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出處:認識社會學入門必讀二十書


社會學是十八世紀法國實證主義哲學家孔德所創的一們學問。當初定名為社會物理學,後改名為社會學。旨在研究社會秩序與社會真實,還有西方現代性的構成如何可能。社會學更是一們探索人類社會運作的潛在邏輯的學科。

有鑑於此,本專題除了介紹一些研究台灣社會學的重要本土學術著作外,另外也推薦二十本入門與經典並重的社會學書單。讓一般對社會學有興趣的讀者們,也可以藉由這些比較生動活潑或者淺顯易懂的作品,一窺社會學的美妙。


社會學入門


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Allan G. Johnson原作;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臺北,群學,初版,民90,957-30710-2-9,平裝
本書可以說已經成了近幾年來台灣最重要且基本的社會學入門作品。本書深入淺出,文筆清晰。帶領讀者從生活諸細微事務出發,巧妙的利用社會學概念,編織描寫出一幅社會學學者眼中的生活世界和社會。
藉由作者的文字引導,一方面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其組成邏輯,也在這個文字描述的無形過程中,理解社會學概念的定義和使用方式,並且認識重要的社會學概念。對於入門來說,本書是不可或缺的一本簡單卻重要的作品。

2.社會學的導引:人文取向的透視,彼得.柏格(P. BERGER)著;黃樹仁、劉雅靈合譯,臺北,巨流,初版,民79,957-9464-34-0,平裝
本書是社會學大師彼得伯格所寫的社會學入門書。彼得伯格秉持著一個社會學的基本精神:事件永遠沒有表面所呈現的那麼簡單。帶領讀者突破社會學的高強與紛雜的學術概念,直指社會學核心。讓讀者藉由社會學式思考,了解社會世界的構成!


3.圖解社會學,吳逸驊,臺北,易博士,初版,民93,9867881346,平裝
近兩年來,台灣出版界流行起以圖解的方式介紹個種學說與學科。像是《圖解老子》、《圖解孫子兵法》等等。圖解的好處是藉由圖表的歸納整理與架構的建立,讓讀者可以化繁為簡。而這本《圖解社會學》也是從建立圖表與架構為基礎,將社會學重要概念與學說插入諸多表格與圖形中,讓讀者可以一目了然,充分掌握社會學核心概念。
不過就圖解書來說,本書文字量似乎多了一些。圖表雖然漂亮,但多半與一般社會學課本無異。和其他由日本引進的圖解叢書在功力上。似乎差了一截。

4.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Pamela Abbott, Claire Wallace原著;俞智敏等譯,臺北,巨流,初版,民84,957-732-052-X,平裝
本書是台灣第一本引介從女性主義的觀點撰寫的社會學課本。我們都知道,人類數千年來都是父權社會。直到近幾十年來,因著教育普及女性意識逐漸抬頭,許多女性開始反思這個數千年來一直有男性領導建構的社會世界。既然這個世界是由男性主導,那麼社會的建構自然也暗含諸多有利男性不利女性的思想和觀念。而女性主義思想社會學,正是為男權這樣一個看似真理的意識形態,提出不同於男流的社會學觀察和分析。

5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王振寰、瞿海源主編,臺北,巨流,初版,民88,957-732-107-0,平裝
過往台灣社會學課本,均多由歐美翻譯引進,而少數台灣學者所撰寫之教科書,其觀點與書籍所使用的個案也多半引自西方社會學研究而缺乏台灣本土的個案分析與社會觀察。
有鑑於此,社會學在台灣多年的累積之後,出現了這本《社會學與台灣社會》。本書由東海社會系王振寰老師主編,本書可以說是台灣社會學者的一次大型整合,企圖藉由不同老師的專長,撰寫社會學核心概念與台灣個案與分析的社會學課本。
這本書除了可以當做社會學教科書看待外,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對台灣社會各種領域的一個簡短介紹和導引。社會學式思考

