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reak travel
忘了是因為什麼原因得知這一本書,去圖書館借了。非常喜歡作者跟其旅伴林雅珍的賤嘴對話。

作者一路插科打諢的描繪行旅所見,但途中所想以及某些字句,無非跟感情有關,也敲進我內心深處。我拼了命的想旅行,所以在當兵前半存了不少錢,去花蓮之後,揮霍無度。

現沒能去成,原因是自己不夠放下、不夠勇敢,也就是沒種。跟錢一點關係都沒有。舒國治在<流浪集>一書云:只要能走,你就是天王老子。吳明益的<家離水邊那麼近>,他也是「步行」花蓮。

「電腦像是一枚圖釘把我釘死在座位上。我厭惡那樣的依賴,我要找一個沒有電腦的地方去,只要去一個沒有msn明日報新聞台yahoo奇摩交友網站的地方都像是度假。」


雖然現在明日報新聞台已經不紅,繼起的無名小站紅透半邊天,奇摩交友也被地瓜交友打敗,但我卻心有戚戚焉。當初結束交換日記系列,一陣子沒怎麼用網路,也正在戒除,戒除對網路(尤其blog)的中毒。一如侯門深似海,網誌深似海,在網海裡頭沒有方向。

我深怕一個不小心落入別人口中全民寫作的一員,而終日惶惶不安。那些網路寫手們,跟我想像中的寫作,早已有了一段落差。不是批判網路文學,而是我以為在那之外的可能性,並沒有被看見啊。(其實也有很多很棒的作者,因為網路所以更被看見)

「盤算一場旅行,二十九歲的最後一個月出發,遙遠的旅行,回來就是三十歲……借助一種貧窮旅行的方式去克服你,五毛錢的包子,二十塊錢的跳蚤旅店,我的旅行完全混吃等死…如果能抵達地理邊界,我就有能力走到愛情的盡頭…」

絲路分手旅行雖然是一趟大陸西行,卻也是情感的西行,意欲在西方使其下沉到看不見、解除身上的三十歲魔咒。好似綠野仙蹤裡頭的稻草人、機器人一般,此去是為「還原」。

「Sound of Silence。即使是形同單人旅行的狀態,心中總是還有著說話對象。心底始終有人,一個看不見的旅伴,親愛的第三人稱。傾訴的內容或描述風景或者記敘旅行的心情,偶爾記憶也會偽裝成那樣一種內心的獨白。聲音協助或者干擾自己旁觀事物的方式,提醒自己留意週遭環境,提醒著那些可以寫進旅行明信片的所見所聞。」


也是因為這一本書,所以在花蓮買了一本明信片,去到壽豐以及烏來,都寄了明信片給自己。書中恰好也有「來自邊緣的明信片」系列文。裡盡是深刻同作者自己有關的思索。

<MSN和手寫的情書>:從msn messenger開始流行之後,我就沒有談過一場像樣的戀愛了。

<麥當勞的鄉愁>:雨天的下午,我坐在麥當勞寫明信片。……西安市一個老氣橫秋的城市,如果要用時態作譬喻,光從滿街叫做「長安大街」、「開源商廈」的命名,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用過去式的時態在談論事物的城市。抽去了回憶,這個城市將只是一座廢墟。

<我們選擇的告別>:我所能做的事情只是為一樁失敗的感情找出正確的用字。

這些都是寫在「來自邊緣的明信片」的內容。一張明信片實在沒能寫上什麼,在<托斯卡尼艷陽下>中的黛安蓮恩幫別人寫明信片時,短短的文字卻抒情描繪義大利風情(雖然對方不領情)。明信片是一種「境外美好」的濃縮,幸福美好的寄寓,也是種想像。

「整個旅行的途中,如果不是在寫明信片,就是構思明信片的內容。等車時寫字,下榻旅館時寫字,任何不想面對自己的時刻就拿出明信片寫字。明信片的內容或者描述風景,或者交代心情。」


這樣的感覺像是我無時都想著我的手札裡要寫些什麼,當我在烏來以及壽豐時,想到我要寄出明信片,也約莫是這樣的情況。

明信片是一種假想,抽離那個無法面對的旅途中的自己。旅途中的自己非得面對自己,但明信片寫的是美好,不是那個無法面對。旅途中,跟孤獨共處,那是旅行的意義,旅行及修行。<西遊記有感>一文寫的很多了,在此不贅述。

(寄給自己的明信片是什麼樣的涵義??比照片特殊,來的有紀念價值嗎??還是比畫面更具想像空間呢??)

絲路之旅,最後走到了中國大陸的西界(不是林俊傑的西界)。

他寫:「我喜歡帕米爾高原,像喜歡任何一個字面上帶有極端意味的辭彙那樣喜歡帕米爾高原。窒息。末日。盡頭。極限。南極大陸。邊緣。這些關於極端的字眼我都喜歡。明白了限制,才會有自由。我期許地裡的盡頭可以是心理的盡頭。走到底,抵達顛峰,看過了美的風景,知道了是怎麼一回事,變心甘情願地走下坡了。」

我跟作者一樣,也著迷於邊界,邊緣。

郝譽翔寫:「總有一天要走到世界的盡頭。」但,在那裡有著什麼等待著我呢??是地獄或者天堂??不過那太宗教了。會不會盡頭只是一片荒漠中的遺忘的城市,在過去就是一片什麼都沒有了。遺世而獨立。

旅行之後的感觸是短暫或者長久!?

又究竟呈現了如何一面的生活困頓(你不想面對的自己)與逃逸(在旅途中感受到的美好)!?

在旅行的當下,離開固有生活模式的當下,我們和「什麼」分手了??我們又「如何」自我療癒??甚或說,「補完」了自己!?

我不知道李桐豪/快樂王子/此書作者,究竟跟前情人「再次(心理上)的分手」了沒有,可是,他讓我知道一趟旅行的可能是如何。

推薦閱讀:寫給台灣的情書--絲路分手旅行

李桐豪新聞台:對我說髒話

後記:
957832056

也因為這本書好看,所以我去借了他寫的另外一本書:「綁架張愛玲」(拒C拒胖拒迷戀張愛玲)。我跟張愛玲一點都不熟(她也跟我不熟),只讀過傾城之戀,那是大一的必修課上念的,當時候我還不是文藝少年(現在也不是)。

但是現在我知道了胡蘭成,也知道了「歲月靜好」,也知道了:「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息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蚤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