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e life 介紹:「很久沒做這樣的噩夢了,昨晚夢見國中時的導師帶了一群人來到我家,我一個人懼怕,畏縮的躲在浴室的角落,感覺臉上有股奇異的痛楚,伸手一摸,牙齒便一顆接著一顆鬆脫落地...痛極了的我想出門求救,卻清楚的看見那群面孔模糊的人,手上都拿了枝藤條。我是嚇醒來的。醒來後,我決定要在今天,就是今天,要做一件在我心中縈繞許久的事...」

延伸閱讀:[體罰] 九命人提到的體罰事件

無意間轉到公視,紀錄觀點,十年教改系列,九命人。談的是體罰。我把片子看完了。

成長過程中,在學校受到體罰的學生,有的長大後,並沒有任何影響。也有在午夜夢迴,自己又回到受罰的現場,於是他打了電話給以前的國中老師,影片從電話開場。

體罰的老師,絕對不體罰的老師;支持嚴格管教的家長,也有反對將小孩放到那種制度下的家長。公視這一系列的紀錄片,都在談教改,有不同的面向,教改進行了十年,目前有什麼成效??有什麼問題衍生出來??

前一陣子,關於教育(甚至包過整個社會)有一部電視影集,非常的值得推薦,就是危險心靈。原著是侯文詠。(他最近也出新書:靈魂擁抱。)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像113
照:朋友房裡


原來,原來月亮上面沒有廣寒宮、嫦娥、月兔、吳剛。自從阿姆斯壯登陸月球,說出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之後,毀了中國神話(或者早沒人相信)。月亮上什麼都沒有,沒有動物,沒有長生不老的寂寞女子,沒有伐木工人。我只好安慰自己,住了那麼久的月宮,他們早搬家了。這是一個除魅徹底的時代。

中秋節前兩天,電影台一直重播ID4星際終結者,這一部我國中時候上映的電影。外星人的母艦就藏身在月球背後,那麼,外星人才是最新的神話人物吧!?他們把中國人趕走了。沒有人相信魔法和法術,因為我們都是麻瓜,我們都會被消除記憶。麻瓜們,相信的是外星人。

現在最最火熱的是減少地球的負擔,還我們綠色星球。所以某廣播公司辦了個熄燈月更圓的活動,來減碳救地球(但我對他們的「一聲千金」活動比較感興趣)。一如某偶像團體在廣告上說的:某便利超商晚上一點過後會熄燈。可我怎麼都覺得那是短線的議題操作。

中秋節,據說是某烤肉醬廣告的功勞,所以台灣家家戶戶捨月餅,變成全民大會「烤」。中秋連假四天,走到哪都會聞到烤肉香,試問,烤肉就不會排放更多的碳嗎??可,我不是因為這種原因所以阻止大家烤肉。不要打我。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像034 影像022
ps 花蓮,你的寫&讀

在花蓮寫下這些文字,成為一部時間之書,你想,要整理的時候,會不會是一件很頭痛的事情??你該怎樣切割這些瑣碎的不得了的文字成為文章??

在那之前,你反覆一讀再讀,在時間之書裡增添一些額外的,刪去一些不恰當的,好像時間之書隨著時間一直在改變。除了每天新增的文字以外,並沒有任何一篇是定稿,隨時都會變動。

你在寫的過程中,不斷確認並且解釋自己所為何事,所求何事,那也算是一種再三定志的過程。只因察覺到你不斷動搖的心。這是你的魔考,因為你格外在意。你沒有辦法跟朋友說明,你正在做的事情對你來說有多麼的重要。(不是用加強語氣就可以解決的)

你不斷的寫,你得知你也大量的流失。所以你得不斷反芻,將業已排出的文字,再吸收一次。好像是有些動物會吃自己的排泄物一樣。經過這樣的再閱讀,再寫出來的文字,有些補充在很後面的頁面,有些隨便找個空白之處就填入,你的時間之書已經不再是只有一種流動方向。這一頁,有同時向後也向前。

這麼樣層層疊疊,很像是你自己。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oyage

我不知道現在的小學是否還有「遠足」這檔事。對於國小遠足去了哪些地方,我只記得劍湖山遊樂園。因為在那裡的迷宮走了好久好久才走出來,還是小學生的自己,當時覺得有可能這麼「一輩子」都出不去那個迷宮了(注意歐,是一輩子,我從小就很誇張)。至於畢業旅行,我只知道全都混在一起,分不清我是跟國中還是高中同學一塊,也分不清是去哪些地點。