6.社會學的想像,C. Wright Mills著;張君玫、劉鈐佑譯,臺北,巨流,初版,民84,957-732-053-8,平裝
本書由已故美國社會學大師米爾斯所寫。篇幅雖然不大,但卻是一本為社會學式思考定調的重要經典。本書除了駁斥反省米爾斯在世當時的諸多社會學思潮流派外,最重要的貢獻就是提出何謂社會學的想像?社會學的想像就是一種轉移觀點的能力,可以讓人們在一件事情身上看見其公共議題和個人焦慮。而藉由社會學的想像,我們可以在宏觀與微觀之間來回轉換觀點,幫助我們分析了解、解釋社會現象。

7.社會學動動腦,Zygmunt Bauman原著; 朱道凱翻譯,臺北,群學,初版,民91,957-30710-4-5,平裝
本書是當前最紅的歐洲社會學理論大師包曼所撰寫的社會學入門書。本書原名為社會學式思考(Thinking Sociologically)。顧名思義,本書所要談的正是社會學式思考的諸多特點和這份特點應用在諸多社會研究之後所產生的學術概念。
從本書的文章標題與內容,不難發現包曼所認為的社會學式思考,其實是承自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像。因為書中不斷談到,社會學式思考處理了許多宏觀公共議題與微觀個人影響兩者之間的兩難和特殊處境。而藉由社會學式思考,我們可以看清楚社會現象的不同面向,了解一個社會現象在個人身上的作用利以及在社會世界的展現。

8.批判的社會學導論,安東尼.紀登斯著;廖仁義譯,臺北,唐山,初版,民84,957-8900-20-1,平裝
本書是英國倫敦政經學院院長,也是歐洲社會學理論大師安東尼季登思所撰寫的的社會學入門讀物。紀登思擅長社會理論研究,其結構化理論更是社會學理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理論學派。
然而這樣的大師,卻能夠以深入淺出的筆觸,短小精悍的篇幅,傳神的介紹社會學的核心概念。在本書的帶領之下,我們可以一層層的撥開社會學概念的繁複和神秘面紗,了解社會學概念的使用方式以及社會學思考方式對於我們掌握世界的重要性!

9.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堂課,朋尼維茲(Patrice Bonnewitz)著;孫智綺譯,臺北,麥田,初版,民91,957-469-921-8,平裝
就嚴格意義上來說,本書不是一本社會學入門書,而是一本布赫迪厄的入門書。布赫迪厄是法國社會學理論大師,著作等身。本身的社會研究自成系統,其所提出的場域、慣習與資本等概念,深深的影響當前與往後社會學研究的發展。
布赫迪厄可以說是個全方位的社會學學者。除了建構理論外,布赫迪厄更利用其所建構之理論,帶領研究團隊,大量且全面的研究各社會學次領域,其學術研究成果之豐碩,讓人非得藉由像這類入門書,以便掌握布赫迪厄的思想。而布赫迪厄在社會學中的成就非凡,閱讀該書,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算是一窺何謂社會學的精華奧秘。

10.社會學的基本概念,韋伯著;顧忠華譯,臺北,遠流,初版,民82,957-32-1975-1,平裝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本書所收的文章在原書中,並不是一本獨立成冊的書。而是韋伯一部著作中的一個部分。本書的作者是德國社會學理論大師馬克思韋伯。韋伯被社會學界尊為社會學先驅,更是古典社會學理論三大家之一。其作品對往後社會學研究典範的建立,貢獻卓著。
而本書,則是韋伯對什麼是社會學所提出的觀察。在一個學科初創之始,先驅所提出的文獻與觀點,對往後學科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和重要性。
本書雖然篇幅短小,但對何謂社會學,卻提出委實重要的觀察。


來一點社會學理論吧

11.資本主義與當代社會理論:馬克思、凃爾幹、韋伯,紀登斯(Anthony Giddens)著;簡惠美譯,臺北,遠流,初版,民85,957-32-2888-2,平裝
本書同樣是英國倫敦政經學院院長安東尼紀登思的作品。許多人都知道安東尼紀登思的結構化理論與第三條路,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早期尚未出名的紀登思,也是一位社會學教科書寫手高手。紀登思撰寫過不少品質精良的社會學教科書,而資本主義與當代社會理論,更是紀登思教科書中十分重要的一部。
本書界定了社會學理論古典三大家,一舉奠定韋伯、馬克思和涂爾幹三位社會學理論學者的正統地位,也連帶的排除了其他古典社會學理論學者的重要性。對於社會學理論學術脈絡的建立\扼殺,本書貢獻著實不凡。

