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

我一直很喜歡該blog的標題:她說寫作是一種治療 (如果我連開口說話都懶得話)

我想閱讀也是一種治療。

郭正佩在新書《東京‧村上春樹‧旅》提及初抵日本工作被安置在方圓百里什麼都沒有的招待所,而且要待一年。在什麼都沒有辦法做的夜裡,她讀村上春樹。她寫:「拜託朋友從台北扛來整套的村上春樹彷彿甘霖。」

求學經驗讓我中斷閱讀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要到青春之末才開始接續著閱讀之路。大學三年的社團經驗、感情挫折、家庭關係、朋友來往......等,讓我疲於應付這些交雜在一起超過我能力範圍所及之事。心智還不那麼強韌的台中小孩,沒有辦法應付這些,我想彼時我是溫室裡的花朵。

歷經很長一段時期的抑鬱,生活作息不正常,經常睡到下午三四點又凌晨三四點才入眠,作息快變成吸血鬼。確認延畢得多待在淡水一年的時間是號角,吹醒我的青春夢,不能夠再這麼糊里糊塗下去;除了打起精神找打工應付生活以外,告別同班同學亦一併告別大學生涯,陷入一段自閉撞牆期。

學校只剩下幾學分,多數時間投身打工,更多時候得準備研究所考試內容。晚上九點半下班之後,帶著書到24小時的速食店,點餐,戴著耳機跟專家學者決鬥。傳播學以及社會學對於我這個商科的學生分外困難。並非難在理解,而是申論題的答題能力。

凌晨兩三點又是冬夜的淡水,寂寥的身影從速食店離開(身上背著生硬的教科書),世界飄著毛毛細雨,往淡江的路隱身在前方,走著走著似乎就神隱消逝在這個時刻。

經常待在淡圖影印當代雜誌裡的內容研讀,腦裡充斥著理論、學說、假設,生活裡缺乏激情,一個禮拜下來,往往沒有交談的對象。只有點菜、送餐、附餐飲料、收拾桌面、假日時得全副心神應付早已經訂位客滿的狀態。

塞了太多太多的理性,我需要感性中和,釋放自己鬱悶的情緒。從村上春樹以及江國香織起步。

過去的閱讀僅僅在雙吳(吳淡如、吳若權)、張曼娟、小野、侯文詠早期的笑話集,那樣總陰雨綿綿、淒楚冷風迎面來的淡水日子,日本作家作品中某種「孤獨感」的狀態,描寫的淋漓盡致,完全的擊中我。尤其是厚的可以砸死人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然後是唐諾、張惠菁、柯裕棻等人的作品,推開了我對於台灣作家的一扇窗,極其緩慢且不連續的陸續接觸駱以軍、鐘文音、朱天心.....等人的作品。自己口味可以閱讀越重,閱讀越抽象,閱讀越「厚」也越「後」。

閱讀的路徑絕對只有自己知道,也只能被自己曉得。那些怪誕、激情、冷冽、緩慢......不同的敘事,引人進入一個又一個的幻象。在搬演別人作品的同時,療癒了自己。

為什麼愛閱讀?你問我為什麼?那是一個人就可以做的事。

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都可以,只要你想讀。不需委屈自己屈就別人,今天想要讀散文就散文,想要深入小說就小說。明天可以是日本作家,後天可以是歐美大作,下星期可以是中文名家,今天可以是嚴長壽的自傳。

你只要把書拿起來就可以。

閱讀,讀自己,亦讀別人;讀知識,亦讀不知:讀世界,讀生,亦讀死;更讀愛,讀無愛,也讀一次最深的失去。

讓故事被說,被你讀,讓文字渡讓心中某種曖昧,共築一天地,徜徉其中。作品、作者、讀者,身上揣著自己的世界與之相碰撞,那是最美的花火。

你讀了,你就可以看見,感受,萬象世界,然後,你也想要說故事了。

陪scott度過九月的好朋友@ping的 10 明信片 http://ken3583.pixnet.net/blog/post/151543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