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15 Mon 2006 07:28
  • 囈語

你問起我,有什麼值得嘗試的,在這個混亂的世紀。

你說對你來說意義以及相關的一切已經不再重要,你找不到繼續生存的意義,但也無需要結束生命,相對的你也找不到為何要結束生命。就這樣單純且毫無疑問的活著。

活著是你唯一的意義嗎??我問起。你的回答是連活著也只是你正在做的事情,但這也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連死亡也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只好繼續這樣的狀態,只是很單純的維持著,沒有費心的。

但是這跟故意去造成沒有意義的生活是不同的,你向我提醒。

你說你單純的不認為或者是無從找起意義,但是不是刻意的搆上放棄意義的這一件事情,於是乎特別營造出一種我的生活就是沒有意義的,我是這樣的隨性沒有辦法被定義。

你強調的。

我偏著頭想。告訴你一個故事。

大陸上有一個消失的城市,消失的原因沒有人知道,也許有少部分的人知道,但是對於大部分的人不知道的事情,就像是歷史沒有記載的事件一樣,不就是跟消失了一樣嗎??

就算它曾經存活著。眾多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在機緣巧合的選擇下,沒有被留下紀錄,如果他沒有繼續存在,繼續被眾多的人記住,到最後也就沒有存在過。存在的意義在於有人知道。

故事還沒有說完。

曾經在城市正要消失的時候,在那已經淡到不行之際,有人在另一個地方蓋起了一個仿造那個城市的城市,姑且稱之為影子城市吧!!那個城市消失的原因沒有人知道,但是據說那是一座相當繁榮的城市,所以才會有人想要模仿。

當時還有人知曉這影子城市是模仿那一座快消失的城市,但是因為影子城市的過度成功,吸引了大量的人。結果影子城市不是那城市的影子,它完全的取代了那個消失的城市。被模仿的城市被取代之後被遺忘的更為徹底,到最後已經只有極少部分的人記得消失的城市。

大部分的人不記得的城市,連歷史都沒有記載,也就沒有辦法證明是否曾經存在,也就消失了。就算少部分人繼續的傳承記憶,關於那座城市的記憶,卻只能算是傳說。也只是傳說。至於影子城市繁榮的程度超乎想像,成了一的大都會,為了名符其實,影子城市也捨去了影子這兩字。

原本消失的城市還可以因為曾經有一座城市作為他的影子,模仿它當作存在的意義。被模仿必須要有模仿的對象,於是模仿的對象存在著,這是不言自明。一旦取代了正體,無所謂模仿/被模仿的對象。這關係就崩解。

故事就是這樣,我說完了。

你問我,這是什麼意義。

我說,消失的城市,就是你說的你的存活。那個影子城市,就是你強調你並不是的故意活的沒有意義。

你同意的點了點頭,告訴我,這故事真不錯。

images726223_justin-timberlake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下鐵(電影「地下鐵」主題曲)
作詞:姚謙 作曲:義達/Masahiko Fukui 編曲:義達/Masahiko Fukui

可 聽說 夢的出口 我們若按圖索驥的走 是否就能找的到
可 聽說 夢的出口 我們若按圖索驥的走 是否就能找的到

黑夜了白晝 春夏又秋冬 一天復一天 一週又一週都經過
在人群中我們擦肩而過 在城市的呼吸裡沉默游走
探索一份自己渴望已久的溫柔 尋找著

可 聽說 夢的出口 我們若按圖索驥的走 是否就能找的到 (是否找的到)
愛 美麗的 輪廓 遠處招手 當我們穿梭過了寂寞
只見霓虹燈閃爍 (霓虹燈閃爍)

喔~ 黑夜了白晝 春夏又秋冬 一天復一天 一週又一週都經過
在人群中我們擦肩而過 在城市的呼吸裡沉默游走 探索
一份自己渴望已久的溫柔

黑夜了白晝 春夏又秋冬 一天復一天 一週又一週都經過
誰在人群中 總低著頭作夢
(曾經微笑也曾迷惘過 也曾因為了解而放手)
我們在人群中擦肩而過 在城市的呼吸裡沉默游走
(曾經微笑也曾迷惘過 曾經擁有也曾因為了解而放手)
我知道你會在那一頭 我們將在對的那一秒碰頭
下一站的出口 有人等我 有人等我
下一站的出口 你等著我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15 Mon 2006 04:45
  • StArt

學著不把話說完----?