12. 當代社會學理論精簡本,喬治瑞澤,臺北,巨流,初版,民91,平裝
本書是美國社會學學者喬治瑞澤整理的社會學理論課本。有鑒於社會學理論發展日漸繁複與精細化,社會學理論課本越來越厚。某一重要社會學理論教科書作者的《社會學理論的結構》第六版,光是當代社會理論就有四十餘章。這樣龐大的知識,就連本科生大概都很難在一學期中完成所有社會學理論的課程。
因此,精簡化的社會學理論教材,自然是不可或缺。特別是理論與經驗研究日趨分離的當今學術界,社會學理論專業性日濃,然而學生對社會學理論的興趣卻未必日增。因此精簡本的出現,對於教學或者非相關科系學生的入門,都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你想要使用社會學研究法?

1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Earl Babbie著; 李美華等譯,臺北,時英,初版,民87,957-8890-24-9,平裝
本書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這門課上,有著經典般的地位。該書從第一版出版以來,自今已快三十年。近三十年來,本書不斷翻新出版。目前英文版已經到了第十版。全球發售數十萬本。幾乎所有修習社會學領域的學生,都是以書作為研究法課本。
本書文字淺白,寫作風格非常的清楚易懂。詳細清楚與系統化是本書的優點。而作者幽默和親切的文筆,更是本書屢屢更新再版並成為全球各社會科學相關系所研究法指定教科書的重要原因。
這本書簡單到幾乎可以自行閱讀,不需教師。因此對社會學有興趣外,也想了解社會學研究室如何產生的讀者,不妨找時間翻讀該書。相信你會對研究法的簡單易懂感到意外!


好讀又易懂的社會學作品

14.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高夫曼著;徐江敏、李姚軍譯,臺北,桂冠,初版,民81,957-551-497-1,平裝
本書是戲劇論學派大師厄文高夫曼的扛頂之作。戲劇論認為,人生如戲,我們都是演員。而世界如同舞台,我們都是在舞台上扮演一個角色的演員。
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藉由諸多文學作品還有生活觀察,對人類社會互動秩序提出獨到且精闢的見解。本書輕鬆好讀,彷彿在讀許多文學片段。讀過《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相信你將對人際互動中的諸多潛藏邏輯和法則,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15風險社會,Ulrich Beck作,汪浩譯,臺北,巨流,初版,民92,9577321976,平裝
本書作者為德國社會學大師貝克,因發表此書適時反映了現代人對科技風險的焦慮聲名大噪。貝克指出,儘管「現代化」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質成就,也因為理性化在政治、經濟、科學系統上的發展,大大提升工具理性的在社會發展中的優勢,卻更造成了馬克思大力批判的「異化」。
貝克以蘇俄的車諾堡核子發電廠災變為例,點出了「高科技」與「高風險」之間的關連性。這些現代科技蘊含的風險能量愈來愈龐大,其所涉及的領域更極為複雜,絕非單純的技術問題。一個社會的政經結構、生產方式、決策過程,乃至發展階段與知識水準都對風險的存在型態和影響範圍有決定性的作用。而,風險也會改變我們的意識和行為,並且反過來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制度有所衝擊。


16.親密關係的轉型:現代社會的性、愛、慾,Anthony Giddens作;周素鳳譯,臺北,巨流,初版,民90,957-732-146-1,平裝
在這本書中,紀登斯以英國坊間的感情自助或輔導書籍為資料,研究現代人追求「純粹關係」之路。純粹關係是一種強調性平等以及情感平等的關係,現代親密關係轉變的最大推手來自女性的轉變。在這轉變中有一個關鍵,那就是浪漫愛的崛起。浪漫愛的理想是心靈的溝通,女性比男性更受浪漫愛的啟發(男性仍然比較重視激情愛),而因為處於經濟的弱勢,婚姻依然是女性的靠山,只不過,現代女性往往將愛情與婚姻連起來。正因為女性將浪漫愛視為一生的賭注,在感情與婚姻的路上,仍然脫離不了依附的關係,女性也因此受到更大的折磨,女性主義者於是開始倡導關係的自主性,親密但仍須建立個人界線,也就是紀登思所謂的關係的轉變— 「純粹關係」的來臨。

