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陽光如此明媚

鍾怡雯的第七本散文《陽光如此明媚》,共分三卷,分別是「過敏的靈魂」、「重返聲色世界」、「乾脆住天堂」,時間橫跨八年,從2000到2007。書名叫做「陽光如此明媚」,第一卷書寫的盡是神祕經驗、靈異接觸。那是相當向陰,而非向陽的書寫,一如她自己寫:至於,那些難以說清的神祕經驗,則是陰影中的陰影。

跟書名相比,巨大的溝渠出現,使得我不得不思考,為何如此?

很多書看了,預計寫感想,卻因為其他事的打擾,於是一再延宕,直至遙遙無期。現在Blog中,有許多「草稿」狀態的文章,給了標題卻沒有本文。生活不也是如此??家人要我清理吊扇,遲了一個星期,依然沒有動手的打算(不是因為懶惰);想念一整天看書、寫字、看書、寫字的那些日子。多希望沒有計畫被擱置、暫停、滯留。

那樣的日子也可以是很有趣的,像邱瑞鑾寫《布朗修哪裡去了??---一個普通讀者的法式閱讀》。內容是作者一年來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的生活,依照季節時序編排,以日記的方式集結成篇,包括圖書館的建築象徵、館內的讀者百態、以及臥遊書中的各種發現與感動。

我非常喜歡她寫:「書裡寫著我們活過的所有人生,以及沒有活過的。圖書館外,人聲、鳥聲、車聲……還一直發生,不斷喧囂。也許,哪裡會有一部份永遠被遺落在書本以外,但一定也會有一部份一點一點的被寫入書裡。」包括了我喜歡的書寫、閱讀、人生……主題。

新年將近,物質的慾望被撩撥。想買新的羽毛衣,現下這件穿了五年,已經不再是純然的黑,陽光底下,洗白的痕跡若隱若現。想買鞋的念頭已經很久,表哥把我的帆船鞋借走,最近套著不合宜的球鞋(我僅只有兩雙鞋)搭正式的休閒褲,異常不搭。早知道身旁友人多是愛鞋人,專屬鞋櫃一打開,琳瑯滿目的鞋種,看的我眼花撩亂,我漸漸也要邁入以鞋搭衣的階段了(真不知是好是壞)。

開始工作,有了收入(雖不多),卻無法阻止物欲橫流。沒錢時總說服自己「不要亂買有得用就好」,逐漸被「反正有些閒錢不如慢慢汰換」的想法取代。這樣的念頭反應到最近,就想是買了兩年的包包,打算換掉。彼時還沒有工作又不想跟家人拿錢,沒積極物色,現想買一個好看又實用的包,卻遍尋不著,這樣的心情十分複雜。

物欲的上漲與爆炸以外,改變的不只如此,還包括開始每天吞維他命C與B群。自從被友人說臉色很糟,當兵時好睡好起的容光煥發,被長時間的工作與業務壓力搞的暗沉;她們說:你是不是該吞些維他命來補充每日外食營養不均衡+工作的勞累。一月份,開始了維他命生活(會不會以後開始威而鋼生活!?)。

再也受不了手心長繭帶來的反覆裂開傷口,騎了一段路去看皮膚科,沒想到遇到看起來相當兩光的醫生,只花了一分鐘就解決我的問題,推去外頭領藥。坐在候藥區的我想起在小便斗前看過的俗諺:烏魯木齊大夫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可怕。他要我抹藥好了之後,要瘋狂護手,以免再犯。現在每天吞維他命以外,還多了塗藥+護手的例行公事。

精神上呢??

