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育。

過去的聯考,讓教育扭曲了,大家都受不了那種痛苦,大家都感覺到那樣的教育是有問題的、是假的。教改的出發點,本來是為了要扶正教育,讓下一代能夠接受「真正的」教育。教改本來應該要做的,是改革教育的內容。

教會小孩自己思考,讓他們在有限的教育時間裡,能夠極大化吸收的知識。讓孩子們培養出健全的人格、解放他們的想像力與學習能力,也就是說讓他們長成主動、自由、完整的人,而不是被動複製別人給的現成答案的考試機器。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然而教改改了十幾年,我們的下一代卻還是在受假的教育。從小學到中學,他們仍然投注大部分時間,在極少量的知識內容上惡補、反覆記誦、反覆演算,只知道想盡辦法把課本教的一點點東西,背的滾瓜爛熟,以求考到好成績。

我們的學生還是沒有獨立主動求知的慾望與本事。我們的學生,仍然是考試束縛的客體,不是想像發動的主體。

虛偽的「快樂學習」

讓我們別在這點上搞混了,教育的自由與快樂,是教育帶來的結果,不是教育過程的性質。位什麼要受教育??因為要學習、繼承過去人類的文明成就,讓人從自然的存在,轉化成更高層次的人文的、文明的存在。

教育一方面要將幾千年的人類經驗,壓縮在短短幾年中讓孩子學習,另一方面開啟孩子們懂得參予漫長文明創造的門路。我實在看不出來,如此龐大的教育使命,怎麼可能不努力不付出,不經過一些痛苦忍耐,就有辦法完成呢??

受教過程的痛苦,是美好的文明代價。我講的痛苦,不是被體罰被辱罵的痛苦,而是孔子說的「困知勉學」那種痛苦。在龐大無知與困惑前面,我們勉強自己,突破自己的智力與知識的原有限制,解決一個問題、學到一種方法,在終點上看到光明。對於原本的限制,我們自由了,於是感到由衷的、深刻的快樂。

「勇於教育」的第一個原則,是讓我們別再做「娛樂」的囚徒,勇敢的告訴學生學習是需要付出的、需要忍耐的,愈是高深、原創的知識與智能,愈不可能在「娛樂」中學習。

教改之後,有家長抱怨現在的教材內容太「多」,學生都學不來。可是如果我們看看一般美國中等程度以上的中學生,畢業時已經讀完許多文學、歷史乃至科學上的名著,比較之下,我門給學生的,怎麼能算「多」呢??

會感覺「多」,因為我們習慣衡量的標準是要能把那些內容都背下來,禁得起考試的反覆探測。老實說,在好的教材,都不值得學生花那麼多時間學習的,把那些教材翻來覆去吸收進去,怎麼可能得到相應的代價呢??

學生在學校裡頭學的,與他的將來的人生經常是脫節的。學生行禮如儀的學了一堆或許太過僵化、或許落伍、或許根本就沒有興趣的東西。這些東西非但無助於他未來之用,而且說不定還構成障礙,逼他以後還得花時間努力擺脫。

十年教育改革過程中,設立了一大堆大專院校,然而根本問題都沒有解決。新設的科系、研究所,仍和社會上的需求搭不上線。學生仍然往往莫名奇妙進了某個科系,對自己的前程迷惘無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