從來沒有讀過書一樣。

我就像是背書蟲,從中選擇一本放在包包,帶著書跑來跑去,社會學看累了,就看村上春樹,那個地方反而變成另一種用途。

當我回到那個地方,我把NB打開,收信,讓iTurns隨機的挑選音樂,看看網誌,然後開始寫稿。最近又把檯燈又拿出來用,我很久沒用到它,打開它的時候往往可以營造出一種寫作的氣氛。雙手在鍵盤上飛快的移動,鍵入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直到最後結尾,儲存,才完成。

「我能給的最多也只是小宇宙中的一點。」

並不想用基模或者是資訊處理理論談認知。在電影捕夢網裡頭,外星人大戰特異功能,裡頭有一個人身體被外星人佔據,但是他將心靈築成房間,把外星人關在裡頭,他還有意識。並且從心靈的倉庫找到當初童年遇見的人就是外星人害怕的外星人(一物剋一物!?)。那像是心靈的盒子可以切割分類,並且隨意開關,那我也只是打開盒子,從裡頭拿出一顆巧克力。

像是JK羅琳的哈利波特加上電影阿甘正傳,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巧克力是什麼口味,很有可能吃到像是鄧不利多當初吃到那噁心鼻涕口味的糖果。那麼喜歡巧克力,你應該明白純度越高,苦味越重。

所以我給你的東西也是這種,純度越高,苦味越重的食品。你們就是在細細咀嚼vs囫圇吞棗的光譜中間移動。於是像是自書這樣越是純粹談自己二,三事的文章,嚐起來的味道便更難以言喻,這一點我自己也很清楚。

所以除了寫之外,我沒有辦法言談,因為我講話不自覺有如混了大量的蜜以及笑語,大大降低我的真意,是那麼的---真偽難辨。也許就像是海賊王裡香朵拉都市的守護者,把真意放在心裡如此。「一直往那個方向傾斜,卻不想做些什麼阻止它發生。」

沒有特別的在意時間,回神後才發現被蒸發。在眼睛裡可以看見的除了一樓的陌生人來了又走;畢業旅行的國中國小生來了又走;隔壁、隔壁桌的客人換到第三位,然後我還在這裡。身體雖然沒有移動,意識卻不配合停留在這裡,老是到處溜搭。不過不管到多遠的地方,都無法逃開自己,就像是影子一樣。一直跟著來。

這樣沒有辦法切割的關聯,給了一個踏實沉穩心安。

就算多數時刻,心裡空空的破了一個大洞,自己或意識,反正那一類的,一直往那個方向流入。那個渦漩,看起來是在一片無風也無浪的寧靜海之下,別人看到的是美麗的海天一色,但是底下的渦漩卻是一直在那裡無人知曉。一旦靠近,並且發現往那方向傾斜吸入,連你都不會掙扎。因為放棄。知道自己或者是他人也好,都只會被上面那個美麗所吸引。

可是美麗的下面卻是很大的空洞,什麼也沒有。因為意識到這件重要的事情,所以就放任自己被吸入。

生和死,在某種意義上是等價的。



「Alone,以及相關種種。」

妳不相信的事,是大塊出版的,同樣架上我看到一本同出版社的書,就叫做Alone。裡頭有我欣賞的柯裕棻,歐陽應霽,又讀到一篇從紫微斗數看alone的文章,裡頭提到幾種星曜,剛好就有我的。我只是隨手翻閱,就讓我看到這樣的文章,該不會是種契機。

所以那都是自己的選擇,不是格格不入,不是不願意加入人群,而是那就太清楚意識到自己,所以才會自然產生的事情,就跟草食性動物就是吃草一樣。太有想法,存在的痕跡明顯並過於有個人的意識,所以也就隨意進出別人生活。

我,可以搞笑的,可以理性的,沒辦法性感的,可以憂鬱的,可以陽光的,可以博學的,可以空盪的,像個演員。因為演戲,所以我們看戲都看到「角色」的行為舉止對白,演員的自我及其相關不是重點,他本身也不願意攤出來,那是他的生活。藝人都要求隱私權以及私生活。我不是藝人,但我更要求私生活。我做不來結黨營私,朋比為奸(驚!?)。也沒辦法想是寫出湖濱散記的梭羅,整個隱居的徹底。

