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0959

到底是哪個時候,變成一個傾聽者的角色,然後越益沉默。

那些未曾被參與的過去不再經常的向他人口頭提起,走過一遭後,用著誠實的心情面對自己的失敗成功,娓娓道來心情,倘若你是明眼人,不用我口沫橫飛的說了好多,便能有所領會在心頭點滴。

1982,這年出生的我,也同樣認識不少大我一歲小我一歲的朋友,在表達上,後天的養成便讓我習慣於自言自語似的書寫,與旁的人有所區隔了起來。也許會有人以為那是因為口語上表達有所缺憾,所以轉向書寫一法。不過,至今在口語表達上所接受到的讚美多過於要改進,應該也不是那樣。

我在小黛那邊看到這樣一段話:

「人要意識到自己的改變,從一些真實的事件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如同坐在對面,我看著自己與他說起孩子教養的問題,聽著自己說出的話,那種語言背後的體認,幾乎不是以前我所認識的我,那麼,這可以叫做經過了嗎?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經常在替置轉換,生嫩的人歷經了挫折,而扶正,而再講出對那個失敗的感官,顯然的,你會感覺,他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那個 人,而一樣的人站在自己的面前說著相同的話,因為我們已經對自己有所信賴,知道的事情也不是靠知識與感官而來,都是自己的親身體會,於是,我們看到的那個 變,就是自己,而那個不變的對方,倒是令人無言以對。」
將高中的美好,國中的懵懂,大學的蜿蜒,一一的記下,分類歸納到舊時光的抽屜當中,以供未來取閱反覆聆聽自己之用。愈來愈少同旁的人提及,是否意味自己深後那個漆黑的明顯的影子,也漸漸淡去了,存在感依然而已。

你和我說起那些種種,怨懟、不甘,走不出胡同,繞不出街巷,在你自己的猶豫踟躕不決當中,消磨自己的情緒。除了鼓勵、開導之外,傾聽再傾聽,這一些多過於你們從我這探知理解的。

會不會,那天我徹底的變化,你才理解早在一來一往之間,變成單向道。由你那的訊息不斷遞送,卻遺忘了好久沒收到我的回應,有意義的回應。而不單單只是「嗯」、「怎麼會這樣……」所組成的發語。

並非我害怕被遺忘,害怕這樣的模式,而是另依種無以名狀的疑惑---這一切是如何發生、從何時發生、又會朝著什麼方向而去??

什麼時候面對著你們,覺得自己的生活平淡無趣的很,你們想要探問什麼新鮮有趣的,我用力想著,通常盡是些極為家常的瑣事,便覺得可以省略沒什麼好說了。
「最近過的怎樣!?」

「還ok囉。」

「當兵一切還好吧!?沒有被欺負吧!?」

「嗯,沒有什麼大問題,就跟大家都一樣。」

「嗯嗯。」

我們就此沉默中斷了交談。

並非我沒有情緒起伏,有時興高采烈的想說些什麼,但時機卻是不對,也沒有電話,於是在興頭一過,新鮮強烈的分享慾望便如退潮,而且退的老遠。

嚴格來說,多少仍活絡的交談的是CB或外星人,一個是透過電話一個是透過部落格。這個嚴格來說,是我主動遞送出去的管道其實就屬這兩者。

以前會和熊說的,也已經很少說,甚至不說。會和文智談的,也已經很少談,甚至不談。甚或不明白要跟楓姐說什麼,也沒什麼機會可以長聊。

這麼說起來是我自閉了嗎??我在搞消失嗎??我心情不好嗎??

我側頭仔細想想,答案是以上皆非。

那日北上,我問他,你所觀察到我的改變是什麼,要仔細的說。細節是什麼我已經不清楚,模糊的很,但是他有說到一些核心,也是事實的存在。

當我不再需要扮演六個人當中的平衡點,我便做回那個實際上頗為故我的自己。依然不喜歡和情侶混在一起,覺得自己是強力的電燈泡,更不喜歡被問及為什麼不交,要不要幫我介紹的問題。每個人都有其應該自立的部份,於是不願再當多是嘮叨的人,任其自由發展,遇到困難就學著自己先解決看看吧!

