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房,間。
桌/位
- Apr 17 Mon 2006 09:12
Roooooooom
- Apr 17 Mon 2006 01:56
空&盪&盪
我在不斷考試當中,很難想像我還能夠不烤焦,可能是已經有了抗體,就算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睡不好,半夢半醒之間的時間多過於熟睡,想要把自己打昏的念頭不斷的出現,但是擔心會聽不到鬧鐘的聲音會沒辦法爬起來。
這就是你要我說我只能告訴你的。這是我的生活,我只負責呈現我覺得有需要講的,那些疲憊的,只是字面上的意義。
疲憊:
1:極為疲勞困倦。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曹操之眾,遠來疲憊。」福惠全書˙卷十一˙刑名部˙審訟:「有老邁之人,令起立郎下,衰年筋骨疲憊。」
2:使疲勞不堪。如:「輪流疲憊敵軍。」
見國語辭典網路版。
事實上在現實裡頭出現的詭異徵候是沒有辦法訴諸文字的,因為還有個人因素以及環境的影響,以致你的期望跟你的認知不同。我也沒有什麼可以提供,我願意交付的東西就這一些。
我知道你在說謊,我也不想要騙自己。
我洗澡的時候先洗頭,之後是身體,然後是臉。這時候我撫過身體的每一處,我覺得我是真實的然後安心。
你不知道這一種日子對人帶來的影響我也沒有辦法跟你分享。
空出來的時間很多,我得整理房間,我得整理書籍,我得整理講義。我得整理我自己。
我沒有辦法整理你。
哪一天你忽然發現你忽然興起了與世隔絕的念頭,你一定會想到我。
你看我無所事事,我看你庸庸碌碌。
理念太多,行動太少,我只是被認為是個只說不做的人,我的信用早被掏空,我是個放羊的小孩。
你不相信我說的一切,我不想要跟你證明這一些。
如果我有工作我一定是工作狂,因為我只是很單純的只做一件事情,我現在的角色就是空閑的胡思亂想以及不斷的看書。
頂多我也開始留意起證照以及英文檢定的事宜,我承認我想要學好英文。
只有我給自己機會聽我自己說話並且不覺得噁心,因為連同我的家人都不這麼認為我會有所作為的未來為前提之下,我只能懷抱著自己的夢。
我是旅人,是真的。
只是沒有人相信我要去的地方是真實存在,以及我是真的到的了。
- Apr 16 Sun 2006 02:05
交換日記:耽溺自己世界裡無可自拔的孤身一人。
距離要流浪的時間一步步逼近。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柯裕棻寫到:
於是我明白一個道理,儘管這世界是由密實的腦砌成,可是所有的事物都會消失,就像水會從浴缸的小黑洞咕嚕咕嚕的流到陰暗不可知的處所。宇宙中萬能的黑洞吞噬一切的存有成扁平的空無。生活中也潛藏著一個小小的黑洞,吞噬人的存在。
誰知道事情會演變成結果。當然所有的事情都會有結果,沒有結果也是一種結果。可是當你僅有兩個選擇而你選錯了,那懊悔會比在一千個選擇中出錯更不堪,因為你知道你本來有一半正確的機會。
我想要坦白告訴你,可是一定會落入村上說的這種問題:
我想盡可能坦白的跟你說。
不過坦白說何說明真實又是兩件事。坦白和真實之間的關係,就像船頭和船尾的關係一樣。首先是先出現坦白,最後真實才出現。那時間的差異和船的規模成正比例。巨大事物的真實比較不容易出現。也有可能要等到我們這輩子都結束之後,才好不容易出現。所以即使我沒像你顯示真實,那既不是我的責任,也不是你的責任。
一直以來,他們為了開玩笑我會在自己的幻想中不斷的延伸出自娛的爆點,於是這樣打趣的告訴我:你又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了。爾後我發現更不得了的事情是我依著自己建築的世界活的太深入。
- Apr 16 Sun 2006 00:49
博士熱愛的算式/小川洋子
博士只有 80 分鐘的記憶,一旦超過這時間,他的記憶就自動歸零,重新開始。所以即使度過再快樂的時光,他也不會記得。他永遠不記得我是他的管家,以及他為我的兒子取名為「根號」,然而博士卻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驗證了愛的永恆。
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中,天才數學家約翰奈許在領諾貝爾獎時說過:「一切的邏輯和理性,都存在於愛的神奇公式裡。」
延伸閱讀:消滅了與死去
==================================
頭一次接觸到小川洋子是秘密結晶,第二次接觸也是跟記憶有關係的這一本:博士熱愛的算式。正如介紹所寫的,博士只有80分鐘,但是在女管家以及女管家的小孩與博士之間的相處,可以看到博士純粹對於數字的喜愛以及相當人性光輝的部份:熱愛小孩。
