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紙房子裡的人



小說的本身以拉康德的貫穿全書,不過我沒有讀過任何一本拉康德的小說,僅僅知道在電影金剛裡那個唸書的小孩手上捧的,也是拉康德的作品。這本書要描寫的,那位住在紙房子裡的人---卡洛斯,本書中徹頭徹尾沒有出現,而是藉由他人的嘴,建構出他的形狀。藉由跟愛書狂人卡洛斯的朋友德加多,以及住在紙房子附近的居民口中得知他的生活。

書裡頭談到許多重度閱讀的症狀,像是卡洛斯的床上有個疑似用書擺成的人形。

我想整本書要談的,大概是那名卡洛斯被書捕捉,最後走出陰影線,走出泥沼。正如書後說的:那本書並沒有給布魯瑪驚奇,在雨中遲到了。對她來說,也不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另一個男人經帶著莽撞、不安到篤定的心情穿越了他的陰影線。

這一本書當中有相當多的注釋,因為書中提到大量的人名以及書名是我所不熟悉,這感覺就像是我讀Eco的一樣。不過省略那些書明以及人名,整本書依然可以流暢的讀完,不過Eco卻是將玩笑、諷刺開在那些名詞上。

整本書輕薄短小,不過滿適合細細品嚐的。網路上應該可以找到一對堆書本身的評價、推薦,不再多說了。

[摘]

許多時候,要從一本書中解脫,遠比獲得一本書還要難。人和書被一種需要和遺忘的協商相互依附,書好似我們生命中永不復返的某一片刻的見證人,一但他一直保留在那兒,我們便有了依存的感覺,認為他是我們的一部分。

「活人的世界本身就充滿了驚奇和奧秘;這驚奇和奧秘以一種無法言喻的方式運作我們的情緒和智識,這足以驗證生命的孕育就是一種魔法。」

當你書架上的書不斷累積起來,看起來像是一個數字總和,不過,在我看來是一種幻想。我們先是依循某些主題收藏,一段時間之後,人就想開始解釋定義這個世界了。或是,想開始描繪旅行的路線,以便保存旅行的痕跡。這不是簡單的事。那是一個不斷補充書目的過程,我們開始關注書目裡遺漏的參考資料,然後我們想辦法獲得,接著又從這本書引導到另一本。


但是一個讀者,像一個旅行者在一個已然形成的景致中旅遊,但這景觀是無止境的。樹、石頭、枝葉間的風、對那樹脂的懷念,以及對那樹枝遮蔽的陰影的眷戀等等,這些白紙黑字,已然成書。在一天短短的幾個鐘頭內,我可以真正浸淫閱讀,享受人生的時光,最大的快樂莫過於此!不然,我會覺得人生無趣。但人窮極一生都不可能跑完閱讀的旅程,容我竊取部份波赫士的說法:「圖書館是時光之門。」

雖然印刷鉛字隱含著許多人得意又執著的希望和付出,例如:印刷廠商、設計家、秘書、排字工人、評論家、作家、信差、油墨工、裝訂工、插畫家、序文作者、學富五車的回憶錄評論家等人,但紙張畢竟是一種有機的殘餘,最後會像街道上那些傾倒的松樹一樣,被大海無情地蠶食鯨吞。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cottelse 的頭像
scottelse

歲月拾遺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