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晚上12點多,我正在浴室裡頭引吭高歌,因為明天我要出發。當我正拉高一度,唱著永遠的第一天,突然一個女聲:「哭夭」傳來。我的房間在3樓,有一扇小小的對外通氣窗,後面是某工廠的廠房,是無人居住。因此,在夜裡傳來的女聲,包含那句哭夭,是我在此居住近20年來的第一次。

在MSN上遇到隔壁鄰居小妹,她今年剛畢業,也剛找到工作,我丟水球:嗨,我剛剛洗澡唱歌,在唱永遠的第一天,有很大聲嗎!?你有聽到嗎!?有人罵:哭邀ㄟ!我心靈受傷了。鄰居小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剛剛真的有唱歌嗎!?我沒有聽到ㄟ,你要不要再唱一次,確認聲音的方向阿~~

幾單幾句對話後,我便下線。P在我下線前問我:為什麼是〈永遠的第一天〉!?

星期三是朋友的生日,生日之前他便囑咐我別送他禮物,難得他邀請我去參加生日聚餐,而且還總共邀請11位佳賓,某種心理程度上的說不過去(認識這麼久),不送點小東西不行。決定了慾望城市電影板的DVD,不過高貴也很貴的誠品書局為什麼找不到阿Orz......誰能告訴我為什麼,這麼經典的電影竟然沒有(哀號)。放棄貼心小禮(我知道他收到慾望城市DVD一定會欣喜若狂並且愛死我),改走超實用樸素路線。

挑了拍攝台北101大樓幻燈片作成的明信片加上天使眼淚---高山嘉明湖為景的生日卡片,用我最為擅長的文字做包裝,內容書寫這些年我認識他的一些感想(他在電話中說看完之後有掉淚,是哭點太低還是我切中生命核心!?)。因為預期他今年到明年會相當忙碌,所以一本機能性相能強的跨年日誌是必備用品,挑來選去,要能夠找到他喜歡的風格,我也認為獨具巧思的日誌,著時浪費我不少時間,一本本拿來翻閱、比較,買自己的可能就沒那麼挑剔。

那天吃的是香妍小館,相當不錯,不過因為我不是winni,所以不寫食記,食物的照片放在相簿。對他而言,在台中舉辦的生日聚會,應該是具有特別的意義,雖然在場的除了壽星本人以外,其他人我都不認識。依我現在的個性,是不喜攪和這類的聚會,因為同壽星好些年的友誼,所以點頭參加,也希望他明年一樣快快樂樂。然後我就要出發往花蓮了。

老家在恆春(我家在永靖),是的,海角七號的場景我無一不熟悉,正因為太熟悉,反而會有殊異的距離感。對於花東,大學之前,我也僅是玩過宜蘭、花東幾個重要觀光景點,一如三仙台(那是家庭旅行)。大四那年社團暑訓之遊,同一屆的選在寒假出發前往花東場地勘查,正式旅程在暑假,社團學弟妹與我們一同坐遊覽車遊歷花東,走美食、知性、趣味之旅(還兼泡湯)。兩次的經驗,讓我對花蓮非常有好感。

重要的時點來自於服役調至花蓮空軍基地那段時間,大學好友正好在東華讀研究所,放假時,勞煩他騎摩托車來載我,帶我遊歷花蓮幾個我們難忘的景點。還記得我在後座,對他慢鏡頭似的緩緩說起這地方如何又如何,我們是依著什麼路線......彷彿、彷彿當年寒假,凌晨五點多坐上淡水往台北車站的第一班捷運,然後搭上前往花蓮的太魯閣號,開啟兩天一夜從花蓮市騎摩托車一路飆至台東關山再回到花連瑞穗的旅程。

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所以換得四天的連假,並且在十一月時要出發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八天的員工旅遊。我將一個人前往台北,之後轉往花蓮。上回到台北,和許多的人見面,交換許多的心得,卻沒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這一次,沒有特別約誰,以免約了失約也奇怪,花蓮的部份更是自己一個人前往,定了民宿、拿了車票,將這些放在小包包裡頭,似乎就盛裝了勇氣。

永遠的第一天。

幾天前,一時興起,將典藏的CD一張一張放入電腦,轉成音訊檔,收進小黑裡。好久沒聽游鴻明,轉檔的時候,飄過歌曲〈孤單的候鳥〉自己非常非常喜歡。

落單的候鳥
作詞:謝銘祐 作曲:游鴻明

尋找溫暖的一個角落 排好人型的一群候鳥 又要南飛
畫好類似的未來地圖 我和其他人朝著目標 汗流浹背

要令人羨慕要爬多高 他們說完成這樣的夢值得驕傲
但現在的我卻不知道 飛在不變的這片藍天好不好

像落單的候鳥 (不想飛翔奔跑)
想忘了有目標 (逃出季節的牢)
一掉入慾望的漩渦 我盲目地繞
最初那個我 那顆心 找不到

像落單的候鳥 (夢想越來越高)
就一個人叛逃 (自己越來越小)
不願讓生活牽著我 懵懂地蒼老
但我真的能 擋得了 這世界 洶湧的浪潮


旅行的意義,有泰半的時間來自於對這現實的不滿以及不平。K留言:「可是如果旅行之後,可以好好整理長長的雜草,我想身體上的荒蕪就沒那麼重要了。」但是療癒之途本身並沒有這麼簡單,不然我們則仰賴一次又一次的脫軌之旅,就可平緩心裡那個巨大的空洞。可是有天恰好厭倦了旅行之後呢!?我們是否就無法從綁拖現實世界裡帶來的心靈疲憊以及巨大生存壓力(黑心牛奶!?海角七億!?)

近日在東海,她幫我算了塔羅,詢問了與A的後續結果。抽牌顯示:你們是有機會的,可是會被你搞砸。晚上,我便撥了電話告訴A,A也在電話那端告訴我關於感情這回事,他的顧忌以及思維。這幾日我便沒想起這檔事,直至那天參加了友人P的生日餐會。我看見P與前任的互動,我一度抽離在現場的角色,進到自體的小宇宙,才發現對於自己想要的關係以及相處模式,或許不是任何人可以輕易給予的,我必須接受這一點。

然後,我才有辦法走到下一個階段。關於工作,關於感情,關於友誼,我都亟需要下一個階段。不過這些轉為實際作為的想法透露出:慢慢來比較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