書裡頭相當特別的是將複雜難懂的數字以及公式運用像是詩一樣的方式連結在一起,我從誠品那裡找到一段文章內容得以說明:
- Apr 16 Sun 2006 00:24
就是,柯師。冰箱、青春無法歸類、恍惚的慢板//柯裕棻
作者自承「陰天的微光」是這個集子裡全部故事的概念,而書中勾勒的景象,則是一個怪異、寂寞、鬼影幢幢的世界。
-------------------------------------------
要怎麼說這一本書,從分手的味道,到愛人,從冰箱到一切等時的加州旅店,這八個故事有種令人無法自拔的文字的美。一個作家死了,這故事甚至是點出名人之死後的荒繆世界。這一本書看的我渾身發毛,不是恐懼而怪異,是真的寂寞到了極點的共振。
時間。味道。愛。死亡。出現在書中的異象,都是一種讓我感到震撼的想要細讀在細讀,都快要陷進書裡頭。就如同一個魚缸沉進桌子,女孩沉進桌子,也許我也會沉進書裡頭。化作裡頭的一抹靈魂。
前些日子去誠品買了另外兩本她的書,只不過都放在台中,有機會再來介紹。
--------------------------------------------
閱讀結束/冰箱。柯裕棻
- Apr 15 Sat 2006 15:32
<轉>交換日記:雜
Dear S:
最後決定這樣寫交換日記,麻煩你加減看了。
──
如果可以,我想這樣。不要口水回應於是當沒看見;發現對方住在冥王星語言不通所以不予理會,大概就是這類的事情。可是我也確切知道自己非常鄉愿,我沒有魄力說不理就直接劃線隔離,偶而還是會徒勞的試圖簡短距離。即使最近寫了一篇「友?」,但是當事者看了也不知道我在說他(們),這樣其實寫了也沒意義。直白的溝通,就算面對面的談對方也無法理解我想表達的。越來越絕望,發現對方無法理解我,而我也無法理解對方。
鴻溝日漸形成,對方尚未察覺,我卻覺得距離遙遠。我慌張,因為怕被隔離,被放到圈圈外。但是,進到圈圈裡又如何?我清楚明白那不是我的圈圈,就像榴槤不是我的食物一樣。儘管嚐試簡短距離,卻發現鴻溝,一萬里跟一千里有差嗎?摔下去一樣掛點回老家。所以隔離是遲早的事,只是主客易位。在多次徒勞之後,遲早會這些人遠遠的,碰都不碰。
我懂你說的不同星球概念,只是要徹底相信他永遠只會逼近不會到達,感覺有點悲哀。或許有天會突然涼掉,然後就真的碰都不碰。至少現在我已經開始使用一些狀聲詞,來回應我不想理會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回應了。
──
延續上小段「碰都不碰」的概念。
這可以解釋成我有精神上的潔癖,或者歸咎於天秤的正義感作祟。我見不得朋友有任何不軌。欺瞞、傷害、輕視、怠慢,如果真是朋友,這些行為該如何解釋?超級損友?人性是醜惡的,我支持人性本惡學說。我認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遇上踩著朋友的肩膀(或頭頂)往上爬的這類朋友,只能說自己笨。再有第二次就無藥可救了。
一點也不想做濫好人,我想做壞人。我一點一點的變壞,雖然變了這麼久還是很像濫好人,但是我確切知道自己在變化。至少一年前的自己說了抱歉還會愧疚一陣子的。與其讓你傷害我,不如先跟你劃清界線,碰都不碰。這樣當有一天發現對方很糟糕的時候,才不會失望。
- Apr 14 Fri 2006 01:21
質變。博士熱愛的算式//小川洋子。螢火蟲//村上春樹
喜歡自己走路的聲音。
以前有人這樣跟我說我走路不拖著地,總是離開之後又放下來。後來我喜歡穿大一點的鞋,所以一旦離開地面的高度較大在放下來的時候,就會有撞擊的聲音。那種鞋子跟地面敲撞的聲音在圖書館裡頭特別明顯,但是我就是喜歡。
我似乎在穿著鞋子的時候,沒辦法做到無聲無息的來去自如這一件事情。那似乎也沒太大的意義。
沒有意義的事情還有和他的相處越來越不可思議的沒辦法繼續下去的詭異。沒辦法的原因是在最近浮現的越來越大,我想到之前也有這麼一次但沒有如同這次般。他的身上,似乎有種我沒有辦法認同但是可以理解的行事作風存在,那不是憑空出現,是之前不知怎麼的都會視而不見。
這已經不是我打不打分數扣不扣分的問題。
如同張蕙菁的告別:
白天的事很遠了,無論那天我曾努力地良善,還是得罪了人,這時已經沒有了情緒,只是久久地醒著,不知幾點鐘。感覺自己好像更接近了什麼,只因明白它是如此的遙遠。
有時我寫到關於身邊的一些人。他們活著,吸收這個城市的廢棄,對我笑,跟我說話,轉身離開,在下秒鐘的世界裡變成我不認識的人。總是要在一段時間之後,我才明白。當初寫他們,就已經開始對他們告別。
而我,早寫了他。這一次我清晰的意識到這一件事情有如慢動作的進行,我在故事尚未講完之前就迫不及待的離開了,頭也不回的沒停下,發出我喜歡的足音。
發生的條件出現在他跟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