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他對我說:你的文字跟你的人搭不起來。

或許這可以指兩方面,一個是字跡跟本人形象有所差異。一來是本人娃娃臉過嚴重,但寫起自來龍飛鳳舞的,還包含了一堆簡字,整個就潦草,但要說不好看嗎??倒也不是,就像大人的字。現在剪短頭髮,身形瘦小,約莫國高中生模樣,是有番落差。

另外是自己本身書寫的內容跟本人有第二層的差異。那日,她告訴我,我的文字不像友人們那麼生活化,寫的便是日常、職場,而我的多是偏向於自己所讀的那些書,冷的,並不熱。

猜想,這和對自己的的要求也有關。近一年來,企盼自己的修為能夠是「不慍不火」這樣的程度,所以情緒上的起伏真的也不若大學時那樣大起大落,大開大闔的。常常沒有什麼表情,但卻被視為臭臉以及心情不好。當時的生活加上那種心情起伏是極為傷身的,那種後遺症在往後的日子漸漸顯影,於是現在還在調整期當中。

生理在調整,心理在調整,文字,也跟著調整。

的確,所讀,所嗑下的文字影響了我,某些字句更是經常被拿來一再的引用,似乎都快成為了”引言狂”。我以為,那些是自己對於某些精準的文字的崇高敬意,便是讓其不斷的出現,形成記憶,進而內化。也許到了哪天,自己也可以創出那樣的構句,到位的用語,貼切的描寫。事實上,起先書寫之初,是以先宣洩情緒的文字為主要大宗。多是不滿,對社內事務、對老師和家裡來的壓力、對跟朋友相處之間、對自己喜歡的人,這些在自己內心交雜會瀕臨失控的難解心結。

這些文字多散佈在bbs、pchome的個人新聞台,在幾次的轉換平台,順便清理掉泰半這類的文章。除了手寫在手札裡的那些沒有辦法銷毀,沒有撕去,也沒有扔掉,就當作是剩下跟過去那些情緒唯一的聯繫。

難有一個起始點可供指認:「看,那就是我書寫轉變的開端。之後便有了漸趨漸冷文字的形狀。」但,有個時期或許是可供參考,那便是在大量創作的時候。

當時,心裡頭有一些什麼,隱隱約約的浮動著,成型著。他自己不斷發出訊號,快將我的模樣捕捉下來,否則就會來不及了。所以當時動筆寫了一點跟生活貼近,卻是沒有關聯的片斷故事。故事它們沒有開頭,也就無須結尾。

它們多數是一個環節,或者一個過程,應該說是一個生活片刻。

對當時的自己而言,僅僅憑藉著衝動提筆完成,但從未打算延伸/衍生成為一個同投到腳都具在的獨立個體。那是我對「殘缺」的某種偏好,頭/尾的缺席,或許象徵自己的生活便是那樣。

倘若我打算完成一篇完整的故事,那是極困難的,因為在自己的經驗當中,一直缺乏的便是「從頭至尾」。目前我所得到,以及視若珍寶的經驗,就是片段。這些對己很重要的經過,「完整」在生命歷程當中的缺席/缺乏,造成帶著部分影子的我的文字,在落筆之後,也帶著濃厚的空乏。

又譬如筆下北方寂寞的邊城,是被眾人遺忘而死去,瀰漫寂寞氣息,或整座城市本身就是寂寞----那有沒有可能就是長久以來自己的感受!?

寂寞,孤獨,距離,一直都存在身上,洗刷不去的刻印,但烙下時,卻沒有灼熱的疼痛感,僅僅是種不能陳述的感受,即便張口說了再多,也是在旁繞圈,進不去事物的核心。

藤井樹在新書「寂寞之歌」當中,開頭以及結尾所提的話,是很貼近的描寫那樣的心境。那像是漸進線,只是快要貼合,卻永遠無法有交點。

「當我決定把寂寞與人分享,卻發現寂寞是無法分享的時候,那份寂寞,便是更上一層樓的寂寞了。」

在他的自序當中提到動筆寫這著故事花了很長的時間,並且決定以吳子雲不以藤井樹來說故事時,內心有極大的掙扎,而我相信那是包含了「寂寞」在內的。自己行過,走過的皆是故事,但聆聽以及感受的,唯有自己時,那是孤獨的。

當決定將故事完成付梓前他心想:
「我的皺眉思索並沒有導出任何答案,我看了看後視鏡,剛剛那些細瑣又繁雜的思緒,也沒有給我帶來幾根白頭髮,還好,我心裡仍然有一定困存量的青春的。

好吧。我決定放過自己了。

既然我無法逃過時間的帶領,那麼,逐漸老去也只能是唯一的選擇。若我的變化代表著一種老化現象,那大家陪著我一起老吧。

只是,不需要擔心你外在的變化,那長不了皺紋,也添不了白髮的。

那只會在你心裡,留下更深刻的痕跡罷了。」


在我看來,時間帶領下,我們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故事,無論是有如瓊瑤筆下般浪漫不食人間煙火,或者如同金色摩天輪那樣灑狗血,還是阿信的堅忍刻苦,我們都在經歷後,有了孤獨。生活歷練在生命當中刻畫下的深淺印記,是無法移轉,不能分享,獨自品嚐。

經常這般懷疑:這些己身的書寫,是否只是意欲於字裡行間當中,讓寂寞、孤獨現形。偏愛以「一個人」為主軸,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購物,一個人去看書,一個人去咖啡館,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坐公車。在那當下做這一些事情完全沒有任何負面情緒,不過書寫時卻藏匿、偷渡了寂寞、孤獨在那些我龐大的文字當中。

這樣來說,或許又是另外一個原因使得自己文字是冷的,有距離的,有些非現實的。現實是眼睛看的見,耳朵聽的到,鼻子聞的出來,但過於著重感覺的文字為主的自己書寫當中,這是另外一種缺席,是種不好觸及,不容易被瞭解,是,疏離的冷意。

是因為觀看的角度不同了,將情緒抽離,放入抽象的感覺,談的又是非極好處理的日常細瑣;在那之中,穿插著我讀過而且喜歡的字句,那是別人沒接觸的、生份的、陌然的,甚至會不喜歡的。

這些種種的綜合,成了現實當中我冷處理自己,也冷處理自己的文字,文字當中的冷僻(也許最好的說法)就是必然的產物。



延伸閱讀:寂寞之歌//藤井樹

0010343365

當兵那年,他在網路上寫了一部小說,因緣際會,就這麼踏入了平面出版,就這麼莫名所以地大紅特紅,簽名會一場一場地辦,慶功宴一場一場地開,演講、電影、音樂創作等各種邀約不斷,更有著大大小小數不盡的採訪。

  人人都說他是最會寫感覺的網路寫手,大家都盛讚他是網路暢銷不敗天王,每個人都笑稱他是出版界的搖錢樹;許多人模仿他、對他感到好奇,為什麼他這麼擅長窺伺愛情、描繪愛情,只是這一切,對他而言,也是一個難以說明與解釋的問題。

  然後,某一天,在接受一家雜誌採訪時,他開始說起了自己的創作歷程、說起了關於自己這三十年來的生命,說起了心裡面那……「更上一層樓的寂寞」。

  藤井樹年度代表作,一本最接近創作者內心深處的真實剖繪,藉由這部作品,讓讀者看見一個創作者人前的意氣風發,人後孤獨創作時的寂寞心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