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是在一段時間停滯了自己的書寫之後,就像是燃料耗盡,寫不出東西了。
我想我只能透過繼續不斷的閱讀看看能不能引起一些些什麼,讓我有辦法想要寫點什麼東西,不然也許這裡就是屬於我自己的文字應該就會暫時的進入冬眠狀況。當然是可以寫一點生活五四三,只是越來越不喜歡談及自己日子的某一些片段,那像是把自己過度的曝露。
減少會面,減少接電話,減少書寫,我說了生活應該是一切從簡,減半開始吧。但是某已歇鍛鍊應該還是要持續的進行,我想假若將來所要從事的東西是要運用到的是腦袋裡頭的東西,而不是較為傾向於勞力的工作,我現在做的應該是正確的方向。
閱讀是會成為一種路徑的。開枝散葉出去廣泛的讓你不知道你可以吸收到什麼新的未知的資料,我本來是一直想要談另外一個想要說的主題大致上是crossover,只不過我現在呈現磁碟重組的思考狀況,所以也就不寫了。
簡單的說惟獨在不斷的伸出觸角感受這世界,從各式各樣的資料庫當中去挖到東西並且用自己的方式鏈結,才會有可能是自己的crossover。沒有那樣的資料庫你還做不出令人有趣的概念,應該類似後現代不斷拼貼重組的想法,就像在不斷看到周星馳功夫影評中提到的中多項功夫電影致敬的概念,若你要說追殺比爾也是。
大家加油。希望大家喜歡藍天白雲的banner。
- May 20 Sat 2006 11:09
說點
- May 19 Fri 2006 17:11
閱讀結束。沿海岸線徵友//鯨向海
層出不窮,總有各式各樣的城堡。你想你能從少數認真的言說,看清自己的模樣,至少會在雲霧壟罩的日常生活中,清晰的描繪對一座城市應該擁有的最高建築物之想像。甚至不惜跟那些喜歡做夢的人一樣,用一座漂浮在空中的程式來表述自己,或者穿過隧道就地抵達另一個妖怪統治的世界來防禦他人。
你徹底厭倦了跟那些「盲目的群眾」、「無辜的群眾」爭奪這個城市的論述主題,厭倦了無故被他們激怒的生活。你有時以為整個城市的論述應該以你為核心,特別是那些不斷糾纏著你的電視與雜誌,那些偶像與時尚讓你生活如此痛苦,是你穿了那些衣物使得他們成了品牌,而不是那些品牌決定了你一整天的精神狀態。這個城市對你而言到底是什麼??
你有時覺得它的重要性比不上讓你能好好睡上一覺。這個城市最吸引人的時刻,就是早晨在公園意外撞見一隻松鼠鼓起勇氣跳了出來,因為那是唯一不屬於這個城市的事物??你知道自己不致於誤會,不可能拋下這一切躲到深山隱居起來,你離不開文明,你連一隻手機也離開不了。
但他的貧困覺對是惡意的,它的每個日子同其他人被各種交通工具無感的運輸著,為什麼得這樣子一直跑呢,為什麼不能安安靜靜坐下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愛自己喜歡的人??何以每個早晨,借物漂浮於這華麗龐然之城,只能變成越來越大刻的渣滓醒來呢。
這個大部分人都活的很投入的地方,他的態度向砂礫清入蚌貝,令人困擾;偏偏他拒絕把自己包裝成光澤美好的珍珠一般妥協。他何嘗不想和城市和解??他拼命想,在每每必須有所表達以突破的時刻,如何茫然異樣的市聲底昇華其神秘之領悟??如何,通過呆滯無變的鋼鐵什物,捕捉柔軟,微妙的精神躍動呢??
他幻想自己是那個【奧徳塞】中不斷漂泊的尤里西斯。當他走入【永遠的一天】冷峻完美的長鏡頭,他的確不知道他是在獨立戰爭之後的希臘,木馬奇記之前的特洛伊城。他猶記得電影主角亞歷山大那一串唯美到衰亡的的詰問:『為何我們必須腐臭,徘徊在痛苦與慾望之間??』他只是必須迷些路,必須讓自己在腐壞之前,抵達。那。個。最。深。處,那麼,也許,他就可以永遠的安心定居下來了。
里爾克說:「在人的一生中,尤其是在活的很老的漫長一生中,應該是集合了意義與甜蜜。因此,最後也許能將一生寫成十行左右的好詩。」
羅蘭巴特的看法:「任何現實世界當中的事物,就它與人的關係而言,從來都存在著三重面貌----真實的、意向的和書寫的。」對我們而言,真實的世界正一點一點消失他的份量,彷彿只有意象和書寫的自己,才是唯一的存有。
但我總是太多幻想,可能到最後這些榜上有名的人,都跟我沒有任何關係,更多美麗的人生,更多奇異的人格,其實在孫山之外。在象徵榮耀與幸福的各式各樣的榜單上,這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落榜的,沒有人可以同時在所有的金榜題名。有人家財萬貫而愛情榜上無名;有人聲譽威望名列前矛,卻失落了真我性情;有人一生無論什麼榜都敬陪末座,卻是安貧樂道,身心健康。而更多人的名字,甚至從來無需跟自己並列在同依張榜單上,卻才是最深深影響了我們一生的人。所以,落榜與上榜之間,有什麼絕對與必然呢??
