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evolutionary Road

「但是她不需要建議,也不需要指示了。她現在很平靜,很篤定。她一直很清楚一件事,那是她父母、克萊兒阿姨、法蘭克或任何其他人都沒有教過她的。那就是:人若想要做絕對誠實,絕對忠於自己的事,就要自己一個人去做。」這是真愛旅程小說第兩百七十二頁的最後一段話。電影並沒有拍出來。

艾波,凱特溫絲蕾所飾演的角色,她在法蘭克(李奧那多飾演)去上班後燒了一鍋的熱水,將相關器具投入鍋中消毒,她自己動手,幫自己墮胎。電影裡:結束一切的她緩緩踱步下樓,你可以感受到她的虛弱以及顫抖,她站到大片落地窗前,陽光耀眼,她回想起踏入這間空房的記憶(懷著小寶貝)。寂靜無聲,鏡頭帶向地面,鮮血滴落毛地毯,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擴大成為一灘豔紅。鏡頭緩緩向後拉,是艾波的背影,艾波的裙上,血紅的花朵緩緩綻放。我們聽到她講電話的聲音:我想我需要幫助。

一條生命的殞落。故事裡不斷堆疊的失望、謊言、不快樂,最終毀了她最愛的一切。

我看了幕後花絮,收錄了製片、導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對於這部電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於這部小說的理解以及扮演該角色的心得,讓我感受到他們對於真愛旅程(或說革命之路)這故事所要論及的命題,有相當到位的詮釋與演出。電影的觀眾或小說的讀者,我們像是一個旁觀者靜靜聆聽一段感情的瓦解。他們說:這是個悲劇性的愛情故事,郊區與都市都只是背景。小說設定的背景是五六零年代的美國,那些居住在郊區看起來擁有美好生活的人們,事實上有的是規格化以及一致化的生活,消弭了人的獨特性。「我們跟別人沒有什麼不一樣。」

故事的悲劇來自於:巨大的謊言與自欺欺人。我們跟別人沒有任何不同,我們卻自以為我們跟別人不同。

事實上,電影時時刻刻裡的布朗太太,也是在這樣的生活當中感到窒息以及渴望逃離,於是她將未來將成為詩人的小孩托給鄰居(不約而同的,艾波動手墮胎前,也撥電話詢問鄰居自己的小孩的情況)。她開車到旅館,躺在床上翻閱戴維洛夫人這部由吳爾芙所寫的小說,打算帶著肚子裡的小孩吞藥自殺。在那決定的關鍵時刻,她下不了手,離開旅館回到那個謂之「家」的所在。她在浴室裡痛哭。她產下小孩後,離家出走。(這是她唯一能做的事,當她別無選擇)

倘若艾波並沒有動手墮胎,她會不會跟布朗太太一樣,最後離家出走呢?這已經無從而知了。

所謂的謊言是什麼?所謂的真實是什麼?故事想要說明的,都在艾波與法蘭克的爭吵,以及瘋子約翰和惠勒夫婦(艾波&法蘭克)的對話裡,呈現。

「你太好太年輕太害怕了;你順著我的意思走,這整件事情就這樣開始,我們兩個就這樣投入這個巨大的錯覺中---因為這真的是一個巨大的、可恨的錯覺---以為人有了家庭,就得退出真實的生活,『安定下來』。這就是郊區最虛偽的謊言,而我一直以來都要你活在這個虛偽的謊言之下。我要你依賴他活著!天阿,我甚至還為自己塑造一個陳腐的形象---我想是這一點讓我真正醒悟了---我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這樣的女孩:要不是太早結婚,我就是紅牌演員;你知道我去念戲劇學校,只是想要離開家裡,這一點我也知道。我一直都知道。結果那三個月,我一直帶著這種苦樂參半的尊貴表情在那裡走來走去---我是說,人還能自欺到什麼地步?你看出這一切有多不正常嗎?我兩個都要。我糟蹋了你的人生還不夠,還要把這樣整件可怕的事拉回來,讓他看起來好像是你糟蹋了我的人生,這樣我就能當個受害者。這是不是很恐怖,可是這是真的!這是真的!」

結了婚並不代表幸福美滿。

依稀記得有一本書是關於黑暗的童話故事,白馬王子跟白雪公主結婚之後,倘若落入真愛旅程的故事一般的劇情,那又該如何?剛結束的小說《第八日的蟬》,描寫女主角希和子與有妻之夫秋山相戀,遭秋山哄騙墮胎後,發現秋山之妻懷孕產下女嬰,她潛入秋山之家,盜走女嬰,並取名為薰,過著逃亡的生活,這是第一部。故事的第二部由長大的薰(秋山惠理菜)的人生為基調。那個看似完美的家庭,事實上母親不斷怨恨父親怎麼可以做出外遇的行為,毀壞她的生活,更甚者,外遇對象希和子偷走她懷孕十個月生下的小孩,抓到希和子後惠理菜回到身邊,她又無法全心呵護這個曾經被第三者綁架的小孩。家庭崩壞。作者角田光代寫:我為何是這個家的孩子?我為何只能變成這樣?父不像父,母無力為母,總是顧忌我的妹妹,還有用憎恨一切來保護自己的我。我們一步也無法踏出那個自覺「本來不該是這樣」的地方。

牢籠。生活是個巨大的牢籠。

真愛旅程中的瘋子約翰,被電擊37次,把數學這個科目的內容都電光了,卻是這個巨大謊言的旁觀者,他說:「很多人知道生活很空虛,承認沒有希望需要極大的勇氣。」惠勒夫婦能夠獲得約翰的喜愛,是因為他們能夠承認這個地方沒有希望,可是承認沒有希望打算逃離,跟真正逃離是完全兩件不同的事情。

知道與做到,是不同的兩件事。

至於「巴黎」,那是他方。生活總是在他方,或許也可以是西藏,可以是□□□。直接引用《生活在他方》的譯序:「青春時代,誰沒有對榮譽的渴望??誰沒有對家庭的反抗??誰沒有對未知世界的嚮往??舉目四望,我們周圍的生活平庸狹窄,一成不變,每天的日子都被食衣住行所填滿,毫無色彩,毫無光亮。正是為了逃脫這一惱人的生存現實,人們才賦予自己激情和想像。對青年人來說,沒有夢想的生活是可怕的,那是老年人日暮黃昏的平靜和死寂,青年人拒絕承認生活的本質就是平庸實在,總是嚮往著動盪的生活,火熱的鬥爭。

從美學的角度看,真正生活應當永遠在別處。」

巴黎,法蘭克曾經去過的,流動的盛宴。但是,那只存在在記憶裡頭,只存在夢裡頭。謊言有如夢澤,真愛旅程的人,不,現在的人,也都陷在沼澤裡頭。

我相信,多數人都「正準備」離開,可是都「還沒有」離開。

延伸閱讀:
下星期去巴黎//她說寫作是一種治療
你的「巴黎」在哪裡?《真愛旅程》或(革命之路)//夏蟲語冰
革命之路//熱天午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