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中的散文是很樸直的,沒有過分矯飾的賣弄什麼,這是讀他的文章所感受到的純真。這本散文及是他25歲出版的作品,這之中包過許多青春記憶,在歲月裡的青澀愛戀,校園記憶……等,都是他的書寫,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反身思及自己相關的所有。
書評裡頭寫到:「或是陌生但新鮮的片斷,或是共有而熟悉的氣氛,閱讀維中的散文,不只明白了維中,也在文字暈開的悠悠時光裡,明白一直以來懂得感動卻不宜描摹的,真實的自己。」
這確實貼切指出自己讀的時候的心情。
也許散文無須太做作,只要是最貼近生活裡頭的那些瑣碎,並且佐以作者的心情,那麼便引人入勝,感動讀者。
這本書共分四輯,分別是名詞專用道、成長公路、窗外風景、流光旅途三部曲。維中在自序中解釋:中,我試著用簡短的文句寫下私有的心情剪影;上,我駕著時光巴士接送歲月中每一樁的青春情事;而是用著散文筆調越界,試探自身以外的周遭人事;至於則是以連貫性主題探討的創作方式,嘗試為旅行文學增添另一條可能的道路。關於巴士的文章是一直就想寫的題材,也覺得很能代表我的一路成長。
整本書以巴士作為主軸,我相當喜歡他這般在書裡頭寫到:
「巴士行走在成長公路上,載著橫越過了四年的大學生活。車子一路奔走,駛過愛情的站牌,衝過青春的路口。而我以為,我的成長,其實正像是駕駛著一輛沿途靠站,載滿旅客的時光巴士。或許不能選擇最平坦的路,卻總帶著翻山越嶺,努力向前的精神。
一路上,許多情感與人事在停靠中去留;有一些會重新上車,另一些,下了車,就永不回頭。所幸,那些創造出來的記憶,如今卻安好的在巴士裡,在溫暖的座椅上,相伴著每一階段中,不同的,自己。」[摘]:
名詞專用道:一定有個神祕的所在,路標就是自己的名字。在那裡,我可以攜帶著專屬的辭彙,不可盜版的情緒,解讀出一條特有而合適的道路,通向永不消逝的夢想天地。
在決定翻開書寫的剎那,我學會了以扭轉的心情與新的視野為筆墨,在生活的扉頁上記載點點滴滴。漸漸的,我發覺,這本日記讓我將往昔平凡日子裏,一直存在卻未曾注意的美好,全部浮顯出來了。即使,那些部分對於他人是微不足道的,自己也相當珍重。
我就這樣,在每一天於心中寫下許多小小的期盼與結果,品嚐期待實現的過程,享受實踐的歡騰。就算偶爾不能實現,也能感覺擁有其他幸福的喜悅。每一樁微小的快樂,皆成為每一張大型拼圖中的重要紙片。
行事曆排排站在書架上,累積的本數和年份,緩緩的接近了兩千年。偶爾,我會翻閱起他們,賢來吳是回顧一下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重要的世界時事固然仍會記錄,然而更珍重的是那些攸關自己的史實,青春年華在生命之湖悠悠掠過的,激濺的痕跡。
白居易:一願世清平,二願身強健,三願臨老頭,數與君相見。
即使未來會累積出新的故事,但屬於那一段的往昔,就是走遠了。原來,要告別的,不僅僅只是這組兩人團體(ps無印良品),還有,成長中渲染到相關記憶的自己。
但,所幸,我們仍在成長裡相守。
可是,會不會有一些東西,在我們生命裏,也將如此不小心就錯過,變成遺憾呢??是否從來就沒有甚麼事物,會恆久不變??向分手的合唱團體;遇見的情感;以為執著的某些信念,或者自己。
而平凡至極的我,究竟能在這樣的命定之中,做些什麼??
開始與結局,相隔的竟是如此緊密,存在之間的時光是這樣的薄如蟬翼。我們在翼中恣意的穿梭,一不留心,便穿了這光陰的界限,從頭到了尾。於是,並驚呼時間的逝,是奔騰的流。再回首,歲月已東流。
有人說,開始思考時光過的駭人時,就證明自己是個多情的人,而多情便易老。也有人說,因為快樂,所以不在乎了時間的過程,想起來時才忽地發現時間去的快。選擇哪一種,時間都是代價。
當踩落了時光的步伐時,就只好站在它的邊緣,感概其短促。以為什麼也約定不下。果真是時光飛逝的因由,感覺到流光容易把人拋。彷彿人間裡的情份,中就跳不出時間的考驗。
生活點滴書寫的成長扉頁,那些容易軼失的篇章,更要細心而珍重的記錄,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