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JO

對於過去的緬懷以及感嘆少了,多的是對工作上的作為以及積極。陳述故事的淡淡憂鬱,隨著熱力四射的夏天漸漸到來而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不耐煩以及焦躁,面對、化解這樣的焦躁,我需要的是面對它、接受它、放下它。按照既定的流程,合該做什麼,就是什麼。

面對星期六要上場的三合一SP(打字的當下早已經結束),除了些許的不安以外,想起訓練營的種種,自然而然的沒什麼好害怕,人首要面對的敵人就是自己,這句話實然不假(自己會先殺死自己)。一段時間的安逸後,消磨了過去大學時社團裡練習的種種,當時所接受的一切,漸漸淡去,相對的,現職場上面臨的挑戰,更鉅大,更得拋卻自己的恐懼。

面對自己的恐懼。

一開始,社團時期遺留在身上的種種不滿,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書寫,漸漸消耗,消耗的終點終於也能正視自己的選擇,正面看待那些影響自己極深的觀感。隨著大三結束,大四退居顧問身份,開始栽進別的世界;除了開始打工以外,閱讀的世界為我開了一扇窗,在藝文的世界裡,那些技能漸漸遺忘;還有還有,那時候來回奔波於台北車站及淡水之間,吸收大量關於傳播的知識,沒想到現下卻都用不著了。(其實是我不會用,應該不是用不著)

他曾問我:你還想考研究所嗎!?
我答:再看看吧。(有那麼重要嗎!?)

印象非常深刻的過去,既是榮耀也會是枷鎖,妨礙一個人突破現狀。所有的經驗都會堆砌、過濾,巧妙的進階置換,會變成一個人獨一無二的特色。我庸庸碌碌、汲汲營營的活著,還在找自己是誰,以及愛過誰。所以,我有沒有參加過社團,有沒有準備過研究所,有沒有在淡水住過四年,有沒有……,在那個問題的面前,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人首要還是得認識自己。

終究會看出一個人的能力,從時間的運用以及用人、訓練人、提升自己能力的種種企圖看出來。評分以及被評分的種種並不怎樣,你如何看待你的工作呢??你如何看待與你一同工作的其他人呢??一直不斷的被開玩笑,並非不在意,而是沒必要回應太多正中對方下懷,自己跳入陷阱。

秉持這樣想法的我,歷經一段時間跟他人相處的經過,有人從一開始的敵意轉為對我的支持,實在是難以想像,我從未想過要討好誰。

好不容易「又開始」動筆寫,卻花去泰半時間在抱怨工作上的人事物,也實然是因為這方面感觸特別多。我沒能進入別人的生活,只能將話題繞在工作場域上,至於人生的種種,人際的種種,我倒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看自己想看的書,聽自己想聽的音樂,吃自己想吃的食物,找自己想看的電影,寫自己的字,逛自己想逛的書店,走自己想走的方向……一點長進都沒有。

先前隨意揮灑就可以好幾千字的blog,如今停滯在同一畫面許久未有進展,既無新文章,也無觀影心得,沒讀書,面目可憎。他說:一個人的環境以及涵養會改變其容貌,那麼我的容貌是否因此變「油」以及「滑」了呢??

或許是專業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或許是因為真的吸收了一些概念,開始能滔滔不絕:課程的規劃,學習的策略,成功的經驗……,面對客人,往往能夠自己獨言很長的一段時間(那是之前做不到的)。同他人說起這回事:為了業績,我開始「口不擇言」了。他說,櫃檯做久了,就是會這樣,況且我們的工作,需要業務的能力,會加速進入狀況。

我們如何能夠辨認自己,以及對自己誠實呢??怎樣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呢??一如其他人聽聞我工作的疑懼:「我以為你會在□□□工作,沒想到你是在□□□工作……。」面對類似的陳述的同時,我也僅能回以:「是阿,我也沒想過,這世界上有太多沒想過的事情……。」

