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又靠近畢業典禮,去年的代表歌曲我已經選過了,是林志炫---鳳凰花開的路口,那麼今年的畢業典禮即將在星期六豋場,又應該適合什麼歌曲呢??我沒什麼想法,但是各奔前程,迢迢趕赴的心情卻是比去年還要清楚並且澄澈。

我是不是會回來我自己也不甚清楚,套一句舒國治在<理想的下午>所寫到的:
「最簡短的問題,看來最難達到簡短的答案。」

跟一些人對話後,有兩首詩可以代表我的感觸: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琴棋書畫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如今七事盡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翻了一下網誌,我電腦在畢業典禮之後沒多久就掛點了,因此沒有辦法證明我當時的心情大抵上是怎樣,沒寫下來就是沒有證據。大致上應該就是淡淡的離愁擱心頭,不過對於自己的何去何從存有一絲絲的希望,當時還因為一篇文章跟朋友吵架。

大致上""人事已非""四個字是最能夠精準詮釋的,雖然說再怎樣精準的語言都不可能描繪世界的全部;心境上的轉折,周身人事物的變動,益發的快速,不免想起以前的自己,在唸書那一段日子的自己,在更久以前的自己。

繞了一大圈又回到接近國高中時期的交友狀況,這應該算是好還是不好,應該沒有個答案。就像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是屬於心境上的轉折,或許就是這樣的繼續下去。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今年的必定沒有去年的難熬,想必是明白了一個人的生活,從拒絕進而接受到喜歡,應該是說又回到簡單,一切從簡。有趣的是最近星巴克的店員都開始會跟我打招呼了,不過我在淡水的時間剩下不到一個月了。

大概也只有我會去盤算這種事情。

沒有辦法太過喜歡熱鬧的城市或者場合,即使是以我經歷淺薄的夜生活,我伊境沒有辦法對那樣的生活上癮,算一算大概半年還不到就厭倦了。上一次跟她在咖啡廳聊天時提起,我最喜歡台北這城市的東區,大概就是誠品敦南那附近的區塊。不是西門町,不是信義區。最終,我最喜歡的還是淡水,不過這算是郊區吧。

我最喜歡東區的並不是在那裡消費買東西,而是那營造出來的高消費的氣氛,那裡逛街的人的感覺,那裡的精品以及名牌店的櫥窗佈置。坐在咖啡廳裡頭看著外面來來去去的陌生人們,是相當有趣的一件事情,這是我最近的喜好,當我一個人去到星巴克點上一杯咖啡座在靠窗的位置望著人們,心理面感到相當的平和。

喜歡東區,應該是說那裡是接近我想像中的理想城市的人們生活,請記住,是理想,所以我並不適合。那裡的名牌精品櫥窗佈置,那裡有24小時營業隨時隨地人都很多的書店,最近接我心目中現代社會的布爾喬亞的生活,當然消費也是相當的布爾喬亞的昂貴。

路上行人的打扮隨處可見到型男美女,那樣的景色像是從電視裡頭走出來的廣告,所以是用來欣賞,不是融入。我知道我喜歡的生活其實跟那有差距的,我不屬於派對動物,不出沒星光閃閃的夜店,但是我也沒有辦法喜歡上像是西門町那樣過分年輕氣息的地方。

我想最吸引我的是淡水這樣有歷史風味(雖然要在古蹟區才感受的到),但是生活機能很齊全的小鎮;這裡到週休二日搖身一變成觀光名勝(平日也是),但是這裡的夕陽真的是很棒,只是捷運送來大批又大批的遊客可能會讓人吃不消;騎機車沒多遠也可以接近海邊,在四面都環海的島上,靠海的小鎮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這裡的傳統信仰深植,像是端午封街遶境的各大廟宇舞龍舞獅盡出,很值得一看。淡江的小而美的校園,生活在其中,別有一種氣氛。淡水除了落日,相當有名的是淡水八景,這裡是真的很漂亮,除了冬天冷的要命,夏天熱的要死之外。

