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withe

這是一部值得好好讀的小說。

應該是傅月庵的<生涯一蠹魚>中寫到:有些作家寫生活,有些作家寫生存,厲害的作家「明寫生活」,實際上是在「描繪生存」。他舉的例子是村上春樹,我想,他所喜愛的宮本輝,也是這樣的作家。透過主角阿稔的生活,我也見識到所謂的生存,甚至最後為甚麼要建造"白色的骨佛"。

這本<白佛>,是我第一次接觸辻仁成的作品,之前他跟江國香織各寫一部< 冷靜與熱情之間 >,我把江國香織的部分看完了,卻遲遲沒有看辻仁成的冷靜與熱情之間。這一本小說的故事背景是在戰爭當中,男主角阿稔和他的妻子都擁有所謂的「既視感」,不過隨著年紀愈大,那種經驗越來越少發生。

故事裡頭,阿稔的大女兒的前世是某個巫女,類似的人格特質跟著輪回到現世來。不過他們並沒有選擇將這件事情告訴大女兒本人,而是要她好好的過她這一世。故事裡頭,主角從小大道陸陸續續接觸各式各樣的死亡,初戀情人的猝然過世、好友在戰場上犧牲,自己卻苟活下來、童年玩伴最後自殺身亡……

前些日子,爺爺過世了,我忘記到底是先看完這本書,還是先遇到喪事,最近記憶總是混淆的很。討論到死亡的問題時候,一些字句寫到自己很心中的部份,甚至是在其他小說、散文中看見類似概念,他卻寫的更加淺顯易懂。像是我們不可能踏入同一條河流兩次,以小說當中的解讀,世界,在眨眼的那瞬間便有了小小的改善,於是有所不同了。

雖然是童時玩伴,也彼此曾經有過無話不說的年紀,不過,我們畢竟不能了解對方的心思為何。阿稔的女兒就這麼問過他:

「為什麼我們會不知道別人心裡再想什麼呢??

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那麼陌生呢??每天雖然會遇到許多人,可是卻猜不透他們的想法。如果能夠知道每天擦肩而過的人們的心思,人生不就變的更好過了嗎??」


「可是不知道別人的想法不是更好嗎??因為知道對方的想法於是變得凡事都要賠小心,那不是更辛苦嗎??我反到覺得不知道,彼此都能夠獲救。」


這句話寫的我心有戚戚焉。也許正因為我們不可能懂得,所以才需要溝通。如果一開始就懂得,卻小心翼翼,卻只會造成更多的問題。某些時候,我們需要的是體諒以及「學著」設身處地,但那也僅僅是「理論上」,我們再怎樣都不可能做到。

一如我無法同理友人們的心態,他們也無法與我有心靈感應。不過,不知道之後,我到覺得我獲救了。

ps 這本書是辻仁成以他爺爺的生前故事為主幹,加上他自己的採訪考證,添補上他的想像為血肉完成的。


[摘]

自己究竟算什麼呢??有什麼必要誕生在這裡呢??為什麼得像這樣考察生死問題呢??
突然間他發現:或許終其一生的疑問就是存在的理由?絕對找不到的答案,絕對到不了的真理,不管如何煩惱也得不到安心的理解。換句話說,一開始就是沒有答案。是不是始終懷抱著「為什麼」的疑問就是生存的本質?


就在這時候,阿稔連續扎了幾下眼睛。偽什麼會眨眼呢?

他試著不隨便眨眼,直到眼睛變的乾澀難受。痛苦到最後會是什麼呢??阿稔一邊思考一邊忍耐。不眨眼的話,眼睛會壞掉嗎??不,還是說,不眨眼的話,世界會毀滅呢??

眨眼是引導人邁向死亡陰謀的暗號。眨眼的那一瞬間世界已然有了改變。因為這時世界已經做出你難以察覺的小小改善了。

阿稔思考時會不斷眨眼,毫不猶豫的眨眼。如果世界會在眨眼的瞬間裡變化的話,那他就要目不轉睛找出神明改善的地方。可是當他做出這樣的決定後,卻因每天的煩瑣雜事而逐漸忽略了。阿稔一直盯著燃燒的炭火看。陰暗的室內只有那裏火紅的燃燒著。人也會有那樣的時期,阿稔心想。然而那個時間稍縱即逝,接著像炭火燃燒殆盡的時期便會來臨。不論是誰都無法倖免。這件事對活著的人來說是一律平等的。


有句話說俱會一處。意思是說人不分貧富,原本大家都是一起的。也就是要世人超越無聊的成見、價值觀,所有人合而唯一的意思。


「原來,生要從正視死亡開始。小時候因為不知道死所以覺得很害怕,但現在不一樣了。不管活的長或短,要成全生必須要有一個死的入口。我不喜歡那些談論死亡的理論,死是超越思考,超越存在的深奧宇宙。清美說死就是無,可是我認為死始終存在於我們身邊。存在於活者身邊的,那就是安祥平靜的死!」


「為了確定世界有沒有發生變化,他又眨了一下眼睛。照理說那一瞬間世界應該有所變化,可是阿稔無法感受那確實的變化何在。阿稔目不轉睛的搜索哪裡產生了異變,直到眼球乾澀需要眨眼,偏偏還來不及發現變化又眨眼了。他想那是因為人的限度,精純度太低的關係。所以人才會不斷被救贖吧,所以人才會老是重複愚蠢的過錯吧。阿稔感覺無力的停止了眨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