閱讀結束。沿海岸線徵友/鯨向海
說是散文,卻已然擺脫了既有文類的限制,文字的色調稍稍偏冷,但卻不失溫度。在既柔軟又剛強的文字敘述中夾議夾敘,其中有抒情也有論理,在有如渾然天成的文采下,自有其綿密繁複的思慮布局,以一種有如本能式的騷動,細膩地描繪出他與世界相遇剎那時的種種驚喜與感悟。作者自承「寫作是沿海岸線徵友」,以此作為書名格外貼切。
內容簡介
本書為詩人鯨向海首部散文集。書名《沿海岸線徵友》脫自鯨向海〈徵友〉一詩:今夜在此沿海岸線徵友╱你鋒芒而來╱我將粉身而去。
全書分為四章:〈那個跟我同樣背著JanSport的人〉、〈詩黨人聚眾滋事秘密檔案〉、〈白衣。誓言。誰的路〉、〈你我的愛情是為了家的成功而失敗〉。
全書散文圍繞以下這幾個主題:少年的情緒,詩歌的核心,醫學的技藝,愛情的願望。
醫生詩人鯨向海首部散文力作,由莊裕安與楊照推薦為序。書中文章大部份發表於報紙副刊與網站,鯨向海以詩人的思索切入生活,使散文呈現獨特的詩意與別致幽默。
■作者簡介
鯨向海
一九七六年生。醫學系畢。明日報個人新聞臺「偷鯨向海的賊」。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詩首獎,大專學生文學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PC home Online網路文學獎首獎,作品入選年度詩選等。著有詩集《通緝犯》。
- May 19 Fri 2006 17:05
閱讀結束。重擔/秋葉原@DEEP
圖片,資料來源:大塊文化
摘錄:
驚鴻一瞥,跡象,徵兆或回憶,將我們何主題無意識聯結起來,直到日常生活的某一刻揭開主題的面紗。
我現在才明白過去並不會像海市蜃樓一樣地自然消失。我明白未來,雖然還看不見,卻有著重量。我們處於過去和未來相互拉扯的引力之間。這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猶如光速般的力量,去化解那種引力之間的拉扯。
關於選擇,我能說什麼呢??命願和選擇感覺就像南北極那麼遙遠,而生活又那麼像是宿命。
現在,生自於你的過去,指向你的未來。
內容介紹:
在古希臘神話中,亞特拉斯是泰坦神族的一員,領導反抗入侵的奧林匹亞神衹的戰役。他因此惹起了眾神之怒,獲勝的奧林匹亞神衹,強迫守護著海絲佩拉蒂園中三只金蘋果的亞特拉斯,將地球扛在肩膀上。而英雄赫丘力士十二樁苦役中有一項就是偷取園中的三只金蘋果,他前去尋找亞特拉斯,建議亞特拉斯暫時把地球交給他扛,交換條件則是要亞特拉斯去盜取金蘋果。亞特拉斯知道赫丘力士是唯一一個可以肩負起他的重擔的人,而且也深受即使是短短的自由所吸引,亞特拉斯同意了赫丘力士的要求,兩人於是產生了一段不穩定的夥伴關係。
珍奈・溫特森運用她慣有的風趣和激情,帶著亞特拉斯走進了二十一世紀。同樣地,她也問了自己同樣的有關選擇和強制的本質,以及我們如何塑造自己的前途等艱深的問題。本書充滿想像力和創意,但是卻也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溫特森再度顯現了將熟悉的事物轉化成另一種迷人風貌的高明技巧。
============================
閱讀結束。秋葉原@Deep
上次轉錄了一篇關於這本書的介紹,於是在誠品書局忍著腳酸的不適,把整本書看完。這一本書並不會讓你難以進入。
有時後我在翻閱一本書的時候,前頭是相當的難以吸引我的,就算之後會漸入佳境,但是我很有可能再一開始就放棄了這一本書,但是這一本秋葉原@Deep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先看了前面跟結尾,然後再從前面接著看完,因為是一本小說,所以在某些部分我就沒有很子洗的閱讀裡頭的字句,我想這是因為大量閱讀的關係。
因為不斷的看書的關係,我認為我在看字句段落的時候的速度是可以相當快的組織起來,不過也是因為這一本書並沒有使用相當難以理解的字句,除了他在解釋酷克這人工智慧的思考邏輯以及模式的時候,需要思考。例如像是我大略知道所謂的碎形的概念,渴是他在陳述的時候超出了我的理解。
整體而言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書籍,這一本的字數跟重擔比起來實在多太多,但是並不會讓人失去興致的會一直想要讀到結束。因為是在書局看的,所以沒節錄句子。
- May 19 Fri 2006 10:37
[轉]懂得從玩中學的人才幸福
原出處:懂得從玩中學的人才幸福
ps 標黑體部分是我自己加上去的,我覺得有幾個端點很不錯,這書之前有上某個雜誌的主題,擁抱OFF學。已經在上班的朋友們可以參考一下,我還滿喜歡裡頭的一些觀點。
