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0978



「你還能愛嗎??」

這麼一個突如其來的疑問,在心底響起,我竟不知道應該怎樣回答。

打趣也好,不是也罷,我成了真的沒辦法給出一個能或不能的答案。原因當然有很多,只不過是不會同身邊的人談及的。

我拒絕把談連愛直接和愛上一個人這兩件事情畫上等號。

交往不一定會愛上對方,結婚也是,倘明言若沒有喜歡又怎麼會和對方在一起,不過我指的已經不單單是喜歡,而是更深的那種,會痛的翻滾的那種,會痛到說不出話的那種。

是否我仍沉浸在過去往事的傷心當中??是否我一直要求獨立,所以可以連同戀愛一起捨去??讓我就這樣一直一個人很久,雖然我也沒有很長的時間有過兩個人踏實的在一起過的日子。

也許,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所在。

曾提寧缺勿濫/寧爛勿缺的兩相辯證關係,在跟朋友的討論之下,似乎到最後成個人選擇而沒有了答案。那麼其實我早就明白,我是偏向前者的自我要求者。

他說,只是談個戀愛,何必這麼計較,真想談,就得主動積極認識。他更會說,你並不差,比起他看過的其他人,我的條件也不錯,諸如此類的建議。最後這些都會化作一個疑問:你怎麼會沒有??然後指向我。

才發現,自己是那種面對感情,人與人之間的友情、親情、愛情,往往都是相當退化的那一類人。更嚴格的來說,不是冷感就是極度渴望。

肉體包裹著靈魂的我,也會傷心難過,只不過不願意在旁人的面前,將脆弱的一面表現出來。搜尋回憶,最鮮明的一次為了感情的事情落淚,彷彿是好久遠,上一世紀的事情。依然掛念著對方,那也只不過是一種懷念。

懷念著曾經瘋狂有著投注對象的自己,有一個那樣的人,讓我嘗到酸甜苦辣,等電話,等簡訊,等電子郵件……各種甜苦交雜的,等待。

江蕙詮釋台語歌:遙遠的等待,是這樣唱的。

「我等你等你倒返來 漸漸等甲欲變成無奈
雖然愛你心情原在 但是等待像斷崖
思念是遙遠的境界 若無信心等無路來
一旦情愛看無未來 有結局 無結局 無愛等待

我等你等你倒返來 漸漸等甲已經無熟識
雖然猶原為你關懷 但是鬱卒誰人知
分開在遙遠的世界 若是秤心等無路來
嘸願擱再繼續亂猜 就準煞 就看破 無愛等待」(作詞:武雄 作曲:鄭華娟)

在當時,那樣的意境我以為是描寫的貼切的入了骨。

然後呢??那些是往事,不可追憶,問題問的是現在。

在我離開了那樣的環境,心中所想的多數都不再這類的問題上打轉了。甚至目前所用的心力也沒有刻意放在那上頭去努力,去嘗試。反道將自己一股腦的丟到「社會」這環境當中,讓自己開始看見,接觸到完全不同於我的人。計畫盤算著自己的未來,感情的部份,則完全的隨緣開展。

記得一個作家約莫是這樣寫到:倘若一個人在這方面別無所求,套一句我自己的話,作為一種積極的放棄,那麼很高的機率是注定單身了。

後來,我沒讓更多人清楚我的事,因為我發現沒有必要。不願花時間再向人解釋,不願再花時間去使別人來理解那些連同我都沒有答案的問題。這裡是一個將愛當做收視率在販售的島,我的愛很有可能被扭曲的程度是如此的大。

直到現在,我也還在想,還能愛嗎??