要求自己消化那些堆的有如小山般高的雜誌與排成長城的待讀書籍。曾經計畫要寫的音樂記事、讀書筆記、觀影心得和合該完成的小說。說到了底,我是個異常貪心的人,而貪心的人倘若無法果決,下場便會很慘。什麼都想要,什麼都做不到。必須有所取捨,有所犧牲,有所按部就班。

我到底應該是先讀還是先寫??還是一邊讀一邊寫,但,一邊讀一邊寫,時間就必須非常寬裕才行。總會有無法預期的干擾出現。某種看法,我是太容易分心;另一種說法,那只是懶惰的藉口。無論是否經常受到干擾,想要同時讀與寫,就必須讓自己去克服不斷出沒的干擾。

干擾並非壞事,有些讓結果更加有趣。例如明明早上五點半要起床,夜裡十一點多還沒洗澡,硬是要把公視《西遊記》看完。電視版除了舞台劇本身,還加上了導演以及演員的訪問,這些採訪有助於我對這齣舞台劇更深入了解;除了自己親身在國家戲劇院感受的現場以外,也讓我了解為什麼會有人對於劇場如此著迷,甚至在東華念研究所的大學同學,還參加了學校的戲劇演出。

整齣戲的符號太豐富,一一的抽絲剝繭似乎有點太吹毛求疵,最重要的是自己到底從這樣的戲劇當中,了解多少導演設計的用意,與他欲表達的概念。結束洗完早準備就寢,已經是將近兩點。

朋友說,人生就是不斷的微調,我想,人生由一連串的巧遇組合而成。當兵時所遇、所認識之人,多數都是「一期一會」;更有當兵時候遇上以前認識的學弟、學長、打工時候的同事,我才明白,人生的圈圈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卻都是機緣巧合。一如我在新民高中遇到大學同學。總共有八間考場,八分之一的機會,一萬多名的考生,就讓我遇見他,這種從未設想過的巧遇,有可能就造成人生的改變。

真是如此。

退伍後,還找不到工作,在104所投的履歷石沉大海,毫無音訊。一天,鄰居同家人說到最近有聯合徵才的活動,在附近的青年活動中心,我便去了。當天參展的廠商多屬藍領工作,跟我預設的工作內容差異過大。就剛好某企業需要行銷企劃人員數名,我也只投了這間。當時的心念,促成了我現在這份工作。

對於戲劇化的人生,漸漸的能以平常心處之。不再是憤怒青年,取而代之的是變化得來的世故與客套,說好聽一些是圓滑,因此「緩慢」了。這樣的自己,是否還有能力完成夢想??還記的夢想是什麼嗎??

別人的築夢踏實,對比現在的人生,某種程度上似乎是顯得慘白而倉皇,換個念頭,因為工作上的過於充實與忙碌,職場職能也大幅躍進。日子如此劇烈轉變,自己能秉持、堅持的自己,還有多少百分比!?又,那些消失的部份自我,去了哪裡??是被現實社會給染色同化了,還是遁入更深的意識下,浮不上來。

溺斃了。

回到《陽光如此明媚》一書,就我看來,內容不如書名那般,反而與種種死亡經驗產生關聯;同事或者主管們認為我表現良好、積極……,其實我的內在不如他們認知的那樣,反而和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產生超連結。像是在網路上認識寫羅曼史小說su,像是參加出版社舉辦的試讀活動,像是想要參加網路讀書會……等。

這種跟工作完全無關,某種程度上可謂「救贖」的活動,救了我。

鍾怡雯寫:「就像在別人面前總是完美狀態的自己。完美狀態下其實充滿層層疊疊的陰影。

最困難的是面對從前的自己。

對世界的態度,表達方式。如今再見,實在很尷尬。怎麼從前是那樣看事情那樣的文字?沒有很久以前嘛。」


霎那間,我似乎得到啟示。《陽光如此明媚》,強光下必然有陰影,所以她才會寫:一部影片或一段文字,一首歌,陌生人的一句話,誰的眼神誰的手勢,在喜宴裡,課堂中,開車行走之際,突然,就閃現他們的影子。靈光乍現。他們是陽光底下的陰影,層層疊疊,那麼憂傷,藏在明媚陽光照不到的角落。

我現下的書寫,則是與自己的陰影面對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