文/zen
書名:OFF學
作者:大前研一
譯者:陳柏誠
出版社:天下雜誌
在ON跟OFF之間取得平衡
現代人都忙碌,趕上班不說,下了班還得應酬,無止盡的加班。若是有人勸戒這種人不要如此操勞,大概會被許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給駁回。像是「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這個家/公司」「景氣不好、錢難賺,不多努力是不行的……」好像活著就是為了工作一樣。不懂得休閒調劑,最後反而搞壞身體。
如果上班是ON,下班就是OFF。但是OFF並非全面性的關閉,或者漫無目的的閒晃,更不是利用OFF的時間,繼續做上班的工作。
有工作便,需要休息。有ON,就得OFF才平衡。OFF可以紓解疲勞,舒緩壓力,培養精神,面對另一個ON的日子,更重要的是過好自己非工作以外的家庭、社交生活,創造圓滿人生。
休閒:預算與規劃的重要性
在《OFF》學中,大前研一提到休閒的預先規劃。或許有人認為連休閒放假都必須要事先規劃,會不會太嚴重了。然而,在一年之初,依照行事曆,將自己的休閒時段和預計從事的活動,確認清楚,並提列相關預算。事先安排行程,是非常重要的。若沒有事先將休閒活動排入行程,那麼我們有限的時間可能將被無止盡的工作和加班給搶奪。而以下班或週末為主要聚會時間的教會弟兄姊妹,若沒能在一年之初,便把重要的長程旅遊或休閒計畫先排定出來。屆時,休閒生活將只剩下無止盡的教會活動(筆者的意思是:參與教會活動很重要,因此更應該好好規劃OFF的行程表)。
另外,事先評估預算,也比較好掌控自己的經濟狀況,不會從事超過自己能力所及的活動,也不至於玩的太野而透支。若是家庭,甚至可以把出遊活動交給孩子來統籌規劃,既可以培養孩子的領導統馭能力,又可以發現孩子的興趣趨向。
- May 18 Thu 2006 07:38
[轉]小小的花。《秋葉原@DEEP》
我個人認為寫的相當好的介紹,讓我對這一本書有很大的好奇心。
原出處:夜色
一個人要是比別人懂得多,就會感覺孤獨。孤獨並不一定對友誼有害,因為再沒有比孤獨的人對友誼更敏感的了,而友誼也只有在每個人均記住自己的個性,沒有認同別人時才能茁壯。
—《榮格自傳》
上頭那幾句話非常適合拿來形容石田衣良所寫的這本《秋葉原@DEEP》。
六個性格(或該說精神上)有所障礙,無法順利融入社會團體的御宅族,正是《秋葉原@DEEP》裡頭的主要角色。我發現這陣子御宅男女主角人氣相當高,市面上好像一下爆出許多以御宅(或準御宅)為主角的書籍。不知道是否有人不了解何謂「御宅族」,維基百科上這樣寫著:
御宅族(音 otaku),指熱衷於動畫、漫畫及電腦遊戲等次文化的人。這詞語在日文中原用以指稱他人而常因此帶有貶義,但目前已普遍為各界人士使用而趨於中性,其中也有以自己身為御宅族為傲的人。而對於歐美地區的日本動漫迷來說,這詞語的褒貶感覺因人而異。目前在日文中御宅族一詞有擴及適用在熱中於主流文化的興趣、甚至是在職業領域中具有較深造詣的人的趨勢。
而且它還更進一步解釋御宅族中的宅字:
身為宅須具備的三個定義:
1:有著高度搜尋參考資料能力的人。
2:擁有對這個映像資訊爆發的適應力,有跨領域的資料搜尋能力,對映像創作者所提示的暗號,一個也不漏的加以解讀與研究。
3:永不滿足的向上心和自我表現欲。
如果照維基百科上的解釋,講真話,這世上習慣待在室內,對搜集資訊有著狂熱喜好,乃至拼了命地想整合所有他所見識到的所有人,都可稱之為御宅族。我才剛讀完他自傳的榮格(他真的很御宅),牛頓(這位比榮格更極端,牛頓好像沒談過戀愛),石田衣良(不然他怎麼有時間寫這麼多跨領域的小說),村上春樹(尤其他在寫長篇小說時,幾乎是足不出戶)都是。如此看來,御宅男女主角會紅的原因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幾乎所有能夠密集出書的作者們,差不多都御宅人。
當然,在世俗觀念上,感覺「御宅族」好似不是個好的冠詞。維基百科上也寫的很清楚:
加以因為過分熱衷特定領域,其中不少人對於人際關係與社交能力相對於一般人而言較欠佳,故社會對於這族群的觀感普遍來說並不是很好。
- May 18 Thu 2006 07:31
[轉]媒體革命帶動行銷創意
原出處:烏魯木齊話紅頂--->>迪化街是福爾摩莎商業活動的重要發源地,多少名商大賈、紅頂權貴,都從這個泛指「大稻埕」的商圈徐圖竄起。 如今,物換星移,大陸的「迪化」已更名為「烏魯木齊」,代表福爾摩莎商業印記的「烏魯木齊」街影,可否捕捉幾許紅頂韻事......
