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Scott v.s. Lea's) (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s照片:碧潭橋。

看小說,總有些作者愛寫番外篇/外一章,那標示了在正文之外的樂趣,另外也可能作者跳脫本文的旁支細節,反正,是隨作者的心意。(我正宣告這篇也是隨我心意沒主題的亂談)

我在交換日記終章一文裡頭引用詹宏志說過的一段話(收錄在《他們說》一書):「真實的人生是在書之外,所以,最終的對照,一定還是要到生活上來。但人生苦短,不是有那麼多機緣來接觸那麼多東西,書就變成一個替代性經驗,可能以點皮毛、有點空虛,但它給我機會讓一輩子可以過二十輩子的經驗。(中略)

書其實是一個召喚,是要你去見真實世界本身。現在更多更好的書,可是書不是憑藉的全部,有更多可替代的東西,所以書反而沒有過去那麼有力量。」


我覺得我努力的在書本以外的生活裡找尋意義,對我才有的意義。

我們不可能獨立於人群之外,我們還是在那其中被含括;不過,每個人卻又都是完全不同的個體,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價值觀、態度、處事原則、對生活的想望,不過也同樣具備了人生下來就俱備的原型。我以為,要超越原型,除了各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還有閱讀。

閱讀讓我的視野不一樣,也是閱讀讓我向內探索自己,但,讓我更加的認識我自己,除了閱讀之外,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稱之為「經驗」---的概念。而且,兩者並沒有誰可以凌駕誰之上的高低之分,你必須親身體驗過後,你的閱讀才有可能帶你進到不同的領域,去理解不到那個高度就不能領會的概念。生活之中除了物質的種種,各種精神上的,都曾有人寫,先讀,我們就先一步得知。

張愛玲:先看見海的圖畫後看見海;先讀到愛情小說,後知道愛。張愛玲說這是現代人的嚴重問題。

我已經不用強迫我自己讀,我想,除了讀之外,還得去經歷,經歷過後,再讀,或許滄桑,或許頓悟,或許就又更加開通了。但,要經歷,卻又對自己過去經驗十分在意,那像是帶在身上的罪一般。要嘛,你除罪,要嘛,你心甘情願帶著。所以,書寫是必然的。

我不知道那些文學家們,無論寫小說的、散文的、詩的、評論的、導讀的,在寫下了跟自己身世有關的文章/書本後,是不是能夠活的更加輕盈,是不是能夠對自己的過去有所交代、解釋,替自己開脫了??我不知道。

我不想求假,我想求真。這樣,我才不會愈活愈求圓謊。

最近我對於多方關係的審視,我才發現許多人與人的關係都是用磨合、容忍加上逃逸所建立起來的,我們對於彼此的觀點想法從不花費心思溝通,我們對於彼此認為對方真正是個怎麼樣的人毫不關心,我們不願意深入的去了解對方跟自己的合在哪裡,而是不斷放大對方跟自己的差異。

很多人用很多的藉口開脫,尤其是現實。因為我現在忙於□□(框框內請自己填入理由),所以疏於……。如果我們對於真正的對方有所理解的話,不會說出這麼沒有誠意的話。這是我的一些觀察,也是題外話了。

一如星期六的見面,你約莫也得知我的想法。我撞到之後,我在找不是友人們可以告訴我、不是書本裡頭可以讀到的,我自己生活的來由。

也許那會讓我跟別人愈有差異,但是那也是我的選擇,甚者,那會讓我更加開心。無論我站在什麼位置,我都會想到我現在是為了發覺自己,然後讓自己生命更加有意義。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影像073

我在反省生命的狀態。

真實生活中與我相熟的友人們都明白,我有太多微型情緒。不大喜大悲,而是有相當多小細節困惑著我,如果沒有明說,旁的人也難看個明白,最近怎麼了。

她說,倘若將當兵分成前中後三階段,現在是後期,很明顯的是中期的我相當焦躁。現在,我在找路。也不是不知道有哪些選擇,而是在於「取捨」以及「排序」當中,影響決定的原因尚有很多。大底還是自己對自己能力、毅力上的搖擺不定。

將自己逼的太緊,給自己很大的壓力要為每一本看完的書、電影,寫心得。堆疊累積,反而成為一種自己追趕自己的狀態,初衷並非如此。在日記裡頭這樣寫:「強迫狀的症狀之一,就是將要做的事情條列在記事本當中,完成後,刪除。藉由這樣重複的行動中,似乎,人生就成為一條條的代辦事項,從羅列~刪除之中,臻至完美。

這樣,那些隱藏起來的文章(感想待補),便是提醒自己許多欲出清的文章(意味待寫中),正等待自己「一一」刪去。這般的追趕(跑跳碰),似乎曝露在表面的和平下的緊繃與汲汲營營,何來從容之姿。」


強迫書寫的背後算不算一種「表演」,只試圖呈現出一種極為認真過日子的假象,我做了……。不過,事實上,生活的其餘部分呢??(生活不僅僅只有閱讀、書寫、看電影、聽音樂……。)真實的生活是部落格書寫中「缺席」,沒寫到的多數。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F0983

離開之前。




還剩下幾次留守以及放假的日子,我就要從這裡「畢業」,而這裡也將在年底前遷走,變成跟附近已經搬走的廠房一樣,只剩無法移動的建物本身,其餘都要上卡車、火車,分別前往不同的地方,有無再回來的機會尚未顯露曙光,只是,我是真真切切的要離開,就沒有要再進來這裡了。