其實一開始也只不過在問自己,流淚是什麼時候的事,開始找著回憶裡那一個流淚資料庫。在龐大神秘的系統當中,先後蹦跳出來的檔案卻沒有時間先後,以一種我步知道規則的方式出現。接著是跳到了「愛」。

思及一些陳舊,不再簇新的人,對我他們現下的生活狀況也不知道,沒有更新,封存了起來。

是否關於在我身上,面對他們所產生的那種情感能量,也一併隨著檔案的完結封存而凍結不再開啟。在冰天雪地裡的發電廠,因為沒人進駐而埋在漫天風雪當中,沒有運作,宛如不存在一般。

然後呢??我所能給的答案是什麼??這是申論題,作答時間不拘,可以call-out,也可以接受call-in,只不過沒有刪去法可供選擇。但經過這麼久,依然是沒有標準答案。

也許愛不能夠被提問,沒有辦法被回答,只能被感受,是一種存在。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F0959



到底是哪個時候,變成一個傾聽者的角色,然後越益沉默。

那些未曾被參與的過去不再經常的向他人口頭提起,走過一遭後,用著誠實的心情面對自己的失敗成功,娓娓道來心情,倘若你是明眼人,不用我口沫橫飛的說了好多,便能有所領會在心頭點滴。

1982,這年出生的我,也同樣認識不少大我一歲小我一歲的朋友,在表達上,後天的養成便讓我習慣於自言自語似的書寫,與旁的人有所區隔了起來。也許會有人以為那是因為口語上表達有所缺憾,所以轉向書寫一法。不過,至今在口語表達上所接受到的讚美多過於要改進,應該也不是那樣。

我在小黛那邊看到這樣一段話:

「人要意識到自己的改變,從一些真實的事件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如同坐在對面,我看著自己與他說起孩子教養的問題,聽著自己說出的話,那種語言背後的體認,幾乎不是以前我所認識的我,那麼,這可以叫做經過了嗎?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經常在替置轉換,生嫩的人歷經了挫折,而扶正,而再講出對那個失敗的感官,顯然的,你會感覺,他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那個 人,而一樣的人站在自己的面前說著相同的話,因為我們已經對自己有所信賴,知道的事情也不是靠知識與感官而來,都是自己的親身體會,於是,我們看到的那個 變,就是自己,而那個不變的對方,倒是令人無言以對。」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F0955



難懂的意義,拗口的書寫,彆扭的自己

曾經在白話文一文中提及我的書寫,又聽見幾位說的:我的書寫在遣詞用字上,書寫的意涵在理解上,或許,或許多少有些不好進入的障礙存在。若書寫的我是另一種真實的自己,那麼我認為「他」是彆扭、執拗、難訴的。

不知那是否可稱為一種風格,至少我可以說,字數多是其中之一的特色。不過,那是在有個概念或感想真的想說完,所以便一口氣談了很多,書寫也許多。

曾經有一段時間,一篇文章是好幾本書的感想、抄寫,好幾天累積的書寫所構成的結晶,往往那都令我相當的滿意。

現下時間少了,便沒有花工夫繼續那樣的作法,純粹提煉腦中現存的想法。也許好些篇都只不過是斷斷續續提著相同的事情。那或許像老太婆的裹腳布,沒什麼人會想看,但我仍不斷持續著。

孫梓評在的序當中寫到:「時間層中的舊事,在成長之後,還不願意放棄,世界的異端,在回到原點之後,還要一再地想起。身體底的意志,是否也在不覺中叛離著我?他人與我之間,有什麼可說或不可說?這些點線面之間的情事,始終困惑我生活的截面,所以我行走的片刻,會遇見網,龐大之網將我半路攔截,要我提筆書寫。」

生活是書寫的來源,我的生活未曾止歇,時間對待我如同眾生一樣的流逝,沒有特別,於是我得以把話繼續說下去,談著一個又一個可能只有我才懂得故事、寓言。

面對已逝的青春時光,一再回顧之時,也總是有不同的關點,不忍心將他一筆勾銷,一言難盡,一蹋糊塗,反此種種,都像是小小斷代回顧中的召喚,喚他們到我耳邊,給我可聆聽的線索與資訊,我任由這些那些閃逝、發光。

這裡是我的地方,我對自己的認識以及旁的人對我的知悉----我並非普普通通的人---那或許間接解釋了這個標題。我是個想很多甚至可以說想太多的人,無論是天馬行空,或者對事質疑,還是好奇心重,或者單純多慮……等。