一切都重新開始,有這麼難嗎??

我接到你的電話,我說有機會再打電話給你,可是我沒有你的電話。

你用公司電話打的,沒有顯示來電,而我早就明白我不會再試圖去聯絡什麼人了。

重新開始很難嗎??

我想不會,很難的是說服自己這一切並不簡單之後還得去做到。

一切都要開始了,親愛的,你收到通知了嗎??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嗯,我實在是覺得,最近愛情戲對我的殺傷力很低,就劇情而言,普通。

基本上劇中的歌舞很精采,可是我不是很喜歡,口味不太一樣。相較於紅磨坊以及芝加哥,對於劇中歌舞的表現應該是芝加哥大於紅大於如果愛。相較於我看了偷穿高跟鞋,冰原歷險2,以及沉默之丘,應該是排最後的。

在上映之前就看了不少影評,不過現在才租了DVD回來看;個人是喜歡張學友以及池珍熙的表現,對於十年前以及十年後的周迅以及金城武。我喜歡十年前的周迅,十年後的金城武,就算是因為十年前的周迅離開了金城武,的確是勢利。

我不知道要不要為金城武覺得惋惜,可能整個故事對我來說,我反而是喜歡張學友的角色,怎麼說呢,我喜歡甘脆一點。

應該是個性的關係,我對於念念不忘十年,也許看到電影或小說這樣演,是滿感人的。但是我就現在的我並不會死心蹋地的每一年都會回去等她。我會放在心裡頭,久久不散,沒到這種偏制的地步,雖然報復周迅是出自於一種愛過了頭的心態。因為金城武要靠安眠藥,才不會夜夜夢到失去,痛苦難熬。

或許很多人真的會很疼惜,但是我卻個人喜愛導演張學腳在戲裡頭的角色。那種開頭的抑鬱(用帽子遮住泰半的臉龐),以及到後來的高樓墬下。嗯,深得我心。

我喜歡池珍熙,我覺得他滿畫龍點睛。尤其是在最後面他給了張學友麵,還問起他想拍什麼戲;他寫的書,給周迅的。好啦,我承認是因為我個人最偏好他的長相,可是至少我是談表現,如果要我選外表,他一定是第一名。

所以我擺了池珍熙的桌布,想要看別人的去官方網站囉。

相關影評:
如果愛是真。

如果愛無情


=================================
導演: 陳可辛

演員:
金城武
張學友
周迅
池珍熙

官方網站。

2005年的上海,中國當紅女演員孫納(周迅飾演)與香港最紅的男明星林見東(金城武飾演),將在一部歌舞片中合作,而該片的導演是孫納的男友-著名大師級導演聶文(張學友飾演)。

也許,故事的開始應該追溯到十年前…

1995年的北京,讀電影的林見東遇上了在歌舞團表演的孫納;男的想當導演,女的希望走上銀色的璀璨大螢幕前。兩人曾在結了冰的湖上緊緊抱在一起,這種相愛的感覺,深深烙印在林見東的心裡,他深信孫納就是他生命中的全部。然而,孫納卻選擇拋下愛情,利用見東的引薦,投向一個能幫她成名的男人。