用自己的眼睛去記住這一大塊地,有開闊的天際,一大片綠草以及小型飛機用的跑道(現在已經是空警隊在用了)。沒繼續裝飛機的廠房,每日上班的路徑,經過什麼彎,會遇到什麼樹,來到逢甲大學的後方……。這一些用眼睛記住,用耳朵記住,用腳記住,塞尚的句子:「我必須加快,一切正在消失。」

當我從營區大門口走出來,不是騎機車,我用力的記下沿途的店家以及相關的事物。

離開之後,又得重新適應一個地方,一個和這裡不同的地方,但移動至今,真有什麼是習慣而不抗拒的嗎??是伸手擁抱現實,還是極力要反叛!?大四後,飄飄蕩蕩的心無居所,哪裡是心之所嚮往!?換言之,那個旅人真的出發了嗎??還是他走不了,卻也不認為他仍停在原地,因為他只是走不開,不代表他不想走。但,他真的知道那個夢一般的城市在哪裡嗎??

是否旅人也開始一趟虛擬的旅行,用書本幻想,起始一趟冒險/行腳,張望著那個只要不叫做「這裡」的「那裡」,彼方。

比方,那個「彼方」有什麼……,是旅人心中的想望,但,一切是否真實呢??

還是這一趟自始就沒有所謂的終點,即使有目標、方向,但,這旅程本身,才是旅行的意義。可是他出發了嗎??沒有人知道以及關心,因為旅人不被注意,他來來去去,不留在誰心上長長久久,和一般平凡的其他旅客一樣。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附註/請先閱讀--交換日記:斷章

透過作品,我們才得以接近作者,無論他/她在作品以外的生活為何種樣貌,我們所熟悉的是作品中的他/她。在斷章中,你指出你自己---這對我的意義就是如此。我只能透過作品了解你。

事實上,我既非你同學,不曾跟你一起上過課、我也非你同事,不曾跟你一起共事(不是誰帶領誰的那種)、我對於你的嗜好還有很多的不了解、對於你的脾性我無法捉模、對於你吃飯的口味我並不知道,連你愛的是米食還是麵食,這些,我都不清楚。但,摒棄這些以外,在文章中呈現的你,就不是你了嗎??讀者本身對作者是斷章取義嗎??還是,我們想要了解的是作品,跟作者本人實際清楚的形象,根本就是兩回事!?

作品是得以靠近作者的途徑之一,但不是全部。

透過畫作來看畫家這一件事本身,有任何(不正確的)問題嗎??是畫作(作品)本身撼動了人心,我們才得以認識這畫家,他走紅,接著他的生活才被人們所熟之,我們進而去拼湊他的人生、愛慾嗔癡。在那之前,用畫家來看畫作本身才是不太合理的。


因此在blog上讀到你,也就是你。至於是否是斷章取義,也許,透由blog,我們也只能經由如此而理解明白你為何,那也僅是全觀了。當朋友讀我的書寫,是希望他們從中發現另一個不一樣的我,但現實中的我和文字裡的自己,重疊性以及差異性各是什麼,就不是我自己能搞的清楚、說的分明的了。

若詢問他們,我的文字跟我本人的相關性,他們必會要我還要更進一步的清楚定義問題,以便理解我以及方便跟我對話。與我交談是如此耗費能量的事,連自己當相當清楚。

不過,那也只能這樣了。那是一種修行了。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車站看板

在某種限制條件下,都快可以這麼說:你是唯一的聆聽者。

借由交換日記(文章分類是: (Scott v.s. Lea's) (43) ),得以同你訴說一些在紛亂生活忽然沉澱下的思緒,這些有時是凝視、回溯、疑懼,甚或是些微的觀看,再再都是生活當中閃現、不時揚起又墬落的念頭與感觸。

除了你經常性的有所回應以外,那「唯一的聆聽者」這句話,是得以成立了。而你跟我是什麼關係呢??我心目中理想的朋友往來方式和實際上、現實中所遇所做,是大相逕庭。我極少在友人面前與他們談及我的書寫,不是因為那是極為隱私的一件事,而是正如:為何要用文字表達,是因為口語上的不足所致。而觀看我書寫者如你(較為認真的有所互動),我們倆鮮少交談,即便通過msn,那也是打字,對你的聲音,現屬想像的多、想起的少。何況,我手機中是否有你的電話號碼,仍是個疑問。

我不是拐彎抹角要跟你要電話。

實在很想同你多說些什麼,能多些隻字片語也好,當我看見你多我兩篇交換日記時。但如同你自述你的生活行至「死胡同」之中,我的日子一如以往的勞動著身體,腦袋不需要太過運轉的週而復始,整個人都快要機械化,不過「勞工化」不啻為更加貼切的說法。

藍色工作褲,白色短袖內衣,兩者皆因為搬動工作沾染上灰塵,以及因為炎熱而留下的汗水,常常讓衣服濕了又乾。隱君子的其他弟兄在休憩時刻到一旁抽菸打屁,這樣的畫面日夜在眼下上演,我瞧見這些,聽見的是國台語雙聲帶(台語比例較多),並且夾雜不文雅的字眼以及黃色遣詞用字,從這廂喊到那廂,從起床到就寢。

很想說句: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轉載自:http://www.wretch.cc/blog/icb&article_id=10608824
原文發表於 May 5, 2007
交換日記:斷章。