於是往往我想表達的是抽象的「感覺」,也許我就花費氣力在描述上,也許我自己為那是頗為直白或另類的,但旁的人或許不那麼的認同。

但,那就是我。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F0711




其實這幾天有個重點,我遲遲沒有寫出來,是因為不知道應該怎樣命名才好,就先稱呼為「改變」吧。

改變悄悄的染上身,非得要和旁的人或過去的自己做比較,才能有所明白。但改變已成既定事實,無法再行改變。

這一次去到台北,總結是有一點點小小失望。總的來說並沒有什麼交談,已經無法從部落格當中得到其他額外的訊息,我們的見面卻沒什麼交換。唱了好些歌,全部的人都聚在一起,相較於第二天我跟朋友吃飯,兩相對比之下感到更重的變遷。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很驚訝於我的文章、文字數量,當他看了我的網誌之後。另外的他,借去了我的成功筆記本,訝異於我哪來這麼多時間可以書寫密密麻麻的文字在裡頭。

有個念頭不經意的竄進腦中,我開始想要知道,是從什麼時候便不斷的有如上癮般的書寫記錄著生活的點滴,明明更久以前是沒有這般的習慣。

是否是因為長期以來過度壓抑自己,太長,太久,找不到適當表達自己的方式;是否因為無人可說,無人可分享,所以才會將腦子裡那些閃現而過的想法捕捉,進行錄製。

提過,我最討厭別人說我想太多,無論是有沒有涵括其他種的情緒在裡頭,但是我認為那是一種「我拒絕」。當我很想跟你說些什麼的時候,往往最後的結論是一句「你想太多」,往往惹的我內心一股腦火。

於是,我便不喜歡在同旁的人說些什麼內心話。

有些朋友,我知道他們是好意的,聽完我說的東西,也能夠聽的進去,或許他們也很開心我會跟他們分享。一開始,我是開心的,因為能夠雙方面的去進行溝通以及了解,那可以使的我透由別人來更了解自己;不過,後來我覺得那太麻煩別人,而且也不是那麼多事情旁的人可以理解。

於是我同自己說話。

是的,我意識如果想法沒有被儘快的記下,便可能會消逝在下一秒鐘,我不願見到那種事情的發生。我曾寫過不得不寫網誌的十個理由,也許到最後可以濃縮成為「自己和自己交心」這簡短的幾個字。

和自己交心,是因為透過自己對自己的閱讀,能夠去檢查出沒有辦法輕易查覺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嚴格來說,我自己的網誌不是和別人交心的,要理解別人,需要去閱讀別人的文字,旁人的文章,去進到對方的世界裡頭。

雲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日境



我有一種很難處理的擁有物,是突然間湧現,讓我開心之餘延伸的問題是:「這下我應該如何回應,接下去呢??」

先是國小同學的熱情令我驚嚇,不時會以為,過一陣子之後,不一定他就會突然失了連絡。因為太不真切。另外就是入伍前朋友捎來的問候,以及關懷的舉動。幾位友人寄予關心以及加油,在入伍前,令我頗為感動。沒有與我話別的友人,我也不因此感到怨嘆,只不過發現我又誤會一件事:自以為做人失敗才對。

現下收到的卻突現相反的事實,令我頗感訝異。在我以為,變得相較以前冷淡而自持較多的現在,應該會失去很多朋友的關心,不過許多友人也願意花時間在我身上,有點受寵若驚,這真的很難形容。我想到一句話:「渴望,必先相信我是不足的。」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跨越



很開心你提及:有些話,大約只能拿你當作傾訴的對象。交換日記,對你來說是一個好的影響,那麼我就開心了。無論我們實際上有沒有完全的回應到對方的問題,來來往往之間,我以為那就是另外一種真實,就同人生是一樣。

有時候在人生旅途裡會遇到一些問題,是教科書上沒有教的,別人很少會告訴我們的,卻在踏進人生戰場中必然會面對到的挑戰。這們年輕的我們,沒有太多的武器或者游刃有餘的招架方式,只能儘可能的使出最笨拙的方法回應問題。或許在那當下沒得到理想的解決方式,但事後回想,反正都以另種真實完成了。

