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ecome reason

知道這一本書是因為《單向街》(好看)一書。我對作者石計生一點都不熟。作者說,社會學是我專業的業餘,詩是我業餘的專業。他既是社會學家,也是詩人,同樣也身為全真道友(真是多重身份)。

此書分三大部分,心與落葉的方向,關於修道的種種;寫作者的道德,詩意的散文隨筆;成為抒情的理由,生活人間的風景。

和友人談到修行的歷練,剛好又讀此書(尤其是第一部份,心與落葉的方向),似乎冥冥之中有些微妙的關連,讓我對於靈性經驗有了不同以往了體悟。

恩,同樣也寫詩,鯨向海、楊佳嫻、孫梓評的散文集,我讀的頗開心,可是,這一本書,對我來說太「行而上」。他的用字遣詞,滿多部份太意向以及意境化,有點難以消受。不過,換個方面來看,其實是詩意的很。

我只能說,我跟詩(詩意),很不來電。

[摘]

我緊握你的手,說:即使滿目瘡痍的空間都化身無垠無邊的時間之翼,你著地的飛行,我暗夜追隨移動,這頁數飄移,風吹到哪一頁就讀哪一頁,躊躇星斗世間踏查的遺落宛若繽紛成為抒情。

開一朵柔荑
我在生命的那端等你

有目的的追尋時常會找到無限倒退的完美,生活中的偶遇可能因此讓遙遠的距離成為當下可能,或者認同的覺醒。原來傳說的浪漫,一個無數青春美殉的日光瀑泉之鄉,是為了這樣的啟迪。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張愛玲的<愛>。


「人們崇拜的是宗教德行還是神蹟??」俄國小說在杜思妥也夫斯基在其名著《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社會學家齊穆爾(G..Simmel )在其書《金錢哲學》(The Philosophy of Money)早已說明金錢所塑造的資本主義客體文化,使人在其中有如找不到座標的數字。金錢能把宗教語現實扭曲成一個「命運共同體」,當神蹟建築在金錢之上,修行進步之路從此斷絕,師徒之間只餘心理戰爭與現實的交換關係。所以即使宋七力公開宣稱自己是騙徒時,信眾仍分裂成兩派;一派當然覺得終於「迷途知返」,另一派心理交戰的結果更是兼信宋氏,這是精神分系上所謂的「強迫性的重複」(compulsory repetition)心理狀態。

「不試圖從咖啡杯底的沉澱中獲取預言並將其解開者,就不是真正的哲學。」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他隨筆中寫下了這段意義深遠但難以理解的格言。

咖啡班所顯示的是班雅明思想的配置(constellation)哲學。正因為他從來不是一個系統式的理論家,所以一些創新的概念,諸如「氛圍」(aura)、「冥合」(correspondence)、「引用」(quotation)、「收藏」(collection)、「記憶」(memory)、「寓言」(allegory)、「印象空間」(space of impression)、「辯證印象」(dialectical image)、「靜止辯證法」(dialectics at a standstill)等等,就像組成咖啡杯的形式物質元素與乘載的提神的咖啡內容一樣,可以被讀者自由組合,配置構成所理解的班雅明獨特的思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