  讀著我的字的你,覺得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問題大約就跟自己猜不透自己網誌會有什麼樣的訪客一樣難。朋友蘇阿霖總說是因為部落格都在爆料,充斥著學生的小報告,所以點閱率才會有這樣的成績。笑稱為什麼一定要爆料才會紅,心中還挺不以為然的。不過也沒特別想去知道什麼,不知道就不知道,甭花費啥力氣去問、去設法。反正時機到了,該知道就會知道。不該知道就繼續不知道,這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我知道我的本性是很率性、粗野,到近似流氓的,但那不代表什麼;事實上,一張嘴吱吱喳喳的不過就是因為思慮快,當然腦袋裡會轉著很多念頭等著下筆。不見得要爆料,也不見得要寫日記,就是會有很多東西等寫下來。不是沒有過詞窮的時候,但我總告訴自己,一天一篇,就算只是放放歌詞也好,來撐過沒東西寫的日子。像鄧不利多的儲思盆,每次下筆都把一段思緒抽出腦袋,透過筆尖或指尖呈現出來。然後腦袋就會放鬆一些,減輕一點重量。也許這跟心還不夠定有關係;因為心不定,所以無論看到什麼都有感觸、有想法。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文轉載自April 16, 2007 http://www.wretch.cc/blog/icb&article_id=10444996

國語辭典解釋所謂修行,指的是「修行實踐,或者學佛、學道」。一般世人較重視後者那樣的解釋,而我卻喜歡前者。

大約是國三的時候,音樂老師因為要搬動大量桌椅,需要同學們的協助。好像一開始是交代小老師跟班長,但同學們興趣缺缺。

那時候的我在班上沒什麼地位,是那種考完試還必須到垃圾桶找考卷的邊緣角色。因為怕好友困擾,常常默默承受同學們的欺凌,是說還挺不以為意的啦。在那種處境的我,因為一時看不過大家愛做不做的樣子,還有小老師跟班長三四個搬的有氣無力的模樣,立刻放下手邊工作,連正在跟我說什麼話的同學也不理會,直接衝回教室,站上講台,開口就是一連串話。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cdggoudonsunday4

東念一點,西讀一些,然後又買了新的雜誌以及報紙,打開我的最愛裡的blog列表,無盡的文字,輸入的多,輸出的!?加上,尚未輸入的是輸出的N倍,成了一種無法平衡的狀態,為什麼以前學生時期沒意識大這麼大的問題!?

找有興趣的音樂,好聽的便想介紹;找有興趣的電影看,好看/不好看都有想法,便想要記下;看見報紙新聞裡的某些現象或者議題,有些什麼看法,也想整理整理。這一些累積起來,全都能進到發表的時程,順利上線,那麼就應該謝天謝地,事實上,現況就是很難。

這拼一些,那湊一點,在零碎的時間裡找段落,卻無法頭尾相通,意義中斷,又或者是說太過跳躍。

想和以前一樣不公式化的寫各類文,讓其意義皆為互通,流動。可以在A裡頭找到B,在B當中又可以挖掘到C,接著你還可以連到外頭去,於是意識到你陷落在網絡當中,卻心甘情願也心滿意足。

賴聲川安迪沃荷納善先生以及布朗修,我同時認識他們。才借了陳玉慧精選,看到附錄裡頭明夏的文章,隨即在三月份的INK雜誌封面看見他”明夏.科內留斯”,這是巧合還是偶然!?也許得靠村上春樹來解迷,不過一旦進到村上裡頭,總是得花很多時間才走的出他的森林,更別提終於悲哀的一些什麼。

<�布朗修哪裡去了?>的作者在法國圖書館讀書,而我忙著將現下佳中的藏書以及看過的書籍都輸到www.anobii.com,這個線上數位書櫃,方便管理。只不過這種互通有無以及查看別人(虛擬)書房/櫃,是否只是為了安撫我們同<�紙房子裡的人>一書主角那種藏書焦慮。使得固定的空間得以流動,成為移動書房。

當紙本書籍可以變成電子書,讓你可以方便攜帶移動,連書房也該使可以線上建構,虛擬起來。更別提現在線上書店有多方便,購書流程簡單且24小時不打烊,最重要的還有折扣。網路書點可以買到<�台灣爵士光譜>一書,也可以同時買到電影<樂士浮生錄>,還有爵士名伶的CD。衍生範圍之廣之不可思議又令人神往。

涉獵之廣泛,開始失控,因為時間永遠只有24小時,簡單的說,就是野心,意圖讓自己能吞的下所有,但會不會消化不良,倒是沒有考慮過。

不可能不慢慢的的寫,依然不習慣在word直接key in想法。宛若看著一張空白紙,想到的是考試或者是做報告那般,那麼有些令人不悅。紙本(橫線筆記本)上貼滿不同顏色的便利貼,以及小紙條輔助,成為最佳的註記。不插電、一支筆,就可以進到一個自己的世界裡頭,讓沒說出口的,通通釋放,即時有時節制大過於豪爽的寫

以前總是寫在紙本上,可以大聲宣告不是為了被陌生人閱讀,現在寫在blog裡,是為了被閱讀。不過是一種分享,於是我也渴望有所回應。有人利用攝影,拍下生命或者是拍下活著的時間,拍下的除了將瞬間變成永恆,也拍下了不間斷的時間的不可逆性。所以當下才成為永恆的可能。

生活當中的稍縱即逝,嘗試透過書寫的方式予以留存、凍結,使其成為可能,不枉費走這一遭,類似宏願了。需要持之以恆,行之有年,才得見其價值。

她寫到:「人生不過一行波特萊爾。」話是這樣說的嗎??我回頭去找,那是芥川龍之介的名言(註二)

