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文學公民>一書,裡頭提到一些我很久沒有再見到的書名,像是薄伽丘的<十日談>。

高中時候,歷史總分成好多,本國史,本國文化史,本國思想史,外國史,外國文化史,外國思想史,這樣不同的部份做介紹,當然不僅僅是介紹,還得要背誦。跳至今日,我想起曾經在歷史課本裡讀到薄伽丘<十日談>一書,我根本就沒有看過,僅僅只有聽過。

這樣的書還很多。<奧德賽>、<神曲>、<浮士德>、<紅樓夢>、<異鄉人>、<遊園驚夢>......;不過,以往沒在教科書裡讀過的米蘭昆德拉、赫拉巴爾、巴爾札克、普魯斯特......,我開始漸漸熟悉他們是什麼人,他們有什麼樣的作品。許多人喜歡史蒂芬金的作品,除了改變電影看過一兩部以外,我都沒有讀過。

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提我還有多少書沒有看。

最近的時間管理作的很糟糕,直到我看到一篇文章提:不要一股腦的將你該做卻還沒做的事情,洋洋灑灑的列出來,這樣更增添你的焦慮。應該是依照輕重緩急,以及"當下"、"馬上"、"重要"的先做。完成了一件、兩件、三件,你會越來越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

這幾天工作開始漸漸重起來。不同的人交代的工作會一件件的插入,我忽然間感到無所適從,到底哪一些事情應該要先完成呢??後來我選擇當下立即可做,毫無技巧性的工作。有了完成工作的成就感(即使那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我便不那麼惶恐。

這樣的想法若是轉換到閱讀上,我也應該要避免將想要讀卻還沒有讀的書一股腦的列出來,然後自己著急著,好像什麼書都看不完。還有好多好多別人推薦的經典卻連碰都沒有碰。

去了圖書館好幾次,加總的次數大概比我大學畢業前的次數加起來還要多(可見大學以前多不愛去圖書館),我知道那些在架上的書---在我讀的書中稱之為典型,或非常值得讀---的書,很多是乏人問津,我根本不需要著急。

我已經兩三次借過從來沒有人借的書,也就是借閱卡上沒有人蓋過章,我是第一個。一兩次,我還沒有什麼感覺,我沒有任何"哀愁的預感"。可是當我發現一本相當不錯的書,就這樣被我讀到,我相當的開心,開心的忘了我被很多書追的跑。(我又不是在準備考研究所或者正在唸研究所)

那些書就放在那裡,等著我去跟他們"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無論借閱卡已經貼了好幾張,蓋上密密麻麻的日期,當我借回家翻開書的時候,就是我跟作者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同一個作者很有可能在不同的作品裡,以一種不同的感覺讓我再一次愛上對方。

是的,喜愛一個作者可以不論次數,你會在不同的作品裡,再愛對方一次。

我把握在當下我所讀的。一本就是一個世界,一個收穫。至於那些尚未被我探勘的新世界,就一直在那裡,恆久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