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風野火花

初次編輯:2006-12-11 10:19:41

想讀楊佳嫻是因為已經好幾次在一些報章雜誌的文章看見她,尤其是誠品好讀。後來找到她的blog女鯨學園,讀過一些舊的文章,發現滿不錯的。

前陣子她的新書<雲和>出版,在她的blog上放了兩篇文章,一篇是紀大偉寫序的「心結」 ,另外一篇則是他與革命少女的對話(書末) ,這兩篇文章讓我有想看雲和這本書的強烈慾望。

不過在尚未接觸她的作品就買下書,我倒是覺得挺冒險的,擔心書籍的精采程度何實際讀過之後有所落差,於是查查看圖書館是否有她之前的作品,於是借了這一本<海風野火花>。同時這本書也是詩人楊佳嫻的第一本散文集,另外她在印刻出版一本詩集<屏息的文明>

不過因為我已經很久不讀詩,總覺得進不了詩意的世界,只能在失意的現世當中徘徊著,嚐試彈奏一些屬於自己的樂音。

其實自己讀的一些作家,在他們的作品當中也會談到詩,我總覺得那些部分對我來說都是一種障礙。除去詩的部份,我當然能夠理解那文章的涵義,難免會有一種隔著薄膜觸碰的違和感。郝譽翔的<衣櫃裡的秘密旅行>一書當中談到詩,孫梓評、鯨向海,他們本身也寫詩,自然在散文集當中碰觸到。

發現自己滿喜歡找一些「第一本散文集」,像是看完孫梓評的<除以一>之後,就迫不及待要的看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甜鋼琴>。另外,也是在買張維中的<不是太堅強>之後,益發決定要借到她的第一本散文集<流光旅途> 。不得不談我相當喜愛的張惠菁。在閱讀了<你不相信的事>之後,便瘋狂找著她的其他散文作品,像是<告別> <流浪在海綿城市> ……。

還在唸書之時,讀了醫生詩人鯨向海的第一本散文集<沿海岸線徵友> ,非常的喜歡,前一陣子因為木馬文學在特價,所以還買了下來收藏。後來更是買了許正平的<煙火旅館>以及陳玠安的<那個男孩攔下飛機>。因為<盛夏光年>這部電影的原著小說(刊登在印刻),讓我認識了許正平,陳玠安則是因為好讀的某一期介紹七年級作家的專欄有安排他跟古嘉對談,於是感興趣。

前陣子是對於周芬伶的<仙人掌女人收藏書>以及蔡珠兒的<饕餮書>感興趣,不過那是之後才會再借了。將這篇心得打成電腦檔的這時候,前幾日已經將村上春樹的最今譯作的國外隨筆,像散文一樣的<終於悲哀的外國語>看完。

不知怎麼對於郝譽翔感興趣,先是買了她的長篇小說<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又找了她的散文集<衣櫃裡的秘密旅行>,也相當的好看。談到女性作家,一定還得提到柯裕棻,她的兩本散文集<恍惚的慢板>、<青春無法歸類>以及短篇小說集<冰箱>,都相當的精采,只能用「愛不釋手」四個字來形容。

對散文這樣的文體感興趣,或許是從以前開始讀的時候,就是從這樣的文體開始的,但是我知道許多人不喜歡讀散文,偏好小說。無論是推理小說、文學小說、國外長篇小說……等。看到一篇文章提出2006年是翻譯作品大放異彩的年份,追風箏的少年、風之影、時空旅人之妻、四的法則、夜巡者、歷史學家……等,都在書市上獲得不錯的迴響。

當然我自己也看,閱讀的過程當中,其實自覺也是在培養自己的耐性。有個心理測驗的題目問:你是喜歡細細咀嚼文字的人,還是一目十行快速瀏覽的讀者!?我仔細想了想,其實我是會把書讀的剖細的人。遇到好的字句詞彙,總是忍不住要將紙筆拿出來記下。

想起閱讀<達文西密碼>時候的煩躁感,有時候故事描繪的太過於細瑣,我便會讀的很累。總覺得讀很久但是進展卻仍然還沒啥改變,沒有辦法一連好幾天都捧著同一本書在嗑,於是便跑去讀別的書了。隔了好一陣子才接著看,就這樣斷斷續續的將<達文西密碼>看完。至此學到經驗,在讀<天使與魔鬼>時,看的方法便有所調整,兩天內便看完了。