可,我認為更像是「追憶似水年華」那般。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轉載自:http://www.wretch.cc/blog/ICB&article_id=10291180

[本文筆於2006年11月下旬。]
______________

規律:生活方面、精神層面的規律。

--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elft_vase

很開心你充電回來之後,像是被洗滌一般,而且同意你最後所說的:學著回到歸零的日子。人氣,就像你說的,一直都不是重點。

身邊的人來來去去,流動的很,可以依憑信賴的,早就明白是誰與誰,所以是不是有跟眾星一般多的朋友對我來說,並不重要。小黛最近的一篇文章裡頭有這麼一個段落我相當的喜歡:

「一個人要不迷惑,只信靠自己是很艱辛的,也太寂寞孤獨的,我們都需要夥伴,一個親密的人,可以相互誠心對待,想說就說些委屈,要安靜就跑到黑暗的深 洞,當放逐的差不多的時候回頭,仍舊有人守候,而願意給我們一個溫暖的擁抱,是問,也不問,人都該有這樣的窗口,好讓隨時起伏的情緒有個安歇或分享,然而,那是需要點運氣,找到認清後,就不要再花時間作無聊的試探與猶疑,人生的力氣如果能用在相互的坦誠與信賴,那是一種安定的力量,可惜的是,現在的人總 怕被背叛,總擔心別人都是假的,總是在等待與斟酌,試探終結了人與人的信任感,依賴被譏為脆弱的形容,無依無靠,不是孤魂野鬼算什麼?

  能成為旁人的依賴,也依賴著旁人的支持與鼓勵,那是人與人相處中很重要的基因,依賴與獨立之間,深藏的是對自己的責任與對生命的信心,那些東西支持著一個人的價值觀,無論他做任何事情,所顯現的都是從這個脈絡而伸展。」


我們需要夥伴,但是夥伴其實難尋,一但我找著了,就深深給予信賴。不過在這全然幸賴的過程當中,有著相當難以言述的心理機制,那也就過了某個時期之後,自己的朋友也漸漸的少了起來。

可貴的是,雖然我們泰半時間沒有見面,卻維持的一定深度的相交,那是因為我們願意開放自己,交予對方,透過文字這樣的中介,進行交流。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01002_m

這幾天,都有些稀奇古怪的夢,有劇情,接近奇幻類型的電影,更多的是沒由來的故事結構,前後跳tone的嚴重。

如果沒記錯,應是在李欣頻的<�夢.前世.靈魂之旅 :35歲的印度奇幻體驗>一書當中提到孵夢以及紀錄夢境,不過做夢卻也會使人睡醒後疲憊不堪,那又何必刻意要做夢??即使夢真是潛意識裡自己對外界一切的反應,或者某些徵兆。

<�巴別塔之犬>當中,保羅死去的妻子蕾西,從小到大不斷的紀錄夢境,有一本專屬的夢之記錄本。記錄本的封面,蕾西還精心的加工製作過,相當精緻。不過裡頭紀錄的夢境,隱隱透露在平靜生活、美麗外表下的她,個性裡的不穩定因子。

她有極高的藝術天份,卻也敏感而纖細,再再注意(或過分在乎)外界對她的評價。也因自覺潛藏於體內的不安情緒,讓她排斥於孕育下一代,甚至可能是造成他倉卒決定自殺的原因。

若言夢是人的真實(部分亦或全部!?),同佛洛伊德告訴我們:「夢是受到壓抑的潛意識,在睡眠中以偽裝的形式所展現的內心想望。」夢境是人的意識投射,潛意識與表意識的比例是九比一,那麼到故事將盡才一探(窺)妻子蕾西的夢境筆記的保羅,是不是不了解妻子呢??

在那之外,在妻子死去之前,除了相愛,是否並無心靈相通呢??

曾懷疑出現在近日的怪誕夢境,源自於讀太多奇幻作品,不過最近的閱讀都是以純文學類以及誠品好讀。那麼,對於自己夢境所知甚少,是否意味對自己也所知甚少??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原文發表於:February 8, 2007本文轉載自:http://www.wretch.cc/blog/ICB&article_id=9938148

最近好嗎?我去充電回來,現在感覺從沒活得這麼踏實、這麼清醒、這麼爽快。近兩次的交換日記侷限在讀書心得分享,沒能說些其他。是說在前陣子也沒什麼心思寫文章,腦袋都給生死課題佔據住了,一整個往牛角間鑽,都快活的沒意思了。做大姐姐不怎麼輕鬆哪,想哭都不能盡興,平白喪失上天給的最佳舒壓管道。開始修煉之後,生死議題變得輕鬆,我能夠坦然面對這課題了。也懂得如何付出百分百祝福,讓往生者一路好走,這樣的額外收穫真的很超值、很划算!

