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S:
最後決定這樣寫交換日記,麻煩你加減看了。
──
如果可以,我想這樣。不要口水回應於是當沒看見;發現對方住在冥王星語言不通所以不予理會,大概就是這類的事情。可是我也確切知道自己非常鄉愿,我沒有魄力說不理就直接劃線隔離,偶而還是會徒勞的試圖簡短距離。即使最近寫了一篇「友?」,但是當事者看了也不知道我在說他(們),這樣其實寫了也沒意義。直白的溝通,就算面對面的談對方也無法理解我想表達的。越來越絕望,發現對方無法理解我,而我也無法理解對方。
鴻溝日漸形成,對方尚未察覺,我卻覺得距離遙遠。我慌張,因為怕被隔離,被放到圈圈外。但是,進到圈圈裡又如何?我清楚明白那不是我的圈圈,就像榴槤不是我的食物一樣。儘管嚐試簡短距離,卻發現鴻溝,一萬里跟一千里有差嗎?摔下去一樣掛點回老家。所以隔離是遲早的事,只是主客易位。在多次徒勞之後,遲早會這些人遠遠的,碰都不碰。
我懂你說的不同星球概念,只是要徹底相信他永遠只會逼近不會到達,感覺有點悲哀。或許有天會突然涼掉,然後就真的碰都不碰。至少現在我已經開始使用一些狀聲詞,來回應我不想理會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回應了。
──
延續上小段「碰都不碰」的概念。
這可以解釋成我有精神上的潔癖,或者歸咎於天秤的正義感作祟。我見不得朋友有任何不軌。欺瞞、傷害、輕視、怠慢,如果真是朋友,這些行為該如何解釋?超級損友?人性是醜惡的,我支持人性本惡學說。我認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遇上踩著朋友的肩膀(或頭頂)往上爬的這類朋友,只能說自己笨。再有第二次就無藥可救了。
一點也不想做濫好人,我想做壞人。我一點一點的變壞,雖然變了這麼久還是很像濫好人,但是我確切知道自己在變化。至少一年前的自己說了抱歉還會愧疚一陣子的。與其讓你傷害我,不如先跟你劃清界線,碰都不碰。這樣當有一天發現對方很糟糕的時候,才不會失望。──
讀了你的交換日記:「未來阿未來,請你多多指教了。」
你的大學時代很充實阿,起步早總是比較好的。相較之下,我就散漫很多,根本就是一攤濫泥。在學會就是混,在班上就是吃喝玩樂,喔耶。到底我的大學時代做了什麼,而現在的我又有什麼成就?一切都是零,乾淨爽快的零。很怕自己到三十歲還是一個小助理,更怕自己墮落到甘願做小助理一輩子。該設停損點,總不能這樣貪圖高薪,就一直霸著這個位子。現階段比同學領的多,兩三年後就完全不一樣了。
一輩子這樣渾渾噩噩也不是辦法。公務員,不會像矇上景美混到淡江這麼簡單。這樣天天讓家人擔心也不是辦法。
不曉得有沒有跟你說過,我被二一過。談判檢討會那天,剛好家裡收到成績單。老爹直接殺到淡水,在商管一樓找到我,只說了一句話:「你自己好好看著辦。」那時候心情真的是空的,連哭都哭不出來。可以百分百接收到老爹的失望,按他的想法,我應該會拋下社團直接跟他一起回家,但我沒有。於是老爹更失望,但檢討會也沒好好開,心都空了。
反正我就是這樣子。除了一開始自暴自棄的這樣想,後來慢慢接受這樣的想法。與其自責,不如就現有基礎好好打拼。否則,山不轉路轉,總有出路的。這樣說,不曉得有沒有讓你感覺好一點。總之,還沒放榜,專心準備期中考吧。
──
「交換日記:懶洋洋。」其實有很大的試探的意味。
如果我寫不出東西了,是不是交換日記就這麼停住了?如果你的交換日記我看不懂,那還算交換日記嗎?如果流於形式,是不是就乾脆不要寫了?
很怕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是雜碎。就像談論天氣那樣可有可無。於是寫一堆有的沒的落落長,跟寫一篇短短不到一兩百字的東西,應該是沒有差別的。
這心態大概跟寫暑假作業一樣。因為寫不出來所以亂亂寫蒙混過關。亂七八糟。
──
關於時時刻刻觀後感,其實由於時間緊迫,匆忙看了一遍,有很多地方看不懂。原想下次有機會再租一次多看幾遍,可是這片子好像太過憂鬱,觀看之前要先做心理建設,不然心情會很down。
總歸是個悲劇。這部片子給我感覺有些重量,整個灰色基調參和著藍或黑的色彩,很壓抑。從一些網路評論得知,好像每個要角的場景基調顏色都不一樣,有著不同的意義,這我沒仔細注意到。
文人都是善於思考而固執己見的,當確定了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夠撼動。而那些多樣化思緒是怎樣竄進他們腦袋裡,無解。然後過程中如何咀嚼發酵、如何化為產出,接著形成大眾看到的形體。作家跟精神異常有沒有關聯?會不會就只是把腦中的聲音化為文字就能成個作家?而那些搞不清楚自己是書中主人翁還活在現實世界的,很可能會被當作精神病患。
沉悶的片子。不敢多看,怕看多了,心情變糟。
- Apr 15 Sat 2006 15:32
<轉>交換日記:雜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