===============================
從大眾傳播,到分眾精準互動行銷,藉媒體革命而瞬息萬變,而妙用無窮;創意順勢蔚起游刃,融入絢麗多姿的網路世界,開創前所未有的行銷視野。談到媒體革命如何帶動行銷創意,廣告才子范可欽與中時網路科技總經理姚頌柏,迸出精采絕倫的對話火花。
范可欽在日前一項「當行銷創意遇上媒體大革命」研討會中,以「創意廣告策略」為題,特別強調近幾年來網路興起,對傳統媒體行銷帶來極大的衝擊,尤其在分眾市場上,開創了難以勝數的消費族群,也激發了變化多端的創意表現,讓人游目騁懷之餘,更營造巧不可階的行銷效果。
對廣告主而言,越來越能感受到網路媒體,逐漸成為企業行銷的決戰利器。范可欽以身歷其境的成功案例舉證,更加確認媒體革命帶動行銷創意的無限可能。
- May 18 Thu 2006 06:41
Prime//春心蕩漾
我覺得裡頭可以提幾個部份出來思考一下,例如像是梅莉史翠普他一開始的隱瞞不提,究竟對於病人以及他兒子之間的戀情,到底是好或不好。這時候所謂的職業道德跟所謂的家庭假色的衝突,我想在梅莉史翠普的演技上得到滿好的詮釋。
我們常常會遇到角色之間的衝突,如果你爸是老師,剛好你又是他的學生,如果大家都知道的時候,標準應該是怎樣呢??也許避開就好了,但是劇中討論的問題就是剛剛好就是發生了,那麼應該怎麼辦??還有女大男小的戀情真的是不長久嗎??兩個人之間究竟要克服的到底是什麼??
對我而言我覺得電影作後給的答案不是很妥當,例如在角色上的衝突是最後治療師跟病人坦承一切,然後最後男女主角兩個人沒有在一起原因是因為相愛簡單相處難。更重要的是兩個人剛好處在不同的生涯階段,目標不一致。於是將愛保留在心中,一段美好的戀曲。
我明白有些人談戀愛不一定有想過一定會跟對方不入禮堂,也許這就是生命裡頭的一些美好記憶。喜歡但不見得會到最後,結了婚也不保證一定會相愛到永遠。不過也會有人認為就是要談已結婚為前的的交往,我想這都是大家的選擇,遇到與你心靈相通的對象在一起就好。
我喜歡一種說法,就是一定會有所謂的靈魂伴侶,很有趣的是我相信一定會有這樣的人,但是會不會遇到以及會不會在一起那一定是另當別論。有本書是當幸運來敲門,裡頭提到幸運是要自己創造的,我想我可能可以幸運的預見我想要的對象,但是那個幸運要自己創造。
=========================
本片為鄔瑪舒曼和梅莉史翠普兩人最新的作品,《搶錢大作戰》班楊格的最新作品。
剛居住在紐約的37歲上班女郎蘿菲(鄔瑪舒嫚 飾),由於離過婚對於人生與愛情充滿了一些疑慮與惶恐,因此她固定與她的心理諮詢師麗莎(梅莉史翠普 飾)談談她的內心深處對於生活的大小事。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邂逅了23歲才華洋溢的帥哥畫家大衛(布萊恩葛林柏格 飾),沒想到兩人一對眼便「煞」到彼此,蘿菲非常喜歡大衛,但小她十多歲的年離差距讓她不禁略為退縮,在麗莎的鼓勵下,蘿菲勇敢跨越了年齡差距的問題,和戴夫陷入熱戀,但麗莎萬萬沒想到,蘿菲所愛上的這位可愛帥氣的「小男友」竟然是自己的兒子大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