  前陣子生活很無趣的時候,逛批踢踢筆友版,一時興起放了徵筆友文,也如願徵到了非常好的筆友。那是一個大一的妹妹,很愛寫字的那種,與他之間的交流感覺還不錯。很能滿足我喜歡看一堆字的欲望,很棒。批踢踢真的是一個很溫馨的好地方,本來以為不會有人注意到這渺小的徵文,更何況我的年齡比大部分人都要年長。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徵到這麼好的筆友,真的很感謝,呵呵。感謝親愛的筆得,感謝批踢踢。因此我擁有了一個好筆友,能分享悲歡喜樂也能一起成長的好筆友。順帶一提,她也有自己寫故事喔,還是唸中文系的呢。我好羨慕喔。

  筆得是我新認識的好筆友,她有一個好暱稱^^。由於之前社團經驗勉強稱得上豐富,剛好這位妹妹在康輔社服務,於是我常常不自覺的念一堆社團經。其實挺害羞的,因為之前在商管我沒有好好的從頭待到尾,有始沒終,結果一整個心虛。這次藉著這個機會讓我好好重新審視自己的社團生活,噢,天哪,從外到裡再從裡到外,商管真的帶給我太多太多,甚至到了今天我還持續的被影響著。這不曉得算不算一種歸屬感?親愛的雞眼弟弟,說我來自商管你會不會想否定我咧?這麼想來,似乎在面對挑戰的時候,我真的常常做逃兵;這點真的要改掉,我要認真面對每一項挑戰。

  另外在批踢踢的帳號原本在去年表弟往生之後,是準備要讓他就這麼腐朽消失掉的。那時候的批踢踢有太多讓我一看就哭的關鍵字。笨版、就可版這些常逛的版都出現高材生跳火車自殺的文章,我無從辯駁也無力辯駁。我清楚弟不是自殺,可鐵路局早把證據全湮滅,而警察局那邊也早把案子結了。所謂最殘忍的真相,就是沒有真相。還能爭什麼?為了還在世的,不如別爭,繼續把每一天過好。換個方向想,弟走,能讓這麼多人都注意,也是另一種福分。而在前陣子心情不好的時候,批踢踢再度成為消磨時間的所在,這時才感覺到這地方充滿了溫馨,呵呵。

  其實透過徵筆友文而開始通信的朋友不只這一位,另外還有一些男生,只是少有愛寫字的傢伙,總是寫個一兩百字就收筆,大約就跟簡訊差不多,甚至還有人要求給MSN。嘿,寶貝,都說是徵筆友來著,玩什麼聊天哪。只是愛看字歸愛看字,一些充滿熱情活力的聊天文總是讓我忍不住會心一笑,那應該是一個開朗的生命才寫的出來的字吧。短短的一百字上下,卻充滿了生命力,很棒。文字真的能顯露一個人的個性呢,其他像身家背景、工作環境什麼的,不斷的讓彼此之間碰撞出許多驚喜的小火花,是很不錯的經驗。

  至於一些無心分享更多文字,只是一昧的要我自我介紹的,我還在思考怎麼跟這些人中斷關係,或者直接請他多寫點東西。慢慢的,我傾向漸漸不來往。心裡頭很感謝這些願意與我通信的朋友,但是沒辦法滿足我想看字的欲望,很可惜。另外,假使自己很努力的寫了五百至一千字上下的文章當回信,而親愛的筆友大人僅僅用一兩百字作回應,這感覺似乎跟熱臉去貼冷屁股很像,小糟。因此雖然嚮往跟各式各樣的人通信,對象可能還是要挑選一下,比較不會傷到自己脆弱的小心靈 (噗)。

--

  最近慎重考慮了星座文的問題,我開始思考完全不放的可能性。由於認為星座文能調劑身心,增添自己生活的樂趣;卻帶給我只看星座文的顧客群跟扶搖直上的人氣。這根本是本末倒置的。我要學著歸零,就算有一天人氣只有1,我也要笑著面對,笑著接受。我期待人家來看我的網誌,來看我寫的文章,於是放了這些誘餌,期待這些人看星座文的同時也能看看我寫的文字。但是不會看就是不會看,透過星座文而來的,也不見得會是我的知音。說不看就是不會看了的,再怎麼吸引也是枉然。

  簡言之,我要學著回到歸零的日子。人氣,就像你說的,一直都不是重點。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交換日記:讀書心得─永夜之城一文

因為自己不是什麼評論家,只是廣大閱讀群眾中的一小枚讀者。現在寫個讀書心得,玩玩的成分大些,看這篇文章的人也請不要對我的內容太認真。

  終究還是買了這本書。要我在書店裡頭看完幾本書不是什麼難事,以前學生時代最常做這種事了,常常一站就是兩個小時,然後才想到要做下慢慢欣賞。是很宅的一個嗜好。但如果還要針對內容寫個心得,那還真要買回來細讀才能夠辦得到。

  近來發生太多這樣那樣的事情,使得我寫讀書心得的時間確實晚了,晚到足以看到連副刊出來的偽人生。跟內容不怎麼相關的,其實是標題跟前頭引言吸引了我的注意。引言是這麼寫的:

  「我現在想拍的就是稱之為小說的東西。
   小說的虛擬性的探測。
   小說本來就是模仿真實的人生……」

  這篇文是在講他拍的照片,他想拍的跟拍出來的東西,跟永夜之城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那標題很棒、引言的最後一句話很讚。我看那主角若進入那城過著的就是個偽人生;而這故事原本就是在模仿真實的人生。

  這本書像是一個文學作家的無病呻吟。這麼說的確有些偏頗,還帶有我對作家的偏見。我覺得我在看那些容易過度悲觀進而自殺的作家的心理黑暗面。這書故事性不大,沒有歷史學家的曲折、也沒有哈利波特的趣味,有的只是一些假象,超脫現實的假想。花費一個小時左右卻等到一個奇怪的結局,無法滿足看故事的胃口,嘖。

  每一個人心中的確都是有黑暗面的。國高中時期人緣不挺好的自己,常在朝會或被冷落的時候假想一則又一則的故事來放鬆身心。故事裡頭的我,一般都會長出又大又美的羽毛翅膀,一般都會往高空飛去,自由自在。有時候是身懷任務的俠客,有時候是等待救贖的俘虜,多采多姿。不過過程跟結局常常是很殘酷悲觀的,少有美好結局。這是亂入,噗。

