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

改編自徐四金原著「香水」的香水,相當的好看,不過若要問我,有沒有忠實的表達出原著的精神,我覺得電影少了那一大段在荒地的生活,以及下山之後治療的過程,實在是敗筆。而且我覺得,男主角不是因為愛上那些少女,所以才想要做出最極致的香水。

原著寫的很清楚,男主角葛努乙是個沒有味道的人,他還是嬰兒的時候,因為這樣而被排斥。換個說法而言,若是氣味/味道是萬物都具有的(小說中連非生物,門把、石子都有味道),那麼沒有味道的葛努乙,究竟算是什麼呢??也許他被指責是惡魔,但我想,惡魔應該也有惡魔的氣味。

後來他得知味道可以改變人對於人的看法,所以他操弄香水可以讓他隱藏於人群之中,也可以使別人對他必敬必恭,就算他身上衣著破爛,全都因為看不見、聽不到,也無法明確指出的---氣味。徐四金的「香水」之所以是名著,是因為它建構了一個以嗅覺為指標的故事,用嗅覺帶我們認識十八世紀的巴黎、愛好香水的貴族對比中下階層的生活。就算是地理位置,用的區別也是氣味,無論是集全世界之臭的法國魚市(葛奴乙的出生地),還是葛努乙學習到香精製造的重鎮。

我的看法是,少女變成女人之前,身上的體味是一種最不可思議、最獨一無二的氣味,會讓我聯想到某些男人特鍾愛「處女」這事情上。對葛奴乙來說,他謀殺女人不是為了別的原因,而是為了保留那最特別的氣味。

所以他才要等到蘿拉到了最成熟(好像是採花賊的感覺),身上的體味最濃郁之時,殺了她。取得的這一些(他殺了很多人)獨一無二的氣味,他打算用在他身上,他也可以是個有氣味的人了。(成為人的唯一方法)

這些味道混合在一起,成為了「此味只應天上有」的天使香水。為什麼叫天使呢??因為最後葛努乙將香水全數倒在身上,那些流浪漢看見的葛努乙,就是天使的化身,每個人都想要分到天使的一丁點。全部的人圍住葛努乙,他被流浪漢們給生吞了。

原著跟改編電影兩者之間的關係,一直被討論。究竟是要忠於原味,還是要呈現出另外不同的精神呢??

李安的<斷背山>,我看過原著,其實內容非常少,可是李安的電影卻深深感動我。「穿著Prada的惡魔」,原著我完全看不下去,因為寫作的述敘方式太不喜歡了,反而是電影抓住精義。安海威瑟以及梅莉史翠普,都演活了角色,這更是令人喜愛。至於哈利波特系列,我只有「火杯的考驗」比較滿意,其他的我都看不下去。

電影上映之前,我馬上想到的是導演如何呈現葛努乙要被處死時,發生的大雜交。導演用了還唯美的方式呈現了,廣場所有人聞到香水之後的反應,宛如置身於天堂之中,所有的禮教束縛全都解放,追求人最原本的慾能。小說中寫,無淪男女,全都跟週遭的人發生關係,也就是男男、男女、女女,多P。

在我看來,故事是悲傷的。製作香水的初衷是成為一個人,可是他並沒有想要操弄所有人的欲望。他是個嗅覺天才,他只對於氣味執著。但,驚世香水並沒有讓他本人有任何改變。這是個找自己的天才的故事,可惜,他什麼都沒找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