也許我心目中的生活,向珍奧斯汀筆下的傲慢與偏見。身邊總有人迫不及待想要攀上型男,出嫁去,但是他也是男的。我是有著慧詰(有嗎!?)個性但是過度變成偏見的女主角,天天想要遇到一個達希先生。給我個達西吧!!就是愛這種傲慢的男子阿~~~



「這不是感性。」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一書裡<蜂蜜派>一文:

『知道什麼跟把那變成眼睛實際看得到的東西,好像是兩回事。如果兩者都一樣順利的話,活下去或許會比較簡單。』

有趣的是這一段話可以拆解成「知道什麼」、「把那變成眼睛實際看得到的東西」,應該分別指涉什麼!?

小宇宙是會自我繁殖增生,如果你持續的餵養,那麼你可能就可以「知道什麼」。有的經驗是往往連什麼都不知道,卻一旦知道後便忘不了。只是知道一點,就會想要知道更多,你得拿更多去餵養小宇宙,但是哪一天,你會不會連自己也被吞了。就像電影證明我愛妳,裡頭女主角的天才數學家父親。

『瘋了』。

也許這根本就是一場賭很大的騙局。文字,語言,行為,這些眼睛實際看得到的東西,可惜都沒辦法保證,保證變成「那」。於是只好不斷嘗試,或者等著「那」自己變成看得到的東西。

但這嘗試的過程絕對不是感性。只不過一樣順利的話,活下去或許會比較容易。



「還有!?」

『相互了解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說理解並不會超過誤解的總體,我也覺得那自然也是非常有趣的見解,不過很遺憾我們現在沒時間輕鬆的繞圈子。如果能以最短的距離達成相互理解的話,是再好不過了。所以,有問題儘管問。』

是這個社會,這個現代社會,我們的時間反而少了很多,甚至是沒時間。或者我們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情況下,只會更加要求『短時間』。什麼都要快,快,快。

覺的時間永遠不夠用,但時間本身卻也是成了限制我們的『物』。有了時間你才可以跟大家同樣的一起上下班,一起約在某個地點等候,你才知道你是早到,對方遲到。不過我們卻也感到時間不夠用,更容易感到『沒時間』。

所以,理解並不會超過誤解的總體,這還真是有趣。

那麼價值呢??我們買LV皮包是在乎皮包還是在乎LV。是別人認定有這價值,你跟著認同,還是他早就有這價值,你比別人還早知道呢??

那麼人生呢??價值是別人認定你也跟著認定,還是他早就有價值,你比別人還早知道!?或者應該是用它的說法:『我們的人生不是看勝利方法,而是看失敗方法來判定最終價值。』

那麼我說:這是『我的』人生。除此之外,是個平靜沒有破綻的人生。



還有,

我之於其他人,不就只是個故事,或者傳奇嗎??


閱讀結束。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0010124835



內容:(資料來源:時報悅讀網)

村上春樹千禧年初發表的新作《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主要探討 1995 年日本神戶大地震對人們產生的影響,是作者第一部以「地震」為主題的連作小說。即使事件相隔已有五年之久,地表的裂痕隨時間沖刷刻蝕,或許會漸漸弭平,但災變的陰影卻慢慢在每個人身體裡發酵。全書共收錄「UFO降落在釧路」、「有熨斗的風景」、「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泰國」、「青蛙老弟,救東京」、「蜂蜜派」等六篇作品,文中的角色發展皆圍繞著地震之後的心理變化為核心,重新思索生命與死亡的真義。

在「有熨斗的風景」這個短篇中,三宅和順子看著燃燒的柴火,心裡想著等待會火熄滅後,再一起去尋死,後來順子睡著了,故事便到這裡結束。

當柴火熄滅時,順子醒來,我想他們一定沒有死,雖然想死卻還活著。因為:「柴火若是熄滅了,因為感覺到冷自然會醒來。」

那是因為身體想要繼續活下去的本能所致。縱使自己不想活了,但是身體本能地想繼續活下去。雖然很難接受這事實,但這是很無奈的現實。只要身體想繼續活下去,就不得不活下去。(賴明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