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910477956008

十年後的台灣

相關文章:閱讀結束。問題年代//楊照

[摘]十年後的台灣//本土,老年化社會
[摘]十年後的台灣//社會
[摘]十年後的台灣//教育

因為這一本書讓我注意到楊照這人,雖然我不知道其他人對他的評語如何,但是這一本書讓我看到許多想法,尤其是所謂的「建議」。

許多時候,針貶時弊的文章,不外乎是不斷的提出問題,但我更希望的是可以看到針對問題以外,還有更多建設性、實質的作法。問題在那裡永遠只是問題,揭開問題之外,是否能夠提出改善的方式,這樣才不至於讓人通篇覺得只是抱怨。

也不是說抱怨不可以,當我們看到問題的本身,也就是認為這樣的作法是如何的不恰當,或者是觀念上有不妥之處,至於什麼才是較好的方式,較正確的解決方法,應該是要提供出來讓其他也看到問題的人一起來思考,甚至是若還有缺點,加以改善,不一定別人有不同的想法。

在開始接觸社會學之前,其實是很少能夠去關心這一些議題。不過許多問題並不是個人問題,而是更大的社會性的問題。我認為應該要多去思考這一些,有助一解決某一些焦慮,那焦慮的來源是來自於社會卻有可能被認為是個人問題的那些。

不過當初在淡江的圖書館怎樣我都找不到這一本十年後的台灣,於是先看了《問題年代》,那一本書的序讓我相當的震撼,也提點了我一些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這兩本書淺顯易懂,也提出許多看法,在《十年後的台灣》,更提出許多建議。

我並不是許多觀點都認同,我依然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不過不可諱言的,書中滿多篇幅是點名了台灣現有的現象,讓人感到心有戚戚焉。

是先在誠品看到新書架上有這麼一本書,當時翻閱的時候就很感興趣,回去就在圖書館找著這一本書,不過資料庫裡頭雖然有,但我在架上卻是怎麼也找不著。當時看到另外一本《問題年代》,翻看一下內容,便覺不錯也就借來看。

在《問題年代》中,楊照的文章多數是切合在寫作時的時事基礎上,雖然是相當精采,不過失了對於文章背後脈絡的理解,自己懂得不夠多,還是有那麼一點遺憾。不過卻深深的喜歡他在《問題年代》序一文當中所提出觀察,這是個問題的年代,人們不斷的拋出更多的問題,生產更多評論,對於解決之道卻抱著濃濃的悲觀。

在《十年後的台灣》中他擴大思維,提出問題,並詳述他所認為的解決之道,並非空泛的不斷質問,生產許多問題,卻告訴你沒辦法解決了。在友人的閱讀經驗中提到了《別急著吃棉花糖》一書,指出我們都忘了延遲享樂,多想一想未來。是的,現在許多人,包含我有時也忘了向後(未來)思考,楊照在此書序中點出:

「我們失去了替未來作準備的習慣,「未來思考」在這個社會中快速消逝。」

現在是個快速變動的社會,也許就會有人提到計劃趕不上變化,於是就隨機應變乾脆也不要為未來打算,反正也沒用,我認為這是一種矯枉過正的思考。台灣最近政治鬧的沸沸騰騰,令人不禁想大罵政治人物只為眼前短暫的利益,不會懂得位這土地上認真生活的人民多去設想未來。

「我們可以不相信未來能計畫,過程能控制,卻不應該放棄幫助未來做任何準備。」

「的確,在自由且變動快速的環境裡,誰也別假裝自己那麼聰明,那麼了不起,可以掌控一切,用近乎實驗室的態度,照計劃打遭出未來的社會。可是放棄高高在上的「計畫者」的態度,卻不意味著我們就不再想像未來,思考未來。」


不是矇上眼睛就可以假裝未來不會到來,只會加速未來以更不可思議的速度來到眼前,只要一直睜眼說瞎話不肯面對,這一的事情就會發生。更不要自我催眠現在的一切都很好,那也就等同於矇上眼睛。



介紹:
結合多年的學院史學訓練與新聞工作經驗,同時也周旋於歷史與新聞的角力,楊照嘗試以未來史家的角度,觀察與審視現實的台灣。他提出了「十年遠見」的思維,目的是希望讓更多「十年後台灣」的討論與想像成為可能。本書的內容分別針對兩岸關係、民主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產業與國家體制,進行不同面相的思考,作者特別強調,台灣最大的危機不在於中共武力犯台,而在於快速從全球化世界體系中被邊緣化。

為了擋住將台灣即將鎖國化的趨勢,吾人應努力將台灣拉在世界網絡之內,而不應往邊緣、孤立情境的流離,也應適當保存台灣目前所擁有的多元異質性,拒絕一元同質的壓迫性力量。全書企圖用未來歷史來檢驗當下新聞事件,對現實提出知識份子的憂心,提醒人們不該懵懵懂懂,而應懂得為未來做準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