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抱怨文,看完容易心情不好,請謹慎考慮是否觀看。
- Dec 13 Thu 2007 00:30
誰有問題!?
- Dec 10 Mon 2007 00:52
Shayne Ward
男人把頭髮裡這麼短還這麼好看,真難得。重點是歌聲很棒,他也是選秀出來的,第一張專輯超好聽,以下是新歌兩首,撫慰我的心靈。
shayne ward - if thats ok with u
ps 非常的動感,令人眼睛一亮。
Shayne Ward Music Video - No you hang up
- Dec 09 Sun 2007 18:24
活下去
ps 鬼束千尋(Chihiro Onitsuka) Sugar High專輯
靠在床頭櫃上睡著,身體下滑,頭只沾到枕的邊緣,手上還抓著摘下來的LEVIS眼鏡,就這樣維持這個姿勢到醒來。前天十一點多就睡,只為了早上七點趕赴考場的工作。昨夜用網路,不知不覺又到了十二點多,心想感冒都還沒好,這樣下去是不行的,趕緊上床準備就寢。翻開唐立淇的星座書,多少看一些也好,早上醒來,卻發現完全不記得昨夜看了什麼。
眼睛睜開,望著天花板,剛剛的夢境一點都想不起來。開始工作後,這是自己第幾次星期天放假,除去上次颱風假不算,好像是第二次還是第三次吧??十一月後半期,許多的事情忙碌、忙碌、忙碌,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卻是生活的重心,除去工作之後,其他的自己都在幹什麼??有多久沒有整理房間??幾天前補充生活用品,那早是盤算很久很久的念頭,大概有一個多月,憑著一股再這樣下去連上廁所都沒有衛生紙的念頭,晚上九點二十分過後,抓了錢包跟鑰匙就出門。
用過午餐,回到房間,下意識的準備打開電腦,一段朋友的話飄過:「如果我像你這麼忙,我根本就不會開電腦上網,就做自己的事情。」伸出的手在掀開筆電的動作前收回,到另一個被我堆滿雜物的書桌前,坐下,環視。右邊堆疊的有如小山一般高的未分類雜誌,前方排列亂七八糟的書集,有些看了一半還沒有看完、有些看了三分之二,但太久沒看也大概記不得內容、也些自從在書店翻一翻買回來之後,就再也沒動過的。左邊是自己寫東西用的線圈筆記本加上26孔橫線空白頁散落交雜,打開的頁面停留在寫到一半沒寫完的小說,現在更不可能接續完成。
我心想同事那句:像是斷不了奶的小孩,開的了頭收不了尾,最後還是要麻煩媽媽出面。
沒看完的書,買了沒看的書;買了沒寫完的筆記本,寫到中途便中斷的小說;沒有開始便宣告放棄的戀情,尚未結束的公事,整理不完的衣櫥(冬夏衣物不分),電子信箱裡還有一堆訂閱了可是從來沒看完過的電子報,這已經不是「未完待續」四個字可以輕易交代過去的。可愈是這樣鑽牛角尖,愈是容易覺得沮喪。
- Dec 08 Sat 2007 19:29
最後還是會
最後還是得面對的自己。
同事總是一副很有自信的模樣,相較於對方,從前到現在都沒做到的事,其實也就承認最裡面的自己,根本就對自身的存在抱持否定的態度,人怎能活成這樣!?一如跟工讀生所言:「對人,我都是扣分而非加分。」那句話像一面鏡子,反射我自己對我自己的態度,深層的恐懼---我什麼都不是。
怕別人不愛我,覺得自己條件很差,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優點,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長處,我都,我都一直在否定我自己。SU引用《生命花園》一書中「本體性焦慮」的部份,也指出我文章中隱含的基底,也就是上述提到的事實。
總是「害怕」,在什麼都還沒有發生之前就先退縮了。怕受傷,怕事情往壞的結果傾斜,怕受罰,怕……你甚至害怕你「自己的害怕」對自己造成的影響。即使唸了再多自我激勵的書籍,總是學不會、克服不了,那就像是如影隨形的考驗,一出生就在身上的枷鎖!?因為我不知道哪時候沒怕過。
- Dec 07 Fri 2007 00:18
轉載<風之谷>
- Dec 06 Thu 2007 23:40
人生的踉蹌。
從沒想過很多事,包含現在我所寫的字,你們所看到的文章。(標題本來是"如果你愛我")
過去,家人一直要我去考預士,因為薪水比較多。一方面仗恃自己抽到空軍,另外一方面沒修大二的軍訓,所以決定了自己將是大頭兵的事實。感謝軍旅生涯裡遇到的人,感謝有他們的出現以及幫助,為我的人生經歷增添許多的「刺激」。對他們而言,我是個中規中矩,循規蹈矩的小孩;對我而言,一路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都遇到同質性的朋友,部隊中形形色色的人,著實開了我的眼界,即便他們年紀很多比我還小。
那是跟我截然不同的「七年級生」,對我這個七年一班的同學很是震撼,原來大家的生活觀念可以差異的如此懸殊,當下,我懷疑這不僅僅是年紀的問題,當然還有自己的成長環境的關係。犯罪學家裏有一派,是專門研究犯的字跡,字跡也就代表一個人,我常想,我的字很早以前就變成所謂「大人的字」(同事的字很像是小朋友練筆),是不是也是意味著我的心智很早熟??(這只是無根據的推測)
我的中規中矩,也許會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認識我一個月,大抵上就可以透視我的一生。前些時候還是會有人問我:為什麼選擇這份工作,好像我脫離了他們的預期。我沒有必要自我設限,別人也不需要直接認定我是個怎樣的人,一如直覺我很娘或者是我根本不適合念大傳研究所。會感到憤怒,一方面是對方太過武斷,另外一方面是我為什麼要被貼上這些標籤??