  書裡頭很清楚說到主角是由夜之城逃回倫敦,原本在超現實世界優遊自得,卻得龜縮在倫敦一間破爛小公寓裡頭,躲避著命定的使命。這跟一般人所習慣的能力超凡、英姿煥發的主角形象有極大的差距,而他所屬的世界陰暗潮濕、變幻莫測也與一般青春活潑或者陽光普照的世界不同。不過潛藏在其中的美式英雄主義倒是很明顯。

  「沒有絕對的正義,也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信自己,也只能靠自己。」好像作者一直透過這本書吶喊著這樣的信念。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著,其重要性幾乎蓋過原本的故事內容。或者原本故事就只是要闡述這樣的概念?我搞不清楚這是一本小說還是散文,看完之後有種說不上是好是壞的感覺。多少是接觸了自己不常接觸的領域,我可要好好感謝你。若不是你介紹了,我大概不會碰這書。

  撇開內容不談,這書頭的文字還真像一首詩篇。時而簡潔時而婉轉的辭彙,時而果斷時而迂迴的言語,很…優美。這書擁有優美的文字。至於描述主角內心想法的就更細膩了。眼、耳、鼻、舌、身、意,從種種不同管道獲的的訊息,逐條吸收、分析然後判斷,有時候會不小心掉到回憶裡,有時候會突然來個檢討,讓整幅畫面直接浮現在我的腦海,就像一部電影。

  這種文字運用的手法令我驚嘆,不愧是多人推薦的作家。

  的確有思考過把這城跟自己編織的城(當然這城與你的城不同)作比較,可是我的城平和的就像魔戒裡頭的精靈都市,公平正義等正面詞彙在這裡都可以找得到,太過不真實。而且與夜城簡直背道而馳,因此作罷。

  下次還有機會的話,換我開書單吧。

--

  Ps.時空旅人之妻很有趣,值得一看。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ic08

一直以來,都沒有訂個共通書寫的主軸,這次選擇了本書一起談談,當作新嘗試。

說好是26號要交,但時間上來不及,加上在部隊跨年,沒有放假,所以一直拖到現在才po文。不過這中間陸陸續續完成了一些新文章。

我喜歡永夜之城,主角不那麼神勇,他逃避著過去,卻又無法對邪惡視而不見,而且還得應付不知道是誰案中從他還是小孩之時就開始不斷的追殺。他會愛人,會受傷,不是無敵,這讓我想到蜘蛛人,彼得派克

有人寫到蜘蛛人這角色的成功以及對於蜘蛛人本身的喜愛,是因為褪去一身紅色緊身衣後的他,是個凡人,有著凡夫俗子的煩惱。他跟超人不同,不是外星人,沒有金剛不壞之身,要讓超人受傷還得仰賴外星礦物。

另外,蝙蝠俠:開戰時刻裡的新的蝙蝠俠,或許也有那麼點雷同。蝙蝠俠仰賴的矯健的身手和科技的相輔相成。額外一題就是我相當喜歡蝙蝠俠:開戰時刻這部電影,我認為相當好看,跳脫以往的蝙蝠俠系列,更加人性化,更像真實而沒有過重的漫畫色彩。飾演蝙蝠俠的克里斯丁貝爾也長的頗帥,他跟休傑克曼合作的頂尖對決聽說精采萬分,有機會也要看看。

今年有許多電影改編自小說,永夜之城的作者的另外一部知名作品就改編成相當知名的電影:俠盜王子羅賓漢,在台視星期天中午還是熱門電影院的時期,我便在三台看過這部由凱文科斯納主演的好看愛情冒險作品,當然主題曲更是不容錯過由布萊恩亞當斯所演唱的(everything I do)I do it for you。

其實永夜之城這部小說也相當具畫面性,人物也相當鮮明。像是剃刀艾迪,以及賞金獵人蘇西,其實男主角讓我感覺像是部分的康斯坦汀上身。不過康斯坦汀跟男主角不同,他的天賦來自於自殺過一次,但是約翰.泰勒的天賦則是來自於天生的,另外康斯坦丁的噹兒啷噹也跟陰鬱的泰勒不同。雖然兩個人都叫做約翰。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轉載自:交換日記:「The dead don't die. They look on and help.」 一文

事情在還沒來得及意識到發生的當下演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完全讓人措手不及。急性與慢性、偶發與突發,還能有什麼區別呢?事情要發生就是會發生,又能怎麼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都是半點不由人的阿。

崩壞。彷彿聽見碎裂的聲音,分不清是理智的瓦解還是情感的潰堤,反正就是這樣那樣的、一點一滴的,崩壞了。就跟自己一向分不清今天是好日子還是壞日子一樣,反正日子也是這樣那樣、一點一滴的,過去了。

不管如何,一年兩個負擔實在太重了。

因為排行的關係,之前那次就忍下了,眼淚自然也是有掉的,不過即使火化那時候,鼻涕流的也比眼淚多。不准哭,也不能哭,哭了,年幼的誰來安撫?總要有一個人做出堅強的表象,好像很堅定,什麼都打不垮。

眼睛發酸,鼻頭發癢,嘴巴發乾,喉嚨發澀。明明沒哭,卻好像哭很久似的。每天每天,無時無刻,都聽得見自己心裡的哭嚎,眼淚卻沒痛快的掉過。

一開始是不想去殯儀館的。好像不去,就可以當做事情沒發生過。這跟現在不想去醫院的心情是一樣的,不去,他就還會是好好的硬朗的在家招呼自己吃這吃那個,聊這個聊那個。癡人說夢,一切其實都是血淋淋的真實。

之前那位是在夏末離開的,新竹下著季節交替的雨,夾著著名的新竹風,身子常搞的又濕又冷。在殯儀館等待告別式的那幾天,偶爾會見到彩虹,還有霓。彩虹是不寬的,不過卻大剌剌的直衝雲霄,是在舖地毯嗎?

