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曹格的blog。
我覺得這一張專輯比上一張專輯好聽太多了,非常豐富的一張專輯,我個人非常喜歡。尚一張專輯只是讓我對這個人的歌喉有印象,但是這一張專輯完全顛覆我對他的印象。當初第一張專輯是在別人口耳相傳之下才接觸,但是這一張專輯則是我看了這首歌的MV覺得非常好聽所以趕緊去找來的。
當然,看到新聞說到他拍攝專輯全裸入鏡當然也是讓我很好奇啦 XD
介紹:(資料來源hitoradio)
有別於上一張專輯的<superwoman>,<superman>其實是一首非常愉快,輕鬆的歌曲,許多人問曹格,為何會用類似的title創作出風格完全不同的歌?Why not?他說,假如superman自己都不開心,那要怎麼拯救別人呢?不管是對曹格或是對歌迷們來說,他們都在音樂裡找到了拯救了自己的方法。
以前,他會擔心自己的聲音太放太over,而有所保留,在尺度拿捏上會有遲疑,但現在他知道大家都能接受他有別於一般流行歌手的唱法,讓他更能毫不保留地將最真實的自己整個釋放出來,盡情遊戲音樂,如此這般,曹格每一首歌只花不到一小時,最多兩小時內即配唱完成,但成品並不會因為因此而粗糙,反而更能完整聽見最真實的曹格。
個人推薦:第2、4、6、9首歌曲
專輯曲目:
1 Superman
2 兩隻戀人
3 Girlfriend
4 背叛
5 你是我的寶貝
6 3-7-20-1
7 保護你
8 愛到底
9 我的甜蜜蜜
10 天使忌妒的生活
- Jan 11 Thu 2007 13:58
Superman//曹格
- Jan 11 Thu 2007 12:46
[轉]交換日記:讀書心得─永夜之城
轉載自:交換日記:讀書心得─永夜之城一文
因為自己不是什麼評論家,只是廣大閱讀群眾中的一小枚讀者。現在寫個讀書心得,玩玩的成分大些,看這篇文章的人也請不要對我的內容太認真。
終究還是買了這本書。要我在書店裡頭看完幾本書不是什麼難事,以前學生時代最常做這種事了,常常一站就是兩個小時,然後才想到要做下慢慢欣賞。是很宅的一個嗜好。但如果還要針對內容寫個心得,那還真要買回來細讀才能夠辦得到。
近來發生太多這樣那樣的事情,使得我寫讀書心得的時間確實晚了,晚到足以看到連副刊出來的偽人生。跟內容不怎麼相關的,其實是標題跟前頭引言吸引了我的注意。引言是這麼寫的:
「我現在想拍的就是稱之為小說的東西。
小說的虛擬性的探測。
小說本來就是模仿真實的人生……」
這篇文是在講他拍的照片,他想拍的跟拍出來的東西,跟永夜之城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那標題很棒、引言的最後一句話很讚。我看那主角若進入那城過著的就是個偽人生;而這故事原本就是在模仿真實的人生。
這本書像是一個文學作家的無病呻吟。這麼說的確有些偏頗,還帶有我對作家的偏見。我覺得我在看那些容易過度悲觀進而自殺的作家的心理黑暗面。這書故事性不大,沒有歷史學家的曲折、也沒有哈利波特的趣味,有的只是一些假象,超脫現實的假想。花費一個小時左右卻等到一個奇怪的結局,無法滿足看故事的胃口,嘖。
每一個人心中的確都是有黑暗面的。國高中時期人緣不挺好的自己,常在朝會或被冷落的時候假想一則又一則的故事來放鬆身心。故事裡頭的我,一般都會長出又大又美的羽毛翅膀,一般都會往高空飛去,自由自在。有時候是身懷任務的俠客,有時候是等待救贖的俘虜,多采多姿。不過過程跟結局常常是很殘酷悲觀的,少有美好結局。這是亂入,噗。
書裡頭很清楚說到主角是由夜之城逃回倫敦,原本在超現實世界優遊自得,卻得龜縮在倫敦一間破爛小公寓裡頭,躲避著命定的使命。這跟一般人所習慣的能力超凡、英姿煥發的主角形象有極大的差距,而他所屬的世界陰暗潮濕、變幻莫測也與一般青春活潑或者陽光普照的世界不同。不過潛藏在其中的美式英雄主義倒是很明顯。