氣氛,有時不是感受於當時,而是滲露於久遠的後日。然而人生有時千里迢迢走經一莫名城鎮,跨進一家暗沉古舊的書肆,那個下午的一兩個鐘頭印象,往往會有幾十年後猶自腦海突的閃迸,這閃迸時景象之佳與不佳,或許就點出氣氛之珍貴。


我想那是幾年前的事情,我從校門走出來,經過長長的巷弄走到大馬路口,遇到紅燈。只有我,信步慢慢踱向水利大樓,那時正午後一二點炎熱時分,所見行仁街躲在騎樓下行走,而我這一趟路剛好會有一段毫無建築物,閃無可閃無處可躲。那時全身冒汗,身邊經過的車輛在車內開著冷氣,車外排著熱氣,我頭頂著快將人烤炙的陽光行走,覺得我像是在沙漠裡。

我行經已經收拾的乾淨但世代有著氣味的小型傳統市場,走過顯少車輛會走的小巷弄,這是高中時期要從學校走到水利大樓的慣道,若是在放學時,便可以遇到許多同校的在這路上前前後後,三三兩兩的結伴而行。

不過我多半的時候是像是一座孤島一樣,在這片人海裡不是任何群島的一部分。

穿著的白色制服,深藍色薄長褲,運動鞋,背著nike雙肩包包,因為書包裡頭沒有多少書所以一併裝到背包裡。在那樣的炎熱之中行走,成為我單獨的回憶。

時光遞嬗,歲月如梭。大學一開始我甚無法融入團體生活,跟著不熟的同學們行動,但是最後還是因為格格不入宣告放棄,將重心移轉到社團。在社團講究的是團體能力,在習慣了團體生活之後,在最後一年又回到自己生活。也因為這一年所以重新點整定位,將焦點轉到自己身上,也是心境上的重大轉折。

也就是獨自一人。

旅途二字,意味著奔走不歇。他給人生不自禁的下了淒然的一面旁側定義。不言旅途,人生似乎太過篤定,篤定的像是無有,又像是太過冗長。倘言旅途,則原本無端的人生,突然間增出幾條絲絃,從此談話出不盡的各式幻像,讓人或駐足凝神,或掉頭它顧。


跟人相處的過程當中,開敞自己以及打開別人,是一直存在的課題。試圖要做的功課,解開的題目。這樣的結果,可是過程卻是無窮的方法以及方式,也許或多或少有個方向或者準則,但是沒有萬能解答,全能答案。

走這一遭見到的就是開闔的人心,以及不斷重複的一些人生面貌,人的樣態,縮然百樣人生沒有看過,但是見識到了一些。

人在旅途中更容易被環境逼使而至收斂成冷靜或真空(那是在一個不講話的社會裡),也於是更可慢條斯理的攝看週遭,而因此往往看向那細微的人情部份。

旅途中變化無窮的景致,未必能轉移你固執的是點而達至所謂的「目不暇給」。看東看西一陣後,你還總是看回你心中一直還企盼的某一世界。倘若你心中想的事情不能由旅途中得見,眼雖不停顧盼,竟是視而不見。


前一陣子結束所有的考試,幾經轉折的心情是陳述時候的困難。好像是看到股市的起伏在上揚以及下跌的峰谷是要配合著事件做解釋;這麼一來,除了自己之外誰會去深究己身心情的轉折來由呢??