17.愛情的正常性混亂,Ulrich Beck, Elisabeth Beck-Gernsheim作;蘇峰山、魏書娥、陳雅馨譯,臺北,立緒,初版,民89,957-0411-01-5,平裝
當個人化成為人在這個社會爭取自由的主要訴求時,愛情與自由孰輕孰重?當愛情來臨之時,什麼樣的戀愛方式是個人化的我們所需要與能夠承受的?戀愛的那種無間隙與個人自由如何平衡?當戀愛、結婚與離婚都不再神聖,失去約束力,被所謂的個人化自由所取代、超越的時候,親密關係的模式會有怎樣的轉變?當小孩的生養不再是為了家族生命繁衍,而是個人親密關係的取代與理性計算的時候,父母與小孩單方面的親密關係有了什麼樣的轉變?當婚姻關係消失後,後婚姻家庭中的小孩教養,對小孩未來的愛情觀與親密關係的問題如何教導、傳遞?在愛情取代了神聖的宗教,成為世俗化社會個人救贖的時候,我們所所堅信的浪漫愛情與親密關係到底變成怎樣?各種親密關係又將如何被個人自由極大化所影響?這些問題都是作者在書中所討論的。

18.社會的麥當勞化,George Ritzer著;林祐聖、葉欣怡譯,臺北,弘智文化,初版,民91,957-0453-48-6,平裝
將某一美國產品的名稱,挪用指稱某一具世界影響力社會文化現象,喬治瑞澤的社會的麥當勞化,大概是最成功的一本學術著作。瑞澤藉由麥當勞化這樣的概念,討論了四個令人著迷的工具理性層面,而這四個工具理性層面,正是麥當勞模式之所以成功的核心︰效率性、可計算性、可預測性,以及透過非人科技的控制。
本書的焦點與其說是麥當勞,不如說更關心的是全球性速食文化社會現象。而瑞澤以生動活潑而精準的筆觸藉由眾所週知的麥當勞伊舉討論工具理性如何入侵我們現代生活是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19.布赫迪赫論電視,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著; 林志明譯,臺北,麥田,初版,民91,986-7895-60-6,平裝
.布赫迪赫這位法國乃至於全球人文社會學科的泰斗認為,哲學與社會科學的文化生產場域,現在已經由新聞場域取代,而執行這場轉換的,主要是透過身跨兩個場域的文化掮客。他們的身影並不確定,交互錯落在新聞場域與專業場域之間。他們利用雙重身分的優勢,避開兩界的特定要求,但是卻將取諸兩界的或多或少的權力,引進彼此。布赫迪赫詳細地分析,並語氣嚴厲地質疑依照商業利益原則運作的電視台,踰越其記錄事實的本分,變成創造事實的工具,以及指責身著新聞、政治或學術場域的外衣,卻身影模糊地游移於各個領域,並且從中得利的記者、政客和學者。

在分析電視台的一場場舞台及其幕後、申論其不可見的結構和效用之後,布赫迪赫不諱言地批評,在電視台收視率及商業利益的原則,和名利的牽引下,法國的電視和新聞場域正上演著一場多方「共謀」的遊戲。

20.權力精英,米爾斯(C. Wright Mills)著;王逸舟譯,臺北,桂冠,初版,民83,957-551-713-X,平裝
本書同樣是已故美國社會學大師米爾斯的重要著作。本書分析研究掌控美國社會人士的階級屬性和職業地位。米爾斯發現,美國東部、新教、白人、上流社會出身,且進入美國商業、政治與軍事三領域的白人公民,是美國社會的權力精英。
米爾斯的研究批判力十足,對當時美國社會所提出的觀察和批判影響很深。雖然經過近半世紀,但米爾斯對美國社會權力精英的觀察,仍然擲地有聲。而這樣歷久彌新的研究,正是好的社會學作品所應該有的特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