成了過去,也就那樣。這大抵就是我對於你所提,目前在職場你的選擇所做出的回應。

我沒打算深入的討論「抗壓性」這三個字,我的相關疑問。你心有定見那就順從你的心,這樣才會是你的,無論好壞。這也是一直以來我的標準,所以我常受不了別人將自己的標準朝我的身上套,某些時候,人可以一概論之,更多時候,是需要視不同情況的。

不過也就是有這樣形形色色的人,才有了分別。

這麼說也許很假,或者太官話。一樣米養百樣人,有好就有壞,於是人性的美善與腐化也是同此反射呈現,在我們這一趟人生旅途上。倘若一路上都遇見良善者,能否擔保我們是這樣自知而自足嗎??

也許變成了那種一昧向旁的人不斷索著各式各樣的關係,不懂「饜足」兩字怎生寫,不明「互相」是什麼;會不會這一路若沒有遇見那樣的人,我們就變成那樣了??也就是因為我們遇見了,所以便不肯也不讓自己成為如此。

我是這樣以為的。

當你不能改變懷境,就改變自己;當你不改變自己,就改變心情。別總望向糟的那一面,對我,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別讓全部滲到全部人生去了。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不讓愛情的不順遂滲到我的人生裡頭。依然要開開心心過日子。

也許我這個沒就業的人,說的話沒什麼參考價值,況且說的簡單做的難,你聽聽就好。

你猜想著,當兵會不會對我造成影響,令我性情大變??我答:應該不會,因人而異。

當我再度想起這個問題,我以為回答的太果斷,不應該這麼早下結論,也許我真的遇到很刁的長官,苦日子要持續到退伍才結束。那麼有可能你所欣賞的伶牙俐齒的我,變成沉默寡言。或許有可能我身形變壯,以為賺錢為先,就放棄考試的想法,準備一退伍就踏入社會的染缸。

染到後來,身上五顏六色的,卻說不出個特色來了。

最後提一個也跟「交換日記」本身相關的問題。

有些友人,常常分不清楚到底哪一篇交換日記是我寫的,那一些是你寫的。這一點倒是令我頗為詫異,當我看到你提到:大部分的人看到標題是交換日記,就不會點進來看。我心裡面想到的問題也是如此,會不會旁的人看到我放的標題是交換日記系列,就不會看了呢??

只可惜我無從調查起這一件事情。

有時候我以為看交換日記,比看我的日常文章來的有趣,因為我們是有來有往,有紀錄的在嘗試對話著。範圍雖然是不拘,但也沒到天馬行空摸不著頭緒。我就會想到我某一些散文的沒頭沒尾,才比較有可能是閱讀上的障礙。

後來我仔細的比較起來,身旁的朋友跟我的網誌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書寫的方式。他們那樣寫的方式我也會,可是我這樣寫的方式,他們多數是不會那樣。如果要用一個較為恰當的方式,就是他們像是把日記放到網路上,行文內容多數還是跟「實際」的生活有關。

例如就是聚會的感想,例如就是職場遇到的事情,例如就是去了哪裡玩。

就算是我寫聚會,我也不是多描述聚會當時發生的事情。我通常不是說去吃什麼,有多好吃,這樣日記似的描述。我的重點通常是在於誰又說了什麼話,誰的生活有什麼問題在聚會中提到,誰的個性上有什麼轉變。

我的重點通常都是在這種事情上頭,不是那麼的輕鬆,甚至有點過分嚴肅的剖析討論著。他們若是日記體,我就真的較偏向散文體。

這是我自以為的,不知道這樣的譬喻是否恰當。不知道我想要表達那兩者之間的差異,你是否有感受到。

而結論就是,那就是一種差異。

造成也許看文章的人頗多,但是回應的人少。因為看完散文般的網誌後,心裡也許有一種想法或感觸,卻沒能可以好好表達。若是看完別人去吃什麼、去哪裡玩,我們就可以回應以我想去,或者是看起來真的很不錯之類的。

這或許就可以回答我自己長久以來的疑惑了。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