那些是死穴嗎??我不知道,但是我很在乎,非常在乎,一如我非常在乎別人說我是「斷不了奶的小孩」,「起的了頭收不了尾」。這樣的敘述用語,不知道套用到看文章的你/妳身上,會做何感想。無論如何,我無法置之不理。
- Dec 04 Tue 2007 22:46
人與物。我和我豢養的宇宙//鍾怡雯
有時在談事情,別人拋出的問題如石沉大海,我以為我回應了,實則沒有。常有長著電話出神的狀態。思緒在運行,話語停留在腦海,因而予人無理的誤解。有問無答,那刻正是我行走在現實的邊緣之際,也是疲於生活之時。人與人的溝通需要講話,朝夕相處的人未必有望一眼而了然於心的默契。 |
原本是想要將鍾怡雯的兩本書寫在一起,也就是手邊的《垂釣睡眠》以及《我和我豢養的宇宙》,前者購於茉莉書局,後者從國中圖借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特別的想要看鍾怡雯,想必是因為「化外歲月」那篇文章:「化外歲月裡我明顯感受到沒電話的差異,在呼朋引伴之外,在玩樂之外,話題之外,成為團體生活的邊緣人,在順理成章蛻變為獨行俠。雖然如此,我還是健康順利的長大了,並且發展出跟世界相處不錯的模式,很能從聲色世界的細微脈動自得其樂,感受到獨處的愉悅和自在。」
我都是從某篇極為吸引我的文章,開始閱讀的。她在序裡頭談創作:創作不見得有多高尚,平凡未必不好,何況創作有時反而令人發現庸俗和平凡。創作者面對現實時常是無力又卑微的,醫生救人,創作者只能救自己,因此創作者大都自戀,甚至自大,或者自卑又自大。謝天謝地這社會的創作者畢竟只是少數。
該怎麼說這一本書的內容旨趣,應該是說從生活細微之物開始,然後回扣到自己的身上。《紅顏悅色》一文提的是化妝、《梳不盡》談的是頭髮以及梳子、《懷被》談的是居住的記憶與鄉愁、《小女生》談的是她養的貓……。我最喜歡的是《通通回收》,那是一篇談房屋廣告跟紙張的文章。
她寫:在中壢陸續看了半年房子,先是被強迫,繼而習慣性的去記爛資訊,滿腦子無用的數字,對房子、火災和地震反應過度。爛資訊可能覆蓋一首詩,一個作者或一本書的記憶。有一次上課,我想說:柳宗元的。可是這兩組概念忽然消失了,剩下畫面和空靈的感覺。可是,感覺如此抽象難以描摹,詩、作者和那二十個字在飄渺虛無中,腦海跟雪景一樣白。那詩,去了哪兒??於是我像壞掉的跳針反覆跟學生說,就是那首詩嘛,那首我們都知道的詩。哎呀!你們一定知道,那首釣魚的詩啊!
學生依臉茫然,女生掩臉忍笑,那個用功的男生用力思索,想幫無助的老師解圍。當時我腦海出現「鏡泊湖」。天啊,那是新的透天社區,早上在途中拿到的房屋廣告,趁等紅燈的空檔迅速瀏覽過。它被掃進的記憶位置,覆蓋了那白茫茫的記憶。
可是,它跟究竟有什麼關係??不是第一次了,再平常不過的常識和事件被鎖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