繞了好大一圈。還是回到<海風野火花>。

這一本海風野火花的序,便是我前頭提到的許正平寫的。這篇序寫的很棒,也算是對於這一本散文集導讀,他寫到這麼一段:

「我以為,對於每一個散文作者而言,第一本可堪輯印成書的散文集總不可避免代有一種自況/訂身世的宿命意味,不論是愛生恨成的往事追憶,世界尚未漲成與失落之前的童騃世界或者青春戀裡的自愛自傷,那些多少年後看來不免終要令人尷尬不已且澀味濃重的文字所捕捉住的,確確乎就是每一顆寫作心靈裡那般強大創作之力與欲的發軔,以及襯托這創造母體的龐大背景。

藉著第一本,我們向自己解釋,也像終於連結並意義出一個嶄新星座似的擴大虛無夜空擴音:我是怎樣長大的……我為什麼寫作……那個可能終要貫連我一生的主題又是什麼……」


總覺得這段文字是真的直指那個書寫的核心,在自己的閱讀經驗當中,的確見到的約莫也是如此。海風野火花當中有這麼一篇文章「□□的一生」:「我們注定生活在充滿雜音的世界裡頭,稀世美麗的詩句會被淹沒,還未送達最珍貴的讀者手上,就被截獲拆解;又或者,燦爛幽微的事物本來就不是為傳釋活動而生的,如同在威尼斯海濱,阿森巴赫遇見美少年達秋的前一刻,『他的目將分散在海洋單調的煙霧裡,他衷心喜歡海,因為他渴望休息,將嚴苛而繁雜的經驗摒棄在一旁,投身於巨大而單純的事物之懷抱中,渴望那些不可傳達的,不相稱的,永恆而非存有的事物。』這情感滲透、根著,而使我度過□□很多的一生。

這框框當中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始終會度過□□的一生,那是怎麼樣的一生呢??

海風野火花總共分為四輯:少年之城、島與半島、遙遠的響往、倉頡蹤跡。像是在少年之城裡頭有一篇文章是<鬼臉的時代---給鯨向海>,寫的關於新舊時代交替,他們兩人裡頭住著什麼樣的不同的魂靈,一個專注「新」,而作者楊佳嫻在意的是「舊」。

「遙遠的響往」一輯中,寫城市,寫世代,也寫自己的成長經驗。至於「倉頡蹤跡」當中,則是許多他自己的閱讀視聽相關,像是談到魯迅、郭松棻,這些大家們。

島與半島,則是她與一位香港學者戀情中的書寫,將秘密情感裡頭的苦澀相思寫的極好。島與半島的幾篇文章裡濃淡交織著戀情中的感情的投入之深,是我在看其他散文當中比較少見的部份。這輯當中也包含了與書同名的文章「海風野火花」,不知怎麼著的,裡頭的一段文字在看完之後,在腦海中縈繞不去,像是紮了根似的:

「海風迢遞,花如野火,走在盛世邊緣,竟找不到一個隱喻可為註腳,可能,至今我們都還不清楚究竟輕易負棄了什麼。」這麼一段話烙著,直到我闔上書本後,依然響起。

對於書寫,她這麼寫到,那也是我一直以來的疑懼:

其實,我非常不確定,即時同時以書寫、攝相、記憶、口傳,等方式不斷試圖保留正在消逝中的一切,將來真的能夠想起來,每一處曾經怨憎愛欲過的地方的細節,或者是眼前這些陌生茁壯的事物們,原來,究竟是什麼呢??一如班雅明的歷史天使,即使頑固地背對著,還是會被時間的風暴吹向未來,雖然是倒退著走,確依舊不可能『停駐於此』。」

已經不只一次的自我提問,到底書寫之於自己是什麼??然而每次的回答卻都不盡相同,相似卻又相異,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相同就是。

整體而言,我相當喜歡這一本散文集,當然也延續了我對於楊佳嫻新書<雲和>的高度期待了。



==========
楊佳嫻。1978年6月生,高雄人。政大中文系畢業,現就讀台大中文所碩士班,主要研究台灣當代文學。主持個人新聞台「女鯨學園」,是網路上少數知名且活躍的文學園地。

散文、詩作以及評論,散見兩岸三地報刊及網路。曾獲台北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國大專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獎項,並選入年度詩選等選集。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