是誰??是何時??讓自己的情緒幾經翻騰。

當時若錯過表達言說的機會,那些就成了確確實實的過去,僵固凝化成為冰冷的水泥,封住時間成為所謂的過去。他認為我太常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在網誌上頭。也許在跟別人有關係的事件上,有時會引起別人的反彈以及副作用,自己又會受到影響。不過若是我們有了太多的不反彈,不表達,不表示,到了最後成為一種不滿將要滿溢,每句話都可能化作成為一陣含有千根針的風往對方身上招呼過去。

我時常在咖啡館沉澱自己。

咖啡館,一種四周有些微聲響又提共一份足以讓你專心的熱鬧(或者說溫暖),是一種客廳,令你有講話的欲望,令你有珍惜許多零碎片斷,發作零碎片段的潛能地方。他沒有純然的安靜,這正好使你精神提振,有時腳心暖烘烘,不是居守家中的淒清死寂。

店中來往的經過的人影與旁人無關宏旨的話語恰恰不至於憂擾於你,反而將你心中攜帶的沒甚份量的雜質瑣事一並掃走,僅存那一逕引起你留意的屬於你個人的本有之事,將之呼出喚出。

不時你可以看到有人正在店中出神,有人笑的震天價響,有人給他的同伴一記耳光,清脆之極,也有人自顧自的接吻;好像偌大的咖啡館頓時成了一輛長途巴士,大家在顛簸行車中,窗外凌亂流景中可以震迸閃出自己想做的任何鬆散行徑。


也許我們在沒有了共同話題之後,身份成了一般,化成了半生不熟的尷尬。每個人的堅持以及執拗被自己好生的頑固堅守,遵從。我也收起中繼站的本事,不再嘗試過份使力的溝通,在一個人的生活裡頭耽溺著。就像是我極喜歡去到咖啡館一樣。

他說最後是變成慣性的。

當日復一日的報紙來的太快,而倉卒間人依然接受其重複,且囫圇吞下;當電視所呈現總是各台一同,連珠撳按遙控器只益發多次溫習同依昨日今日明日皆必有的事件;當老友相聚幾要聊及新話題,去一岔上社會一逕存在的話題,隨後依整個晚上終究是老調重彈而人恍不能覺;這樣的日子,險的很快,眼看週末又到了,而孩子又提議吃麥當勞,吃完逛店買Hello Kitty,竟然也是上個,前個,大錢禮拜同樣的節目;如此日日月月下來,不知是否暗示著人應該出趟遠門了??

這樣的出遠門,幾趟下來,如仍覺得日子無趣依舊,或許這遠門出後根本便不該回來,永遠在外了。

多半的人,還是回來的,不過換個姿勢,再來一次,報紙,電視,話題,麥當勞。

不妨稱之為文明的巨力。文明的最明顯通象是慣性。愈是深浸文明,服膺文明的人,愈是依賴慣性。


也許我們都會變成慣性的,我沒有問你們變成了沒有。但是我想多多少少你們包含我在內也產生了程度上的質變,我知道我改變的幅度深淺多寡,那麼我也是不是開始有了慣性。

我們是不是會變成那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子??

又或者我們早在無意間就沾染那樣的習氣太多,自己完全不自覺。我看著自己在變色,也看到你們被染料上身。

我知道自己的答案無須他人的詢問,只是我只要確定那是我想要的,那樣就好了。我只要確定那一切都是理想的,我還保有我的理想。




閱讀結束。理想的下午

理想的下午


旅行永遠不僅介於出發與返抵兩點之間。

國內兩大旅行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獎首獎與第一屆長榮寰宇旅行文學獎的首屆首獎得主,將積累數十載的廣泛遊歷—或說,晃蕩—的聞見心得態度,藉由勁樸的文筆,直指根柢,一一勾勒出旅行與生活的關係。

既是旅行隨筆,亦為生活紀行。

舒國治善於描寫身邊物事,例如寫咖啡館,從六十年代台北的「明星」、「美而廉」到歐洲各國的「大咖啡館」、香港的茶餐廳:寫舊書店,從台灣又擴延及美國多家舊書店的風情,飽滿的歷史感與人文氣氛,城市的面貌躍然紙上,讓展書而讀者彷彿也隨著細膩的描述遊歷了一番。而描寫理想生活情境的〈十全老人〉,從食衣住行種種細論,尤為值得一讀的奇文。 「記憶,使人一直策想新的旅行。」藉由這本輕巧的散文作品集,讀者也在其中策想出內在的深度旅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