大滴小滴的,極少有放晴的時候,白天也下、晚上也下。偶爾放晴,太陽還烈的嚇人,畢竟還是在夏季,馬上就把手臂烤黑了去。卻聽說在火化的當下,來了一個大晴天,昇了一道大彩虹,聽說還有鳥鳴呢。

真可惜,自己那時候淚眼模糊,不然肯定把這幕好好記下。

相機不離身的習慣也是那段時日改的。那時候總提不起勁拍照,後來做完七,相機就因為冷落太久,故障是也。就等下次有機會,再拿去給高手把這小東西好好修理修理吧。機器跟腦袋的記憶體畢竟是相輔相成的。

各種學說或理論都說靈體離開軀體,或說斷氣的那一刻是最痛苦的。而在那之前,看起來像是痛苦的累加。從將死之際開始累加痛苦,直到斷氣那一剎那成就最大苦痛。親者何其不忍!痛哪!

需要極大勇氣方足以面對死亡,而等待親者的離去或是面對親者的逝世也同樣需要很大的勇氣。害怕哪!怕在病褟前說了不該說的話,怕自己捨不得放不了手,怕這個怕那個,除了向內尋求更大的勇氣,否則無以面對如此巨大的苦痛。

拿死者或其親者的事件當作玩笑是殘忍的。曾經喜歡聽相聲,卻意外聽見表弟的事件被當作談資。當下不知該如何自處。不期望這些人受到什麼報應,或許還具教育意義呢。有種打落牙齒和血吞的冤屈。

明知道不看、不聽、不說、不碰,不等於一切如常,卻一再的採用這種方法來面對,實在非常不長進。拒絕去上香,他就是活的了?拒絕去探望,他身子就是健康的了?好個自欺欺人哪。掩耳盜鈴都沒這麼蠢。

要學著放下。他們常常這樣跟我說,可是從不告訴我方法。究竟要放下多少才叫灑脫,究竟什麼該放什麼不該放,從來就沒有明確的標準。就摸索吧,瞎子摸象似的摸索吧。反正這就跟申論題一樣永遠也拿不到滿分。

說別再提了吧,卻不曉得這痛能不能像惡夢一般,說出來就不會再出現。再者,與錯誤的對象說這痛,就跟所託非人一樣瞎。「當說出來的時候,想得到什麼樣的反應呢?」什麼聲音似乎都不妥當,此時無聲勝有聲,給我個抱抱吧!

相信人往生了就可以到達那阿彌陀經提到的極樂世界,也相信之前那位過去式以及現在這位未來式有資格去那世界。過去式甚至聽說去了之後還要趕著去完成下一項功課,業務繁忙著呢。

不確定的是自己。不曉得自己可不可以去。一直以為自己不是那麼虔誠的,連吃素都做不到。之前在聯合新聞網裡頭看到一篇文章──一個黑戶佛教徒的自白,裡頭提到所謂生活哲學的說法,自己現在約莫就卡在這階段吧。

不過也真切的感受到,當六神無主、手足無措的時候,默念佛號能帶來多大的安慰。宗教真能發揮安撫人心的極大功效。「佛法從恭敬中來。」自己受先前那位師傅的影響頗深,她就像一個受人景仰的典範,令人難忘。

最近幾個人都說自己鼻音很重,如果是在講電話,不是被懷疑感冒就是說怎麼在哭泣。不,說了不曉得有沒有人相信:我真的沒在哭。

「The dead don't die. They look on and help.」這句是從電影裡頭聽來的,印象深刻。期望過去式跟未來式都能走無牽無掛,自然不會期望他們幫助什麼。如果真要說有什麼期待,就只希望他們,一路好走。

如此而已。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ic04

先把小彈簧以及小圓珠放進灰色的中零件當中,在將零件塞到黑色的大零件中,這樣才算是一個動作。如此重覆一千次,因為箱子當中有一千個黑色零件,完成了這一些他才能夠出門去。上回他去買書拿到一張九折卡,是2007耶卡月曆大展。他洗去手指頭上因做家庭代工所沾到的油漬,回到坊間裡頭換衣服,跨上摩托車,獨自出門,首先是加油站。

路上的車子不少,是因為假日的關係吧,他想。這是某種機緣,這些他不認識的人,開著車,或騎機車,暫時/短暫的和他同一個方向,在同一條路上。他在停下來等紅綠燈的時,環視兩旁的人車,不免會有這股念頭:這些人是要去哪裡??做些什麼??