「沒有絕對的正義,也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信自己,也只能靠自己。」好像作者一直透過這本書吶喊著這樣的信念。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著,其重要性幾乎蓋過原本的故事內容。或者原本故事就只是要闡述這樣的概念?我搞不清楚這是一本小說還是散文,看完之後有種說不上是好是壞的感覺。多少是接觸了自己不常接觸的領域,我可要好好感謝你。若不是你介紹了,我大概不會碰這書。
撇開內容不談,這書頭的文字還真像一首詩篇。時而簡潔時而婉轉的辭彙,時而果斷時而迂迴的言語,很…優美。這書擁有優美的文字。至於描述主角內心想法的就更細膩了。眼、耳、鼻、舌、身、意,從種種不同管道獲的的訊息,逐條吸收、分析然後判斷,有時候會不小心掉到回憶裡,有時候會突然來個檢討,讓整幅畫面直接浮現在我的腦海,就像一部電影。
這種文字運用的手法令我驚嘆,不愧是多人推薦的作家。
的確有思考過把這城跟自己編織的城(當然這城與你的城不同)作比較,可是我的城平和的就像魔戒裡頭的精靈都市,公平正義等正面詞彙在這裡都可以找得到,太過不真實。而且與夜城簡直背道而馳,因此作罷。
下次還有機會的話,換我開書單吧。
--
Ps.時空旅人之妻很有趣,值得一看。
- Jan 11 Thu 2007 12:34
愛還是欸
愛情,是不是就類似這樣。
為什麼愛情對現在的我們特別重要,好像不是國家,不是崇高的理想,不是人道的關懷。是只因為我們如此平凡而脆弱,在平凡當中可以帶來特殊化學反應不顧一切的就是愛情,所以我們需要嗎??
好像,愛情就是真理。
真理,是意識型態的第一個標誌,通過對經驗世界的封閉,以去除雜質,完成自身的純淨,這是杜斯妥也夫斯基說的付魔的狀態,或溫和些如阿城說的催眠狀態下的產物,因此,所謂真理和虛偽的偉大戰爭,基本上是一種「劃下道來」的戰鬥方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然而,從我們清醒狀態的人旁觀,它毋寧更是倆個真理之間的戰爭,只是一個意識型態和另一個意識形態的熾烈對抗,只是一個神何另一個神的熾烈對抗,結果不論誰輸誰勝出,是基督十字軍或阿拉聖戰士,打贏留下來的都只是意識形態而已,除了勉強有點相互毀滅的去神聖效果外,殊無意義。
這一點,寫的卡西勒說的很好,意識型態是哲學無法攻穿的,是三段論無力駁斥的,哲學真正能做的,只是幫助我們多了解它。知道發生什麼事而已。
最終,這僅僅只是自己的腦袋裡頭的一個概念而已。
概念是抽空的,不具質量的,這當然有其必要,人的思維速度因此可以加快,挺進的幅度因此可以更加深入,甚至快到思維者本人都拉不住它、深入的拉不回來,這方便於思維邊界的英勇探勘行動,但也就不免於異化(意識形態化)的風險;相對來說,留在具象世界之中,用實像來思考,萬事萬物總是有重量的,在在形成阻力,因此思維行遠不易,當然欺人也遂相對不易(畫鳥獸難,每個人都可用自身的經驗對抗它,檢驗它),也因此總是安全的。
我因此不用在現實中和愛情對抗,只需要在腦海裡頭對抗愛情萬歲、至上的可怕宗教。
讀唐諾一書的隨想。標粗黑的部份,出自於讀者時代一書。
歷史上的今天:生命靈數
- Jan 10 Wed 2007 20:01
something about read(End)
除了閱讀,反身思及是自己的雜性書寫。一種愛戀的發生,也許是一見鍾情,也許是歷經時間的淘洗,才明白從中愛戀之何來。那麼,一種類型的書寫,是否也開始發生在我身上??那像是我看見小黛的世界,是那麼有著自己的特色,那麼的有著自己的風格,雖亦不明瞭文字和真實的她有什麼不同,但文字的她在我的閱讀下就有了自己的人格。
自己,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持續寫的過程,是否也有自己”文字格”的出現,讓旁人看了就會明白這---就是我。或許就自己而言,沒有多大的感受,但是做為讀者的你們可以辨認,指認出那些可以稱做為”特徵”或者”特色”的形容詞彙。
在文字的世界當中,就指認出那即是我。