這一類的沒想過,隨著年紀越大,越能夠發現其重要之處。因為一個決定,導致接下來的整個生命歷程都有了不一樣的開展。我並不是在評論電影「蝴蝶效應」,而是突然間對於整個自己過去到現在的種種,以一個他者的眼睛觀看的同時,既不可思議又覺得這就是所謂的人生。

沒有誰需要向誰解釋自己的人生,也沒有誰需要聽別人解釋自己的人生,這一類的故事只能在自己理解自己的同時被成立,恰好我資質駑鈍,需要透過大量的跟自己的對話才能夠解釋自己。我赫然想起吳文超《解釋》一書裡:「也許我們都在某些時刻感覺到,這個世界既牢固又脆弱。牢固到無法改變,又脆弱到隨時分解。我們想要一個解釋。但有時,你在毫無預兆下想起一趟公車的 旅程、一件生活上的意外,對那件事情的形狀有了另一種認識,卻竟已是許多年後。當那些發生過的,記得與不記得的小事早已累積起來,漸漸將你解釋成今天的樣 子。」

既使我閱讀的時刻沒有像往常那樣,曾經閱讀過的東西,內畫於己身。一如我想起過去那些時光,可以是「最好的時光」的同時,《時時刻刻》、侯孝賢「最好的時光」、以及唐諾在《讀者時代》中寫道「最好的時光」。那一些東西連貫成一線,成為最好的時光的註腳,只不過,我無法說的清楚。我無法說的清楚的事情還很多,要一一細數,太浪費時間。

不過,還有許許多多浪費時間的事情。

一如好不容易開始寫,卻只在抱怨工作上的人、事、物,一點長進都沒有。先前隨意就能夠揮灑的blog,現下常停留在某依畫面許久未動,既無新文章,亦無新觀影心得,況且沒讀書,面目可憎。退伍半餘年,工作的關係,人我關係的變化受到侷限,來往皆是同質性相當高的人,既無新刺激,亦無新撞擊,產生不了火花。自己是什麼人,走什麼樣的風格,一旦確立之後,便想要維持下去,工作上的不方便實在是給自己很小的框框,有些動彈不得。

過去擅長分析字裡行間的絃外之音,因為沒有讀的關係,這樣的能力也逐漸退化,像是在黑暗中的動物,不需要用到眼睛一樣,所以退化的依靠其他的感官。

奇怪的是,我益發少的問起:你覺得我是怎樣的一個人!?好似要從別人的口中得到讚美及肯定,以資證明自己的存在。這樣的發問少了,從別人跟自己的互動當中,便知道自己的位置以及存在是什麼,只是,自己了解的自己跟別人所了解的我,應是有一大斷的差異,我們總是片面、武斷、任意的解讀一個人,我相信我也是這樣被解讀。

是好是壞我不計較。

有一段時間我非常喜歡孫燕姿的一首歌《逃亡》,其實我以前非常討厭開車,因為工作的關係,我不得不開;又因為台灣的駕駛人都太過沒有禮讓之心,我不得不越開越兇狠。我非常喜歡裡頭唱:「關於未來 只有自己明白 不想讓心情 被現實打敗」。

既然明白了為什麼要留在台中,既然明白了為什麼要從事這份工作,既然也明白了自己給自己的時間,那麼也就沒有什麼好猶豫的,就勇敢的去做吧。一如歌曲的最後,她唱:「才發現關於夢的答案 一直在自己手上 只有自己能 讓自己發光」

逃亡
作曲:李偲菘, 編曲:Kenn.C
監製:李偲菘, 填詞:林怡芬

踩著月光 打開車窗 離開這城市想找個解放
一路開往 最高那一座山 孤單的想像 寂寞的逃亡

*我想是偶爾難免沮喪 想離開 想躲起來 心裡的期待 總是填不滿
 我看著山下千萬的窗 誰不曾感到失望 就算會徬徨 也還要去闖

關於未來 只有自己明白 不想讓心情 被現實打敗
一路開往 最高那一座山 孤單的想像 寂寞的逃亡

Repeat *

我站在靠近天的頂端 張開手全都釋放 用月光取暖 給自己力量
才發現關於夢的答案 一直在自己手上 只有自己能 讓自己發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