一晃就是十年,林見東與孫納都分別成了大明星,見東對十年前的回憶不能忘懷,但是孫納好像完全抹掉了記憶,原來她早就決定,在她成名之後,孫納再也不是以前的孫納了…

px_fphk3045491401

paper04

主題曲:
如果.愛 張學友
作詞:姚謙 作曲:金培達 編曲:金培達


每個人 都想明白
誰是自己生命 不該錯過的真愛
特別在午夜醒來 更是 會感慨
心動埋怨還有不能釋懷
都是因為你觸碰了愛


*如果這就是愛
 在轉身就該勇敢留下來
 就算受傷 就算流淚
 都是生命裡溫柔灌溉

 愛 在回憶裡總是那麼明白
 困惑的心 流過的淚
 還有數不盡黑夜等待
 如果這就是愛*


如果你 當時明白
後來的生命裡 是快樂還是悲哀
特別在夜深人靜時 想起未來
是否能平靜不會像現在
只是因為你擁有了愛

REPEAT*


如果這就是愛



★☆歌詞轉載自『六一歌詞庫』  http://so61.com/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出處:克服閱讀/學習陌生感的好方法

文/zen

文章的構成

一篇文章的組成,是由字組織成詞,再由詞接連成句子,句子推演出段落,最後段落再構成文章。如果是書,可以看作是長篇文章,章節可以視為長段落,道理都相同。

閱讀文章,沒有一步登天的捷徑。即便一目十行、百行,也都必須從字著手。字,就是了解文章、判讀文章的核心元素。

那麼,字是由什麼組成?中文字是象形字,西洋字為拼音文字。看起來天差地別,但使用者卻都能夠用的如雲流水。原因無他,習慣了。

文字的使用,正是在於習慣。約定俗成,便是文字之流傳通用的關鍵。西方社會在印刷術發明廣傳以前,文字的拼音隨各地方發音不同的關係,並沒有固定的寫法。因此,一各字有許多種的拼法,也沒有固定的拼法。加上手抄的自行修定和改動,文字的功能比起口語來得低。直到印刷術之後,字詞的拼法才逐漸確定也確定了各民族語言的成立

反觀中國,自秦始皇書同文之後兩千多年,直到中國人民共合國頒布簡體字為止,文字的書寫與使用都是固定的。

文字的固定有個相當大的好處,那就是人們能夠透過文字判讀出字本身的意思。認識的字彙越多者,就越能夠判讀出文章內的豐富意涵和巧妙。

說一篇文章的閱讀關鍵在字詞的了解與否,只要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說明了。當我們一開始學習英文德文法文等拼音文字時,由於所認識的字彙和片語並不多,因此在閱讀文章時,總是有種窒礙難行的感覺。要是文章的核心關鍵字剛好是我們不認識的新字彙,那麼就更增加閱讀上的障礙了。

雖然可以透過上下文或其他文字的意思,猜測文章的主旨和大意。但是可能猜錯不說,就連猜本身,也得認識夠多的字彙和片語才行。於是單字片語的背誦,成為學習外語成敗的關鍵。

同樣的,若我們把學習每一個新的領域和科學,都當作學習一門新的外語來看待,那麼了解背誦該學科的字彙片語,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14 Sun 2006 07:11
  • 考題

試以
(1)組織/產製
(2)內容/文本
(3)傳播生態等面向
論述媒介真實(新聞) vs 社會真實(現實/事件)


對科技聚合的大媒體潮你認為會對
1.新聞媒體 (適合新聞、傳播所作答)
2.廣告行銷 (適合廣告所作答)
3.傳播研究 (適合傳播所作答)

產生何種影響?


試以(1)市場論(2)效果論(3)接收分析(4)商品論(5)文化工業(6)U&G(7)布迪厄的論述討論閱聽人研究方向


試以相關理論分析
1.傳播媒介對選舉ㄉ影響----傳播所
2.選舉新聞ㄉ缺失與建議----新聞所
3.選舉行情的策略規劃------候選人為例-----廣告所


試以不同面向分析"媒介全球化"產生ㄉ影響,請結合相關傳理
(ex:文化傳播帝國主義.依附理論.地球村.文化多元主義.文化植栽......等)分析之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vasre
標題: 從心理學發展看品牌
時間: Thu May 1 01:17:20 2003

品牌是90年代興起的研究取向,不論學界或業界都對品牌投入相當重視,這起因與環境的不景氣有關,在不景氣下,如何透過品牌建立出附加價值,並利用品牌行差異化定位,這些是品牌主要討論的核心。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