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摩西出埃及記中,他分開紅海,領著以色列人來到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我藉著出差之便,坐上高鐵,不畏外頭的低溫,讓高速鐵路劃開時間的詭計,還來不及意識,便到台北。相關部門在國際書展設攤,還一次設了兩個攤位,從沒有去過國際書展的我,讓主管領著我跟另外一名同事,去探望其他部門的主管與同事。

一館裡,設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書籍的展覽,我看著台灣金蝶獎的得獎作品,那些書籍的名稱我都不陌生,論及是否閱讀過,那比例就少了。出發前,奇摩新聞上有則「不佳」的書展新聞:「一個強打「三本雜誌一百元」的攤位,牆上貼著標語「知識掉價、賤過廢紙」,讓人怵目驚心。」

新聞裡還寫:本該是書香嘉年華的國際書展,如今面對淪為大賣場的考驗。(所以我該推著手推車,沿路把書丟進來嗎!?)看來,我來不及參與到合該是濃濃書香的國際書展(前幾年的!?),卻參與到的是不斷折扣、下殺價格的變相賣場。我參加過的所有資訊展,也都沒有什麼濃濃的最新資訊科技的氣味,全都是show girl以及一家比過一家,展場割喉戰的廠商們。

不過我就是抱持著撿便宜的心態去的。

我定了兩份雜誌,買了四本書,本還想要繼續購入,不過心想可閱讀的時間以及買書的速度根本不成正比的情況下,我還是就此打住。另,房裡已經沒有太多位置可供我放書、置書,某種程度上來說,我是在養書。無論作者有沒有舉辦簽書會,對我來說,都沒有差別,因為我都碰不著。就算是阿信、柯裕棻、朱天文、簡媜……通通都一樣。(怨念)

那麼這一篇的重點到底是什麼??

我零買了某雜誌,內容是台灣閱讀大調查(google大神可查),台灣每位民眾平均每週花在看電視的時間為16.94小時,上網時間達7.41小時,而閱讀時間2.72小時,只有占看電視加上網時間的1∕9。國人對於購書的態度,傾向於「不買書者更不買書、會買書者買更多書」。若是有經常購書習慣者,研究所以上購書量可以達12.14冊(一年)。

其實我對於這一篇調查背後的信度以及效度有點給遺惑,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做的調查,數據來源與分析又是什麼??我沒有仔細看,不過就他所提出來的結論,我每天看書的時間,甚至不及他所謂的2.72個小時;但,我卻是調查中「重度的購書者」,倘若不加節制,隨隨便便都會超過12冊,可是我月收入根本沒有到七萬塊,學歷也不是研究所,因為報導指出:月收入超過7萬元的民眾最愛買書,一年買了8.92本。

這不是一篇閃光炫耀文,僅僅只是對照我自己個人生活習慣下的一些反思。

買了這麼多書,自以為會有相對多的時間可以讀,往往卻事與願違。也許有人會疑惑我掛在嘴上的「沒時間」,對照我更新文章的速度以及讀書的進度,怪怪的,因為我會忍不住。我忍不住沒寫一點東西,忍不住不讀一點文字,即便是每天上班超過12個小時,回到家還得做一些回家功課,但是我還是想要,寫。

「閱讀」不是寫在興趣那欄用來裝氣質的兩個字,「書寫」更僅是私下一點小樂趣。

主管看見我拎著大包小包走回攤位,直說我大豐收。要我給他們看看我買了什麼,我拿出《郭台銘語錄》、《愛的歷史》、《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重力小丑》、《蚱蜢》,對於我「亂看」類型之廣之驚訝,我一笑置之。

除了網路博客來書店,國際書展對於我這個輕度 (還不敢在su的面前說是重度) 嗜讀者而言,也是某種程度的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至於我買下的書好不好看,就等之後的讀書心得吧。其實在茉莉二手書店買的書,我也看的津津有味。

不過我倒想問問,買書有沒有「十誡」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