回到久違的故鄉,唸書的五年間不是不曾回來過,卻變了很多,倘言「睽違」也太過。不過生份疏離的感觸卻是明顯存在,加上沒多久跑去當兵,之後來又受訓有的沒有的,多數時間還是留在部隊,扣除這些才是我待在台中的日子。

打算找回在這裡的親暱,至少找到新的平衡點。於是將注意力以及重心放在這,放在自己,放在家裡。

其他的,已經較為次之了。並非不關心,而是現在的我無論在空間以及時間上都屬一種遠水救不了近火,鞭長莫及的無能為力。

若你說:你只要負責傾聽就好了。那麼不就回答了最開始的疑惑了嗎??又或許你自己可以找到其他的協助者,以及願意而且更有時間更有力傾聽你的人。那麼我便轉換成為一個用心傾聽從過去到現在,以及未來的自己的人。

孜孜不倦像個每日要大小考不斷、每天要寫好多字算好多習題的準考生一般,頻繁的動著筆,獨白式的自我對話,讓自己與自己的關係維持一種圓滿而合諧,我也能夠一直正向下去,類似像信仰般的依附。

「對自己的信念」---約莫如是吧!?

有心也用心關心著我的友人,由衷伴著感動感激之心。不過我們早在一年多前就畢業,每個人行上不同的路子,抱著不同的想法與夢想,擁有相異(或許部份相似)的目標。不過要如同以前那邊扶持必然是難上加難的。

而且,那樣的標準也不再合理。

同我擦身,甚我有興同遊一段旅途的你們,每個都各有特色,都很有想法。我是這般相信----各都會擁有一片天空可供翱翔,有其領域在那發光發熱。我在聽聞之時,為你喝采。

「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陳之藩)。謝謝在我低潮難過時陪伴我、幫助我,替我打氣的諸位友人,同時也學習到自己要主動去面對解決問題。是你們讓我知道這一點,做就對了。

現在,各自擁有不同生活的我們,努力著沒使情分散去,那就在好不過了;無須強迫強調同以前那般貼近、靠近,只要別忘了同理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儘管以上這些聽起來就像是台灣政客喜歡呼的空泛口號(聽起來虛偽),但我是這般認為。

這文章當中有回復到從前的書寫習慣,我很想直言我在某些段落是對誰所說,意有所指,但想想還是將之刪去,成為沒有特定指涉目標的書寫。

一直自以為平凡的很,不過在別人一直提醒之下,我修正這樣的想法;不過沒有到自命不凡,自以為是的地步。昨日種備有我意的沉默蔓草給掩蓋,只留予自己隨意/有意的書寫當中被頻頻召喚,再度現身。

作為一個結論,最大的改變應該是:其實最大、最多的聆聽以及被聆聽的角色,是我自己,別無他人了。

最後的最後,張維中在暌違六年的散文集<不是太堅強>的後記寫:

「我恍然大悟,我以為不增添他人麻煩是一種體貼,但對於某些人來說,竟可能使對方失去一種成就感---為別人解決麻煩的成就感。同時我也領悟,為了不想製造他人困擾而顯現出的風平浪靜,最後卻有可能讓自己沉下去。」

這一段話讓我感觸相當深,我自知很有可能是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在前頭很感念那些始終惦記著我的友人們,容納我需要距離的個性。

後記裡頭寫的,我也會記得。

「或許,做一個最自然的自己最為重要。可以繼續去體貼別人,但也不再為了對方的舒服,卻默默嚥下自己的無助、委屈、混亂甚至憤怒,才是有益健康的。」


註:文章同步在 No One Else 更新。目前那邊是主打,這裡暫時顧不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