也許自己無端的成為他們生命中,某段重要意義裡那個微不足道的路人甲、乙、丙、丁……,但始終是名角色,參與了所謂的命運,成為若有似無的一景。反過來別人對他的意義也是如此。這些陌生人成了他買卡片途中,同在一條路上的臨時演員,不會太久。除非發生了讓兩者可能深刻的交會事件,也許就在這樣不專心的情況下跟旁人擦撞了。

將摩托車停放在教會外面,出門前天還亮的,因為冬日,所以到目的地雖然沒有多晚,天色卻暗了下來。鎖上大鎖後步行前往,路旁的商家將櫥窗的燈都點亮,那些商品看起來都像是向他招手,尤其是售著宮崎駿周邊商品的小店家,那個栩栩如生的縮小版「移動城堡」,他真想帶一個回家去。

十樓。他想搭電梯上去,下來時再走手扶梯,順便每一層都逛逛,這是他的模式。不過第一次遇到電梯先生,讓他在滿載的電梯當中感到不自在。這種不自再是無由來的,也許那感覺就像是在大門口看見幫客人開車門的服務人員換成女性一般。不是不可以,只是讓他不自在。

他驚覺,漸漸他不自在的東西變多了,也許是他開始僵化了起來。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水
ps:電影香水的海報。

依然是老樣子,有很多的什麼可以分享,卻依舊處在組織的過程,為了避免太過零散,總花上不少時間於反覆書寫其實早已寫過的類似主題。可,人生裡,相似或相同的事一直不斷的,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有的麼點迴圈、螺旋或輪迴的意味。

張維中寫到:「生命之所有短暫,也許正因生死對立,各據兩端點。一連線,就從頭走到了尾。時間不回頭,所以在這如「一」的歷史線上,所有的東西只會繼續向前飛奔。

可是,如果有生命的紀錄才能留下歷史,我卻逐漸發現,這條象徵時間的「一」,不只是條直線。生命本當是生生不息並且循環不停的。這些記載如「一」的歷史直線上的記憶,好像竟因為生命的延續而循環了。」


時間直線前進永不回頭,但生命中他人與自己的生老病死不斷重複上演。上回你提到現在很少人在慶祝生日,生日是生命的誕生,是母親懷胎十月,在那天產下我們。來到這世界,離開她的身體,開始真正屬於自己的旅程。這注定多數人在將來一日也會離開而獨自開始一個完全屬於他的人生,並非一直受到照顧,甚或反過來照顧那些生養我們的人們。

在這個半生不熟,甚或根本就還很菜的年紀的我,在今年的生日又快到了,寫了收穫一座城。那是對於過去幾年的生活的總括,對於一座城市---嚴謹的說是一座城鎮---淡水的想念。不過接下來的來年,一切都似乎還在一種高度不確定情況。雖然我只是個義務役的小兵,但是組織又要變革,又不知道我們這單位要改成什麼??

但是那一篇文章並沒有回答一些我老是在問我自己的問題:過去我的生活是什麼??現在是什麼??以及未來的一年、三年、五年……,該往哪個方向以及目標前進??好像我懂得越多,我就越迷惘。當我只知道很單純的事情時,我只要選擇相信就好,但這世界由繁複的事物組成,漸漸的,就搞不清楚哪個是我最想要的。

好像是玩具太多,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交換日記:聽說有伏筆。 一文

於是開始閱讀你寫的,點滴。

說早知道顯得詭異,但是每次每次閱讀都會至少沉默個一兩分鐘,開始跟結束都會。一次又一次,連接、點閱、詳讀、思考,接著內心澎湃,然後沉澱。好像起了什 麼共鳴卻也不確定是不是真的共鳴,搞不好是自己的胡思亂想,接錯軌。那些澎湃很難化為文字,一連串感情的饗宴太過豐盛,以致於稍稍有些消化不良。不過在你 若有還無的期待中還是會勉強擠出不成樣的回覆,有時候自己都覺得不堪入目,草草完結。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DSCF0107

寫好便條紙,他脫去身上最後一件遮蔽物,落在地上,是黑身紅褲頭的款式,進到浴室,不久熱氣氤氳,隱隱約約傳來歌聲,聽不真切。書桌上的電腦未關,螢幕卻已經進到保護程式當中。

準備要出門前,他看見外頭的天空呈現出一幅妖異般的紫,沒多想,進了客廳拿了相機先拍下兩三張再說。對他而言,他極喜歡某個偶像出的書當中的這麼一段話:「驚鴻一瞥,跡象,徵兆或回憶,將我們和主題無意識聯結起來,直到日常生活的某一刻揭開主題的面紗。透過文字、攝影、音樂,找到了生命的出口;這個世界真的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當你擁有它們之後。」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F0983

要收假了,我覺得我有收假症候群。

下部隊的地點並沒有離我家很遙遠,但是總是一股緊張在心頭漫漶,覺得時間依分一秒的逼近,卻遲遲的仍不想整理行李。家裡頭空空蕩蕩只有我一個人,上班的上班,上課的上課,出國的出國;在早上醒來的我,因此遲遲不願起床。

昨天去了一趟二中,因為要辦理軍訓折抵役期。騎車去到闊別許久的學校,路上,一股近鄉情怯。還記得學校附近的路,記得這就是我熟悉的校園,我曾經在這裡上課,學校行政辦公室的方位一點都沒有變動,這就是我的高中校園生活。

因為學校的校地小,所以教室跟體育場是分開的,我們走過地下道去到門口對面的體育場。因為身高的關係,從小就不喜歡打籃球,高中時期接觸到排球,常跟同學在體育課時候分隊相互較量。

當我把機車緩緩其進學校附近,一樣的公園,一樣的文淵書店,跑道上一樣有著藍色長褲白色上衣的體育服,好幾個班級剛上課,正跑步做熱身。操場右邊靠圍牆的大樹依然,坐在那裡跟高中好友們閒聊的時光緩緩倒流,可是我已經……

怎麼辦,原來我這麼的,這麼的,想念青春。

scottel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