相較於自己的寫作風格,自己閱讀的種類、風格,那一些作家們,有些是差異明顯的。孫梓評、張維中、張惠菁、柯裕棻、舒國治、鯨向海……(註:你可以在邊欄看看有沒有連結到他們的網站)都各自有著我喜愛的特點。他們的書上那些其他人稱讚的特色,引人入勝之處,在我看來那都是很棒的。
之前讀完楊佳嫻的海風野火花,可以發現許正平為其作序,楊佳嫻給鯨向海的文章—鬼臉的時代。在許正平煙火旅館一書當中,又可以見到孫梓評同許正平一起創作的文章,孫梓評跟張維中是好友,在鯨向海的散文中也提到過孫梓評。
像這樣讀著書,然後在各個不同的書中漫遊,捕捉到一些從中看不見的隱形的線,好似就這樣把我自己閱讀的口味給連貫起來。
- Jan 09 Tue 2007 00:41
閱讀結束。生活在他方//米蘭.昆德拉
當我讀著時,發覺作品的迷人之處在於作者將「詩人與母親」這樣的概念放在戰爭歷史這樣背景下,寫出這本詩歌批評的作品。當中描繪詩人的成長以及創作,包含細微至詩人的心理狀態都巨細靡遺,我認為那是相當了不起的。正如書後譯序寫道,那是「客觀意識流」的寫法。
我讀完這本書,以及它相當疑惑為什麼我們喜歡讀,兩件事讓我有了這麼樣的感觸。
他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有人喜歡讀書,對他而言,書本是最佳催眠、入睡良伴。當他父親沒在強迫和他一同做功課,讓他一個人自己唸時,沒多久他已經入睡,睡到不知道去了哪。
為麼自己要不斷的讀這些,不斷的讀下去!?只因這些書籍散發某種費洛蒙,愗名的吸引我,引誘我。像海妖唱歌引誘水手走向死亡的魔幻嗓音,書籍欲讓我展開一場奇異冒險,或展示某個綺麗世界,於是它對我歌唱、它散發氣味。
不過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伸出觸角去接觸那些以往不接觸的文學作品,確實是因為相信自己從中發現這些作品宛若珍珠散發著璀璨動人的光芒,而且打動我。我認為我是真能夠理解這些作品的意涵---這麼一件事讓我有動力不斷「越界」去看不同的書籍(世界)。
拾回對書籍的熱愛,會有種懷疑,那便是會不會這(上述提到的理解)其實是一種無來由虛枉的自滿所造成,類似自我催眠---我能懂這本書---般將自己送到一個又一個和現實不同的一個/多個精神世界當中,並且著迷。
不過從中得到愉悅(當然也會碰到看完沒感覺的書),儘管無法我所發現書中那些美妙的觸動、概念完完全全精確的傳達給自己意欲分享的人,因為他們不一定也會從中讀出相同,或與我所認同的意義。
而我是真的耽溺於這麼一件重複跨書本(跨界)的快樂的事情當中。如果不喜歡,為什麼能夠一直做下去呢??
譯序這麼寫到:
「青春時代,誰沒有對榮譽的渴望??誰沒有對家庭的反抗??誰沒有對未知世界的嚮往??舉目四望,我們周圍的生活平庸狹窄,一成不變,每天的日子都被食衣住行所填滿,毫無色彩,毫無光亮。正是為了逃脫這一惱人的生存現實,人們才賦予自己激情和想像。對青年人來說,沒有夢想的生活是可怕的,那是老年人日暮黃昏的平靜和死寂,青年人拒絕承認生活的本質就是平庸實在,總是嚮往著動盪的生活,火熱的鬥爭。
從美學的角度看,真正生活應當永遠在別處。」
就正因為閱讀,讓我生活在他方,僅僅如此而已。
摘:
「生活在他方」是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韓波的一句名言,對於一個充滿憧憬的年輕人來說,周圍是沒有生活的,真正的生活總是在別處。這正是青春的特色。
青春時代,誰沒有對榮譽的渴望??誰沒有對家庭的反抗??誰沒有對未知世界的嚮往??舉目四望,我們周圍的生活平庸狹窄,一成不變,每天的日子都被食衣住行所填滿,毫無色彩,毫無光亮。正是為了逃脫這一惱人的生存現實,人們才賦予自己激情和想像。對青年人來說,沒有夢想的生活是可怕的,那是老年人日暮黃昏的平靜和死寂,青年人拒絕承認生活的本質就是平庸實在,總是嚮往著動盪的生活,火熱的鬥爭。
從美學的角度看,真正生活應當永遠在別處。當生活在彼處時,那是夢,是藝術,是詩,當彼處一旦變成此處,崇高感隨即變成生活的另一面:殘酷。
歷史上的今天:
一些些什麼。
七出之妒
- Jan 08 Mon 2007 17:40
遲來的一年之初