像是果菜汁一樣。把一大堆蔬果全扔進去,你汁中有我,我汁中有你。

無論是遠足或者畢業旅行,前天晚上都興奮的睡不著。明明躺在床上不斷的提醒自己要早點入眠,卻更難睡著。這大概跟執意「數羊」,因為太在意數字,反而睡不著的道理是一樣。

現在若睡不著,就拿起自己平時需要很專心才能讀的書,因為精神很集中在書本上,所以容易累。書擱著,就睡了。

《旅行,旅行去》一書沒啥特別之處,就在一直不斷的「要出發了」的心理準備上,從頭到尾。試想,只是久久一回的旅行(遊)前的出發,使人異常的亢奮,這樣的心情延續到你死掉的那一刻為止,就是這一本書的內容了。(這是我個人解讀)

林奕華的<�西遊記>指出,旅行不同於旅遊,旅遊是打算回來,打算遊憩;旅行是為了真正的離開當下,離開現場,回不回來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你是否找到了你自己。

《走進泥巴國》的最後,張娟芬發現從台北出發的旅行結束後(告一段落),台北卻不必是一定要回去的地方。「但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我離開過,因此我再也回不來了。回程的飛機上我想必錯入了一個蟲洞,我對台北死心蹋地的一對一關係,就這樣走到了終點。」

旅行,於是有了離開、出發、經過,三階段。大部分的旅記,都是著重在「經過」的部份。當然,「經過」本身才是自己與自己的面對面。《旅行,旅行去》一書卻不斷描繪主角巴特西克「將離開」、「將出發」的準備心態。尤其在於他身上並沒有非必要的東西,連他原本租的房子都維持在「可以馬上離開」的狀態。

最後他住在旅館,家當是一只行李箱。他想,他隨時都可以離開、出發,他也一直都抱著這樣的心態過日子,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nd flower

賴鈺婷部落格

讀了王盛弘的<�慢慢走>一書,在網路上搜尋他的部落格。從他的部落格又跑到阿盛寫作私淑班,發現賴鈺婷的文章。如果作者有書可看,那麼我就懶的花時間在網路上一篇一篇點閱。我喜歡書本的感覺,同樣的時間,看著電腦螢幕跟紙張比起來,紙張舒服的多了。很巧合的是,我發現它是台中大里人,跟我一樣,這也算是冥冥中有不可見的力量。(題外話,我還有注意到"陳柏青"。)

我喜歡她字裡行間那種溫柔的感覺,像是一名女性以及輕輕柔柔的口吻對著你說她的故事。她的故事很平實細膩,尤其是談到鄉土人情的文章,可以感覺到"溫度"。不過她的遣詞用字我倒覺得頗中文系,如果是我,我一定得想很久才會這麼寫。

在日復一日的平常裡,我們終歸在熙來攘往的人際版圖中,互相擁抱、談笑,而那在我們身後巨大且沉默的可怕的黑洞,指會在我們微笑轉身、揮手,告別的剎那,像一張潮濕卻無知的影子,忽然被自己的黑皮鞋或高跟鞋,踩,痛。剎那間,面對哀豔的昔日,我們只能噤口。看黑暗的影子被巨大的沉默,黏貼在鞋底。

我不是說她寫的不好,是一種味道,溫度,更加的纖細(女性特質),跟別的作者不同。

關於書名的說明,我覺得網路上的文案寫的滿好的:「彼岸花」,即佛經所稱「曼殊沙華」。日本以此花為「悲傷的回憶」,韓國則寓意「相互思念」,實即浮生之花:「昨日之我」終不得與「今日之我」相見,以「今日之我」視「昨日之我」,乃如漸行漸去漸遠,遺落彼岸之花。浮生一夢,開到荼蘼花事了,最後所剩也僅此白紙黑字所鑄成、接引今昔悲歡離合之《彼岸花》了。

作者在接受野葡萄文學誌專訪,談自己的書:

書分成「彼」、「岸」、「花」三個部分,「彼」是關於人物,「岸」是關於土地,而「花」是關於愛情。「花」系列是最早的作品,大學的時候,我開始在遠流博識網的「水瓶鯨魚失戀雜誌」專區寫作,後來還開了專欄,那是一個苦悶大學生的自我耽溺,情感很濃;後來我沒有再寫跟愛情相關的文章,因為那是很真實的故事,不是連續劇,所以我會有一種想要「保護」的心態而有所顧忌,不能坦誠寫出來,也不想讓大家評論,既然不想發表的話,就當作心情的抒發,寫在日記裡就好了。

要說整本書給我的感覺,我想是:優雅、溫柔。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生死的界線總是模稜曖昧,在生息的吞吐凋零或幽冥的止靜波動中,半明半暗。生者宛如死者,死者宛如生者。我們棲身的地域光影斑白,隱去的陽光從不戀棧,暗黑準時到來,我們無能扭轉,乾坤自有道理,歲月無情。死亡或生存,一個難題。活著,幽靈鬼魅環伺;死去,人間喧嚷攪擾。毫無寧日。---<�誠品好讀>




過午後一時一刻,窩在椅墊早可以自由拆裝的舊木椅上,閱讀房慧真的《單向街》。佳憲的咳嗽聲,電扇運轉時的倏倏聲,以及及遠處傳來不真切的蟬鳴,變成我閱讀的背景音樂(村上春樹筆下的BGM是也)。偶爾會加入不隻名的鳥叫聲,除此之外,是安靜,這是星期六的午後。

待在房間裡,不見其他人,似乎除了我之外,所有的人都懶懶睡去。除了因為已養成的午睡習慣以外,這麼炎熱的天氣,高溫的陽光,造成的行動不便無處可去,無所事事,無消遣。當電視機一再重播這星期第N次的節目與令人倒胃的新聞,加上看到都已經背起來的好萊塢電影(總一播再播),眾人都睡去。

我沒睡。(眾人皆睡我獨醒!?!?)

昨晚看完了感人的日本小說《東京鐵塔》,在花蓮也看了好些本書。《偷書賊》、《少女之夜》、《走進泥巴國》、《越旅行,越裡面》……這些書,都沒有在日記裡寫下心得。這個提筆的時刻,也提不起勁來回溯那些個好看的故事,似乎只能一而再,在而三的吞食手上現有的書,無論是詹宏志《人生一瞬》,或者是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還是手上這一本《單向街》。

文字進入身體之後,被消化,或消化不良。成為養份或糞便、尿液被排出。我還是依然如同按時進食一般,嚥下文字,嚼食那些從別的地方而來,串連一起的中國字。

它們全都攪和在一起在我的身體裡。

有時,文字的密度太高,一時吃了會太營養。例如讀房慧真「幸福樂園」一文,在其中便看到鴻鴻《過氣的兒童樂園》、駱以軍《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蘇偉貞《魔術時刻》、村上春樹《1973年的彈珠玩具》,還有還有,袁哲生,葛林,<�飛向未來>,浮楚<�四百擊>。

駱以軍在《單向街》的推薦序「廢墟之城的奮起」這麼寫:「我曾在運詩人的《單向街》或其他某幾位年輕創作者的部落格目睹過這場以電腦屏幕為各自城邦的文藝復興。」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影像074

你房裡還有很多書,這些書對你而言是什麼??你無法說明,因為哪一本書的哪一部份將會改變你,這種事情無從預料。很有可能,那是你的「清明之夢」,一如你透過《越旅行,越裡面》、《走進泥巴國》兩書,有許多意料之外的收穫,有了許多發想的材料,這是你之前的閱讀沒能給的。

你很在意書本能不能給你智慧這種事情。

你入伍滿一年之後,時間對你而言,一直被加註記號。幾年幾月離開淡水,幾年幾月幾日入伍,又幾月幾號退伍……,這些日子不在是三百六十五天的其中一天,取而代之成為你生命當中很重要的註記。(那你現在擁有幾個紀念日呢??)

接連好幾日沒間斷的書寫,到了今日有彈盡援絕的感覺。就好像是短時間之內,你手淫好幾次,直到在也沒有什麼體液。(會寫下這樣的文字也證明你被逼到某種境界)

或許你需要的新的突破之一,將書寫的所有,以一個完全陌生的人的作品來閱讀、看待。而非有一種這不是我,我沒有辦法那樣的書寫(被困在某種自我侷限下)的窠臼之中,自我折磨。換種說法,就是大膽的嘗試你不曾用過的語彙以及情境,做最大尺度的突破。(像是什麼??)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