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

初次編輯:2007-03-07 23:55:42

「原初觸動美好的再發現。」

電影看多了,不免再繼續觀看的過程中問自己:「為什麼導演這麼安排情節?走出這劇情,這樣的張力是凸顯什麼?這衝突會不會太無來由?生活裡真實存在的又何這電影有何關聯?他想提醒我們什麼在日常遺忘的,關於那些閃現、消失的所有。」

我以為導演除了用電影拍出幻想與奇想之外,不外乎在劇情裡置入的便是各式各樣生活的百態,以及萬般不同的人生,既像全觀又透視放大。有時,好像什麼都透過鏡頭和人物的空白給說完了,又好似什麼都沒有傳達。正如<隱藏攝影機>最後的一段畫面,停在放學的校門口前,無聲,只是不斷的進出,你,看見了什麼??又如何解讀呢??

在一篇專訪的文章中,李安提及當初他的老師問他的問題:電影是夢幻。人生是寫實?電影是逃避。人生是劫難?不過李安老師給他的答案很簡單,第一,電影比人生快;第二,電影有特寫。

於是,這電影裡的日子過的快,有人死了、男主角有多次的特寫,而讓男主角在生活變動的,是鋼琴演奏。鋼琴,對男主角是重要的,因為已逝世的母親是位鋼琴演奏家,小時候跟母親學過,在她過世之後便沒再繼續。

所以看到男主角許多次戴上耳機,聽的卻是「電子音樂」,顯然,音樂能帶給他什麼,以及安撫。

其實音樂也已經在人的生活中佔著很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台灣獨立樂團漸漸為大眾所熟知,除了成功的打入市場,也表示我們渴望越多,超過流行音樂給我們的。電影中,音樂很重要,卻不是我們所熟之的流行音樂,是鋼琴演奏。電音以及鋼琴演奏搶地盤似的輪流現身,恰好都出現在重要的時點。

他在試奏時無法將他苦練的成果表現出來。

為此(試奏),他請了一個剛來法國留學的鋼琴私人指導(女性);為此,他經常的不務(原)本業;為此,他一大早便起床,換上正式服裝。無奈,正在演奏時,他心神不寧,怎樣都無法將苦練的成果,平常心的表現出來,自覺難堪的情況下,匆匆離開,一路上取出耳機,裡頭是他平時聆聽的電子音樂。

原是父親即將再婚(即使最後沒有),也是心慌意亂機緣巧合下,遇見母親生前的經紀人,再度開啟他與鋼琴的緣分。他對父親又愛又恨,他對父親交給他的工作,談不上喜歡,和父親再提起鋼琴的事情,使兩人的關係弄得更僵。許多事情糾結一起。

對於試奏,他是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看他緊張、心神不定的撥電話決定試奏日期,去找指導員……等,明白他是重視的,多麼重視。這是他真心喜歡,和討債、炒房地產的工作不同。他不斷練習,無論是否坐在鋼琴前,眼神以及嘴角帶著陶醉喜悅的笑,雙手不同的空按琴鍵。

即使是工作上的心不在焉使得同事兼朋友的不諒解,父親的不支持,他仍然堅持。

鋼琴再度回到生命中,他向同事兼朋友的妻子表白,並且搞上、和欠債的俄國人未婚妻有一夜情、工作上的不專心、請父親短時間離他遠一些¬¬……都是變化,化學反應,也是代價。

因為緣分,所以留法的中國女學生成了他的指導,語言不通是他們的障礙,但音樂以及兩個人各自的耐心,隨著琴意的日漸熟悉,琴技的日漸上升,也使得兩個人培養出友誼。在片尾,男主角似乎成了他的經紀人兼男友,送她去演奏會。

一開始,都是他彈給女指導聽,最後的音樂會上,中國女學生演奏。他了結心願,沒殺了那個俄國男人,狠狠的奏他一頓,染著血,顫抖的來到座位上。手上仍有未完全洗淨的紅,和著舞台上的節奏,他空按指法。不在是塞上耳機聆聽電音。

一切都結束在他聽著重回他生命中的音樂,燃起他熱情的鋼琴演奏上,那些過去,似乎真的都過去了。


內容介紹:(資料來源:開演電影網)
=============================================

2005柏林影展最佳配樂。

一個冷血狂暴的惡徒怎能跟優雅的鋼琴家聯想在一起?《唇語驚魂》導演賈克歐狄亞卻從哈維凱托二十八年前主演的電影得到啟發,創造出這個奇異的角色。豐富的情感衝突,也讓《北非行路遙》俊美男星何曼杜立斯在殘暴與性感之間,展現從影以來最迷人的演技。

Tom(羅曼‧杜里斯飾演),居住在巴黎的28歲青年,糊塗走上父親的老路,一頭栽進黑霧瀰漫、滿是犯罪與暴力的地下不動產經紀業,苟活營生。在一次機緣下,他認識了音樂的美好,並為之深深著迷。也是從那一刻起,他渴望蛻變昇華,並自信能和母親一樣,最終成為職業鋼琴家。滿懷熱忱的他,為實現夢想,甚至聘請來中國女留學生教他鋼琴。

女留學生一句法文也不懂,Tom也對中文一竅不通,音符是他們之間唯一共同的語言….殘酷的是,雖然對生活有著另一種嚮往,但現實的醜惡及壓力卻排山倒海而來,遠超乎他所想像。情況逐漸失控,終成為難以承受之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