2007年的一月一號,結束於恢復的庫區站哨,但庫區哨其實是較槍彈房更為輕鬆,因為這裡很遠,晚上不會有人過來的,也沒有監視錄影機。
跨年沒有放假,之後放假更是留一休二,留守一星期,休假兩星期,這樣持續三個月,才會換別人。三月份,最老的兵,博眾跟春元也要退伍了,不過我還有八個月的役期,現在已經過了四個月。不過一月過後我就升上一兵了XD
四個月,一年的三分之一的時間,時間的流動比想像的快上許多,似乎再期待每一次的放假當中,不知不覺就隨著時間輕盈步伐向前跳躍,一下子就來到現在。
我還記得那個初到部隊的午後。
班長將我和俊彥從台南接回台中,經過高速公路看見了熟悉的建築物,當下真覺得感動。車子駛進營區,到了辦公大樓之後,變趕著寫假條,做第一次的下部隊放假。學長幫我先寫,然後去到寢室領寢具,朋達留守,那時候戒慎惶恐,來到新的地盤,總是要有禮貌先的。草草整理過後,讓嘉祥士官長順路載回去。
當時陽光灑在庫區,感到心情好,但我連進來怎麼走都不曉得,心想,這就是我將來要待倒退伍的地方,說實話,沒啥好感。收假的時候是老爸帶我回去,順便載了腳踏車,他竟然知道怎麼去到營區,果然是台中通。
這裡建物都灰撲撲,寢室藏匿(應該是說被包圍)在數十顆的老榕樹之中,其中只有小路連接。第一次收假不知道怎樣去到寢室,還迷了路,之後遇到泊騰,和他一起才順利回到寢室。
聽說,2007年射手座的運勢很好,我也真心的希望如此。
跨年留守的三天,前兩天都在感冒的痛苦當中度過,唯有到一月一號當天,病情總算趨緩了下來,也相當感謝學長們的照顧,不斷的關心我。天氣放晴,利用時間將枕頭、棉被拿去曬曬,吸收2007年第一天的陽光。下午沒有工作分配,便利用時間坐在外頭一下,也讓自己曬曬陽光,雖然兩點多的陽光算是毒辣,但是在我這感冒初癒的病人身上感受到的是無盡的暖意。
2007年的一開始沒有倒數,沒有在淡水河邊用手機跟好友連線互道新年快樂,卻能夠感受到一年之初的溫暖,滲進心裡頭的是對今年的好預感:今年,會是個很棒的一年。這個很棒不單單只是只因為今年我就會退伍,而是愈感今年我會有個豐收的一年,不過自己也要很努力才會得到想要的。
以老媽的虛歲算法,2006年過的是25歲的生日,那麼2007便是20年歲後半的開始,今年有好多計畫,計畫出國、計畫考英文,計畫……,希望這一切都順順利利。
下午時後,其他人都去打球,我連跑個幾步都還會喘,但這三日的沉靜下來,將一直想要完成的文章相繼完成。將寢室掃過一次,拖地,整理一下,雖然外觀沒有任何改變,但心裡是滿足的,清楚目標大致上就是從這些小小的動作開始累積起來,快要,快要拿回以前的自己了。
我相信,2007年會有個大躍進,祝福自己,也祝福所有友人,補上一句過了好久才到的祝賀:新年快樂。Happy New Year。
- Jan 08 Mon 2007 02:25
凝冷的字
他對我說:你的文字跟你的人搭不起來。
或許這可以指兩方面,一個是字跡跟本人形象有所差異。一來是本人娃娃臉過嚴重,但寫起自來龍飛鳳舞的,還包含了一堆簡字,整個就潦草,但要說不好看嗎??倒也不是,就像大人的字。現在剪短頭髮,身形瘦小,約莫國高中生模樣,是有番落差。
另外是自己本身書寫的內容跟本人有第二層的差異。那日,她告訴我,我的文字不像友人們那麼生活化,寫的便是日常、職場,而我的多是偏向於自己所讀的那些書,冷的,並不熱。
猜想,這和對自己的的要求也有關。近一年來,企盼自己的修為能夠是「不慍不火」這樣的程度,所以情緒上的起伏真的也不若大學時那樣大起大落,大開大闔的。常常沒有什麼表情,但卻被視為臭臉以及心情不好。當時的生活加上那種心情起伏是極為傷身的,那種後遺症在往後的日子漸漸顯影,於是現在還在調整期當中。
生理在調整,心理在調整,文字,也跟著調整。
的確,所讀,所嗑下的文字影響了我,某些字句更是經常被拿來一再的引用,似乎都快成為了”引言狂”。我以為,那些是自己對於某些精準的文字的崇高敬意,便是讓其不斷的出現,形成記憶,進而內化。也許到了哪天,自己也可以創出那樣的構句,到位的用語,貼切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