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事事的美好


無所事事的美好//攝影展。台中 日嚐

「命運必須安排讓你獨立的地步,你終於將要明白,失去保護後的你也可以很強大,也可以在獨立中找到樂趣。沒人可依賴的感覺縱然孤獨,但同事、朋友圈反而因此擴大,你不是沒了依靠,反而有更多人工你相互取暖,也才能在健康的互聯之下,建立健康的自我。」 By 2011唐立淇 星座運勢大解析。

相當要好的朋友在台中日嚐舉辦了生平第一場攝影展,主題是「無所事事的美好」。

他引用我借他的書「濫情者」中的一段文字作為策展的由來,一個儀式。文字是這樣寫的:「由於欠缺一個適當的告別儀式,過去始終沒有正式結束,現在就不能好好開始,於是也就看不見未來。」

展場他放了一本留言本,前言感謝的部份提及我,概念協助。我還記得剛離職沒多久,我跟他一起坐在勤美誠品綠園道外,對他提我去「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的電影觀後感,義大利人對來自美國的女主角提及:無所事事的美好。

我對朋友說,他是無所事事的美好的實踐者,而我,向來庸庸碌碌的給自己找麻煩,閒不下來,像這樣閒下來的時間,反而顯得無所適從。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看顧著 什麼



他說:你要變成台北人了!

我苦笑著。心想:不就是到台北來生活嗎?

星期五下班與A一同前往行天宮拜拜,也順道給師姊收收驚;看見大排長龍的人潮(好幾線道),難怪有人提:台灣人愛排隊,這件事還真不假,就看這幾道長長的人龍。朋友說沒有不排的理由,那麼就順道收個驚吧,希望接下來的日子都能夠平順。

同朋友在附近的小店點了個赤肉麵、豬肝麵、蚵仔煎,接著轉往附近的咖啡館坐下來聊聊近況,就像是以前那樣。約莫快十點,揮手道別,我往這頭,她往那頭。回到家中整理一下資料,將修改過的稿件寄給客戶,收拾整理房間,因為隔天一早還得搭車回台中扛行李回台北。

接到比我早到台北來一個月餘的朋友的電話,好一陣子沒有他的消息原來是他北上工作一陣子,目前暫住朋友家。他在電話那頭說著前些時候因為工作狀況不佳不好意思跟熟人講,目前生活上仍有不穩定,得知我目前也北上工作直呼太好了,要我找時間陪他出來晃晃解悶。同他說目前才剛報到沒多久,工作環境還陌生,等過一陣子,定會找時間聚聚。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retro



不是懺情。

很多人向我提問,問題雜沓而至,原以為回答了一兩個之後就沒事了,可是問題還是接踵而來。

為什麼要離職?
接下來的打算是什麼?
為什麼休息要休這麼久?
為什麼不留在台中工作?
為什麼不交女朋友?
為什麼要到台北工作?
為什麼要住在三重?
為什麼當時要去補習班上班?

我很想要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多為什麼?

他們覺得我離職的原因是假的,我說:想要換個不同的業態、不同的產業,不想要被困住。我並沒有意願在目前的行業裡升遷,也不會從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只有困頓感以及疲倦感,既然如此,為什麼要繼續?

我總是納悶,那些說領到年終就要離職的人,為什麼說了這麼多還依然在現在的工作崗位上?

我總是納悶,那些瘋狂抱怨、批評公司的制度及相關種種的,為什麼不想辦法爬到高位改變它,不然就繼續忍受,倘若無法忍受為什麼不能夠一走了之?

他們也會告訴我很多的為什麼,為什麼不能走,為什麼不能夠改變,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我只是不想要忍受,我以為我暫時不顧一切,在我尚未30之前。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For (four) Light



下班就宅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

沒有拖鞋完全不想去附近晃晃,即使外頭熱鬧的鑼鼓喧天喊著凍蒜凍蒜都與我無關。出捷運站聽到小姐喊:「39元麵包兩個60元,只有今天歐」就不受控制的買了核桃跟焦糖草莓口味當做明天早餐,這不是搶錢主婦們最愛做的事情嗎?。本日最怨恨是一早下雨得先冒雨衝去小七買傘再風風雨雨的去搭捷運,完全反方向。

