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影像073



我在反省生命的狀態。

真實生活中與我相熟的友人們都明白,我有太多微型情緒。不大喜大悲,而是有相當多小細節困惑著我,如果沒有明說,旁的人也難看個明白,最近怎麼了。

她說,倘若將當兵分成前中後三階段,現在是後期,很明顯的是中期的我相當焦躁。現在,我在找路。也不是不知道有哪些選擇,而是在於「取捨」以及「排序」當中,影響決定的原因尚有很多。大底還是自己對自己能力、毅力上的搖擺不定。

將自己逼的太緊,給自己很大的壓力要為每一本看完的書、電影,寫心得。堆疊累積,反而成為一種自己追趕自己的狀態,初衷並非如此。在日記裡頭這樣寫:「強迫狀的症狀之一,就是將要做的事情條列在記事本當中,完成後,刪除。藉由這樣重複的行動中,似乎,人生就成為一條條的代辦事項,從羅列~刪除之中,臻至完美。

這樣,那些隱藏起來的文章(感想待補),便是提醒自己許多欲出清的文章(意味待寫中),正等待自己「一一」刪去。這般的追趕(跑跳碰),似乎曝露在表面的和平下的緊繃與汲汲營營,何來從容之姿。」


強迫書寫的背後算不算一種「表演」,只試圖呈現出一種極為認真過日子的假象,我做了……。不過,事實上,生活的其餘部分呢??(生活不僅僅只有閱讀、書寫、看電影、聽音樂……。)真實的生活是部落格書寫中「缺席」,沒寫到的多數。「真實的人生是在書之外,所以,最終的對照,一定還是要到生活上來。但人生苦短,不是有那麼多機緣來接觸那麼多東西,書就變成一個替代性經驗,可能以點皮毛、有點空虛,但它給我機會讓一輩子可以過二十輩子的經驗。(中略)

書其實是一個召喚,是要你去見真實世界本身。現在更多更好的書,可是書不是憑藉的全部,有更多可替代的東西,所以書反而沒有過去那麼有力量。」---詹宏志


上面這段話來自於這本書。這本書相當精采,收錄九篇訪談,和書與人生相關。事實上,現在面臨的狀況就是買了一堆,借了一堆書,可,看的進度很慢以外,連閱讀的質也下降。注意力並非之前那般集中。若和當兵前相比,更是一段落差,而我認為那很糟糕。

我想回到原點。

將時間回歸,閱讀的時候應該以質為重。想做筆記就作,不要因為趕時間就跳過去。想暫停網路上的書寫,是尚處於不確定之中,我便沒有辦法繼續。另一方面,我想要調整blog的內容很久,卻一直沒有什麼很大的變化。

認真說來,網路上書寫,已經有段時間,從早期pchome新聞台、無名、養樂多。在網路上寫,最初只是延續當時記在日記裡的心情點滴,並且以情緒為主軸。文字的量以及方向,都不若現在的多。(有電影、音樂、書……)

雖然是個字多的部落格,但,多少有些人反映字太多,或者文字太晦澀。事實上是個「文靜而被動」的部落格(也不是說那樣不好)。對於人氣不在乎,不過僅僅只個位數的人留言與回應,在停止上也沒什麼好掙扎。明明是在開放的網路空間,自己可以經營成頗封閉。

人氣,一直都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是前面提及的:苦苦追趕。

開始認真blogging後,上網看別人blog,自己書寫,將閱讀、觀影、聆聽,都blog化,Blog變成主體,變成重心,過度仰賴。我開始認為,那是種問題。除去blog,回歸單純的寫,我能夠有什麼能量,對於這一點,我開始很好奇。

黃寶蓮在人間副刊這樣寫到:「自從部落格出現以後,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部落裏自成一家,如今加上商業化的自資出版,不久的將來,也許滿街所見都是作家,寫書的人比看書買書的人多,而我們的書市已經飽和,每周還有無數新書出版,每個出版社都要定時清理庫存書,否則賣不掉的書就要泛濫成災。

馮內果說:寫作緣於自卑;紅唇美女族說:寫作緣於自戀,二十一世紀寫作會不會只是一種流行,就像擁有LV、CK、PRADA一樣,付錢就可以擁有一個裝飾佩戴的「作家」頭銜?」
(全文看此)

究竟我為何Blog??又為何寫作??這兩者非得在一起嗎??

在別處看到這樣的文字:「所謂自我圓滿式的寫作,需要的並不是竭盡所能創造出文采華美討人喜歡的字句,而是寫出那種包含著單獨屬於自己的「想」的文字。所以,順序應該是,當自己的內裏順暢了,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就順暢,讀的人也會有所感應。這種事情只有自己能夠察覺解讀,然後慢慢一點一滴執行建立。」

郝明義在後記中寫到這麼一句話:「最好的結束,應該是另一個新的開始。」而我正在尋找一個新的開始,即使那意味我很有可能放棄之前所累積的。

何飛鵬在中提及:「自殺以求生存。」當然文中解釋:「自殺不是真的要人去死,而是捨棄。捨棄現有的成果,捨棄現有的習慣,捨棄現有的工作,因為不捨棄,我們就無法下定決心轉變。」

那麼,是否可以捨棄長篇大論聒絮嘮叨的為文風格(正如此篇),改行短小輕薄、精練扼要之姿??那當然是一種書寫的嘗試,當然還有閱讀的嘗試:開始順著自己的人生軌跡讀書。(南方朔語)

更重要的是,我想要知道的是生命中還有什麼可能性。

至於「終章」,那對於交換日記這個系列而言。

而ICB交換寫著文章也累積了45篇。算了一下,我共寫了25篇文章,第一篇是「聽說生活是這樣」,到最新的一篇「離開、顧盼、前去,花蓮」,然後這篇是終章。

當初提起這個主意的是我,趁著icb跑去參加活動不在家的時候,也自私的決定要告一段落,等她回來之後,會許會傻眼也不一定,可能她也在蘊釀,卻硬生生被我打斷,但她還是可以繼續下去。(變成另外一種形式)

要說這系列影響我什麼,那就是可以任我恣意的發揮什麼,反正我知道總會有人盡她可能的讀完,並且有些什麼回應。那些標題,陸陸續續代表一些生活狀態,像是「耽溺自己世界裡無可自拔的孤身一人」,又或者是「事隔多日之後」。

書寫是為記載,那麼我確切的留下什麼,讀這個系列之中,時時有小驚喜。

我引用我自己寫過的文字:「當你感到孤獨,於是你放自己到那樣一個世界,讓自己消失其中,而書寫將你釋放,於是你不再孤獨,但那會反覆來到身上,週而復始。」

我,還會(不會)回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cottelse 的頭像
    scottelse

    歲月拾遺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