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不小心逾越現世,尤其是最近。
總是不知道要怎樣跟別人說明這一些東西,或者是別人也發現了,於是我們之間橫亙著很大並且沒有辦法交流的裂縫。就像是我說的,我一腳踏在縫隙之中,一腳在外面。最近我時常的感受到如此。
我讀完了帶著鮭魚去旅行以及流浪在海綿城市,開始讀起了閱讀的故事,裡頭剛好寫到:
一去不返的最美麗陷阱
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柏拉圖其實也不算說錯,對一個熱切的,重度的閱讀者而言,這是相當可能成立的---有這麼多背反於眼前世界的更美好世界時時召喚著你,這是閱讀終極性的溫柔不祥,它預告了另一種型態、另一種意義的閱讀中止,或更正確的說,預告了我們兩腳站立於實存世界的閱讀中止。
真的,某個更好世界的察知、尋求到持續獲尋到並會心了解,剛開始總是讓人興奮不已的,這通常也是閱讀者最勇猛精進的最快樂時光,遍地是寶,簡直就來不及撿拾一樣。但很快的,你會驚覺自己已走太遠,而且像童話故事裡灑麵包屑註記來時之路的傻瓜小孩,回頭才發現已經讓鳥雀給通通吃掉了,你很難在尋回有親人等吃晚餐的家了。
閱讀者越受到書籍中更好世界的誘引,相對便離開眼前的世界越遠;愈理解存放在書籍中種種更好的世界,相對變越容易看輕眼前世界的貧薄、粗陋、乏味和不義,甚至到達難以忍受的地步。而更刺激的是,閱讀者所看到病逝之為珍寶的這些更好的世界,直接了當的說,卻通常是一個一個「被擊敗」的世界---被歷史的偶然機運擊敗、被習焉不察的流俗擊敗,被人們的粗疏,懶怠,不講道理和壞品味壞程度擊敗。
他們好像越精緻,在書籍中的世界活的越欣然,就越難移植到五濁惡世的現實空氣中存活似的。於是,閱讀者等於是以兩倍的速度和眼前的世界分離,正義感和鑑賞力尤其在其中扮演推進器的角色,很容易把認真的閱讀者拋到一個被彼此不斷遠離的應然世界和實然世界報列拉扯的尷尬位置,彷彿要他要錢還要命的二選一。
也因此,不全然都是廉價的肉麻和自憐自傷,閱讀者的確會油然而生出某種孤獨感,越往深處走去就愈清楚愈具體,最終,你發現人間的語言原來是這麼簡陋不夠用,你簡直無法用現實世界的有限流通語言去描述出你真的看到的豐饒世界,更遑論說服和辯論。
我才看完三章,但是這本書處處有珍寶,實在是太有趣了。看到這一段,我忍不住一定要po上來分享,但是無奈新注音輸入法讓我挫敗。這一段出現了太多不常用的詞語使用方式,在我打字時經常性的頭上三條黑線。其實不只是這一段,到目前只的章節都是如此,我看的慢,但是很爽快。
你懂也好,你不懂也好。我想我就是那個走的太遠了,一去不復返,只不過是如此而已。
- May 08 Mon 2006 00:35
[言]一去不返的最美麗陷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