一切從簡。

漱口杯是杯樂的700cc塑膠杯拆掉封口,洗髮精是品x宣言的試用品,名稱是髮無結(但我頭髮短不會打結)。冰箱上是昨晚只吃一個就嫌麻煩的一袋菱角,還是想不出辦法應該怎樣吃才不會掉的全身都是菱角肉。裝傻似的依然不想買隨袋徵收的垃圾袋,硬是沒看見隔壁冥紙行有打廣告:垃圾袋指定商店,原來垃圾袋都要指定。今天在車站附近買了一袋40塊的泡菜油飯,販售的婦人手腳俐落的問我你要大還是小,我吞了吞口水說大包,這是北上第四天第一次吃到米飯,入口的那剎那就覺得幸福,我承諾自己每個禮拜一定要買一次,直到我膩了為止。

歐,這是我的人生。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林俊傑的新專輯首波主打歌「她說」,前奏的鋼琴聲一進來,就征服了我。對我來說,很久沒能這樣感受到這般感動的滋味,不過這是首唱給失戀女子的歌曲。

我喜歡看的blog總是喜歡提around 30男人的insight,我無法理解那樣的insight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我倒是比較貼近某種都會女子的靈性。這算不算一種不要臉的往臉上貼金呢?過去我聽辛曉琪唱:我也會愛上別人的、領悟、承認.....我總久久不能自己,這算不算是一種證明?

姑且不論置入性行銷的事情,JJ在MV後面說著:「如果有人問我,想做出什麼樣的音樂,那我會這樣說,我希望可以寫出這樣的歌,譬如有一天,在半夜的便利商店,有個女生走進來,她剛失戀了,心情很差,然後她從店裡的廣播節目聽到一首歌,那首歌剛好說中她的心情,讓她覺得自己不是寂寞的一個人,有人聽見她心裡的聲音,我想寫的就是這樣的歌。」

如果可以我想跟JJ說,我不是失戀的那個女生,也不是在半夜的便利商店,我在早上九點多前往辦公室途中的捷運上聽這首「她說」,很想要不顧一切大聲的唱:今後不再怕天明,我想只是害怕清醒。

是阿,情在不能醒,裝睡的人最難叫醒,而戀愛夢最令人不願意醒來。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Lost in Translation



又是一個翻譯跟電影內容不符的例子,片名「Lost in Translation」,不知怎麼的,中文名稱是:愛情不用翻譯。

電影談最多的卻不是愛情,是關係裡頭的「寂寞」。對於身處異國的男女主角而言,這是一個於他們並不等身大的世界,環繞著他們的是陌生的語言文字、不同的生活習慣(像是需要自己動手的涮涮鍋),寂寞如影隨形,無論是醒著還是睡著。日本的代表的卡漫「多拉A夢」用放大燈一照,那寂寞迅速的膨脹又膨脹,籠罩著男人與女人。

男人是結婚二十多年,發現自己不再被妻子及小孩需要的比爾墨瑞,女人是剛畢業沒多久、結婚兩年對於未來茫茫無所適從的史嘉蕾喬韓森。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戀愛是種邪教



(前面廢話很多,請稍微有一點點耐心)

最近喜歡上超視的節目「非關命運」,于美人主持。

這個節目請到六到七位的生活觀察家,一~二位的特別來賓,四或五位固定老師,包括星座專家唐立淇、心理治療專家鄧惠文醫生、塔羅專家寶靈老師、九行人格學院的胡挹芬老師,每一集針對一個議題,大家討論、分享,專家提供專家的看法以及意見,彼此交流。告訴現代人應該要怎樣處理「心靈」、「精神」上,跟「現實」無法脫勾的的問題。

但我想,多數人還是比較關心:男歡女愛。

長大後才發現,人生要面對的往往不是學校教育裡所測試你的填充題、選擇題,而是最困難的申論題,往往閱卷的人也通常不只一位。要怎麼寫出自己的人生答案,因人而異,學校老師或者家中父母也無法一個個因材施教。面對這些人生的「難題」,不同的人、抱持著什麼樣的想法、用什麼方式去化解,成了這個節目的進行方式以及核心主軸。

節目不告訴你一定要如何,或者一定不如何,但透過不同的分享打開你的心胸,提供不同於你自己狹隘世界觀的想法,你怎麼想不見得別人會這麼想。成人總試圖隱藏自己的想法,透過節目裡頭的生活觀察家、特別來賓、老師,或許,多多少少可以試圖去「理解」、「同理」別人。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鄧醫師解釋到「同理」,並不是你理解對方而已,還要能夠感同身受對方的感覺。這件事情說起來簡單,可是卻很難。

常常我們會犯的毛病就是:朋友陷入一種難以自己的低潮時,用錯安慰的方式,搞的對方更生氣也讓自己顯得更無能為力。但是,倘若我們也曾經走過那樣的低潮,我們或許能夠同理對方現在處的地獄;可是難過有千千百種,自己所經歷的也沒那麼多,要能夠做到「同理」也就顯得更加困難。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